让每一个孩子享受运动的乐趣

2020-03-30 03:14张冠军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设计与实施

张冠军

【摘  要】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灵活性与选择性比较好,对此我们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一套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实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观点,将大课间的运作管理从有效化升级为高效化,笔者提出了关注“每一个”原则、内容、评价等,从而让每一个孩子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  大课间活动;高效化运作;设计与实施

一、现状与问题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出现了新问题,主要是“无序”“无趣”“无效”三大问题。

1.遵循素质教育——“自主”活动,却显得“无序

有些教师认为,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支配大课间时间,自由安排活动内容,认为小学生肯定能合理安排好“大课间”活动,导致活动无序。

2.教师把握主动——“规定”动作,却显得“无趣”

教师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时,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统一的活动形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导致活动显得无趣。

3.挖掘学生个性——“尽情”运动,却显得“无效”

要挖掘学生的个性,就要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运动中,导致学生活动过度,没有做相应的放松运动,影响质量,是一种无效的“大课间”活动。

二、策略与实施

1.整体规划,关注划分:让每一个学生合理参与大课间活动

(1)根据运动时间原则划分,保证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时间。

①寻找每天1小时的“黄金分割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那么,如何合理分配这1个小时?我们经过反复尝试,并根据学生生理以及运动学规律,把每天锻炼1小时的活动划分为:上午20分钟+下午40分钟。

②设计阶段性项目更新的“最佳周期点”。对于运动周期而言,根据活动内容设计一般以一周为最佳的时间。小学生容易记住每天的活动内容,一周中每天都是新的项目及新的活动。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能刺激到兴奋点,属于“最佳周期点”。

(2)根据运动内容原则划分,设计能保证每一个学生体验丰富的项目。

①以“黄金分割点”为依据,进行内容划分。根据课程的设计,以“黄金分割点”为依据。我们将上午的20分钟定义为“多操大课间”,主要以形体锻炼为主;将下午的40分钟定义为多彩大课间,主要以综合素质锻炼为主。

②以“最佳周期点”为依据,进行内容划分。根据最佳周期点为依据,设计了一周的运动内容。

多操大课间安排如下:时间20分钟

多彩大课间安排如下:时间为40分钟

(3)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划分,保证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关注个体差异,高效化运作需要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我们在设计内容或者运动量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关注差异划分。我们把运动量分为了A、B、C、D四个等级。A、B、C、D四个等级主要根据学生平时测试成绩而定,学生可以选择挑战不同难度,挑战完成可以得到“运动小达人”徽章。

(4)根据兴趣爱好原则划分,保证每一个学生保持运动的热情。在“最佳周期点”划分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星期二安排了“运动大超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大课间活动。我们一共开设20个以上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来自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两个老师负责一个项目。

2.营造氛围,关注每一个细节:让每一个学生乐于参加大课间活动

(1)音控全程,给学生一个轻松的活动环境。我们把生硬的体育口令换成音乐,学生根据不同的歌曲、不同的旋律做不同的动作。把烦躁的铃声换成学生的提示音:“同学们,出操啦!”温馨地提醒每一个学生准备出操。

(2)关注个体,给学生一个和谐的活动环境。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每一个个体在活动中的情感情况,创设一个拥有温度的活动空间。因此,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健康融洽的师生感情,对学生要和蔼友爱,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既要严格又要有幽默感,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乐于参与体育锻炼。

3.优化活动,关注每一个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喜欢大课间活动

(1)优化活动项目,进行项目“大变脸”,提高参与热情。优化项目,就是把一些比较难操作,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项目改变成趣味性强一点的项目,比如俯卧撑改成球类运动、游戏活动(如老鹰抓小鸡)等。

(2)优化项目形式,把练习转化成竞赛,提升参与质量。据调查显示,学生之所以觉得“大课间”活动枯燥乏味,是因为总是重复一个动作,比较单一。学习可以把“练习”转化成“竞赛”,因为是竞赛,所以学生就拼尽全力,自然完成的质量也高了。

4.多元评价,关注每一个个体成长:让每一个学生爱上大课间活动

(1)评价内容多元化,让学生自我衡量。在学生获得技术、知识为主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交往合作、行为习惯进行综合培养。因此,把评价分为实践考核和思想考核两方面。学生随时可以申请考核,给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2)评价方式多元化,让学生有的放矢。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善用奖励卡,每一个月对学生在“大课间”中的表现进行一次阶段评价,评选“锻炼小达人”,颁发奖励卡。在学期评价中,我们在红领巾校园特色章中专门设立了体育小达人章。

三、分析成效

1.高效化运作,提升学生参与“大课间”的兴趣

在高效化运作的新背景下,通过实施各种策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部分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化成主动参与,转化率增加11.2%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明显增加,说明我们在优化项目的设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多元的评价方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2.高效化运作,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

体育项目优化,把一些技术动作用另外一种比较“好玩”的方式呈现。学生容易接受,更喜欢、更乐意去“玩”,从而加快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大课间”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是巩固体育课堂上一些技术动作的活动。因此,在體育技术评定中,学生的优秀率有明显提高。

3.高效化运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多彩大课间”锻炼学生的身体,通过“健美大课间”培养学生正确的站姿和挺拔的体型,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当我们看到学生一个个挺拔地站立于操场中央时,心里暗暗欣喜:“有成效了,有成效啦!”

【参考文献】

[1]许世岩,周伟. 西部地区中小学学生课外体育和校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1).

[2]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邹师.大学生余暇体育行为与健身模式类型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03).

猜你喜欢
大课间活动设计与实施
《背影》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游戏设计与实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Pro/E设计机械零件》学习情境设计与实施
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探析
对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思考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小学大课间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