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珂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活动。而幼儿园的科学区域活动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和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是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好场所。因此,我们要关注幼儿的特点,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区域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区域游戏;科学活动;环境创设;材料
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往探索往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游戏既是科学活动的内容,又是科学活动的实施途径。教师应当晓得并充分利用孩子这类独特的认知方式,鼓励孩子通过游戏与实践来取得知识经验,激起求知欲。因此,当我们奇妙地将科学探索活动隐躲在区域游戏中时,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或许从头至尾都是“玩”的进程。正是在“玩”的同时,不自觉地引发、支持并增进了他们自发性的科学观察和发现,使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最初对科学活动的酷爱和渴求。
一、 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为科学活动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
所谓的区域游戏,是教师利用平常教育资源所创设的一种游戏环境。这个环境是幼儿可以去发现、探究、寻觅、表达、实践的平台。而这个平台搭建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取得科学知识、经验、技能的多少及正确与否。环境创设中,我们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材料,多从生活中取材取物,以生活化的教育原则,结合自然环境、地方特色等营建氛围。就如春天到来的时候,在自然角里添加些会发芽的豆子宝宝,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种植,记录种子发芽的进程;摆放上几只透明的小鱼缸,在里面养几条小鱼或是蝌蚪,观察蝌蚪演变成青蛙的几个阶段;还可以添加春季的植物、花卉,通过花草的美来萌生幼儿对春天的爱好,对大自然的向往热爱。幼儿在天天的观察、饲养中,了解动物、植物的生长进程和规律,学会了做一个从小就能仔细发现、乐于关爱自然的人。
二、 区域游戏材料的适时投放,能寻觅科学活动的操作途径
1. 科学区域活动的生活化。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与环境对话,与操作材料对话,减少了教师直接指导的机会,但却真正让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让幼儿成了自己的主人,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例如,在研究磁铁主题时,科学区角提供了铁夹娃娃跳舞,幼儿可以先在泥工板上试验,如果觉得不过瘾还可以到桌子、黑板上试验,空间更为广阔,幼儿的探索更自由,可以畅快淋漓地尝试,而不是做做样子。 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主地思考,发挥想象,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让科学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生活。
2、 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生活化
材料是科学区创设的关键,材料对游戏的有效的开展和幼儿的探索兴趣起着直接关系。提供的材料来源与日常的生活,涉及的层面很广。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多方面搜集材料,丰富科学区活动的内容。对材料,我们其实不主张用现成的,而是经过教师精心加工的半成品,或是就地取材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其中,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成了实验的宝贝,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生活即教育,科学区角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 如区角好玩的《钓鱼游戏》,就是教师用彩色泡沫纸剪成小鱼,在小鱼的嘴巴处别上回形针,然后用装上磁铁的钓鱼竿,把小鱼钓起来,幼儿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乐此不疲地努力钓起鱼池里的小鱼,而在玩中,也渐渐明白磁铁可以吸引含有铁的物体这一科学知识。
三、 区域游戏内容的选择,能彰显科学活动的内涵特点
区域游戏的内容选择其实不是随便的,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挑选的结果。很多游戏都能够在玩的进程中体会到科学活动独有的内涵意义。我们既要符合教育目标,又要尊重幼儿的爱好,坚持“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激起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热爱。幼儿园中常常用一些小实验来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比如:磁铁的吸引力、会转动的轮子、沉与浮、好玩的弹力球等。而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对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幼儿能力的需求,选择的材料要有层次性。材料的种类应当适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经验。使幼儿在其中快乐地操作、探索和扮演。区域活动中,允许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精确度上的差异,允许先操作完的幼儿尝试更深层次的探索。没有一视同仁,给孩子反思消化的空间更广。 科学区角的层次性也突现在材料的提供上,小班幼儿由于形象思惟占主导地位,所以我们为其选择的区域游戏可以是布满童趣的,中班幼儿在增强操纵性的基础上,力求与趣味性并重,选择他们感爱好的内容,如:小小调味师。通过对各种调味品的调试,在添加、減少、调适、品味的进程中,幼儿感知甜、酸、苦、辣的不同味觉,了解食品本身含有不同的味道,正由于这些味道,所以才能辨别各种事物,初步体验世界万物的奥妙和特有本质。
四、 各领域游戏的结合,能发挥科学活动的隐性作用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包括很多综合性的内容,包涵语言、艺术、社会、健康、科学五大领域。而我们可以将科学活动的内容通过其他四大领域彰显出来。比如:在大班语言区中,引导幼儿阅读《小水滴旅行记》,通过阅读绘本,理解小水滴从水变成水蒸气、变成冰、变成雨,最后回到水的进程。然后通过美工区,制作《小水滴旅行记》图标来展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与熟悉。再利用生活区进行节水标志的粘贴,教育幼儿勤俭用水,爱惜水源。从上例来看,这一系列的区域游戏活动内容,是有机结合,构成一条龙贯串始终的。我们可以顺着主线清楚地看到一次完全的科学活动的始终。幼儿在每一个区域游戏中,取得的关于水的科学知识,一点一滴积累在一起。
五、适时进行区域游戏指导,能促进科学活动的实效性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态度和作用直接影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由于教师是组织者、支持者、指导者,只有扮演好这些身份和角色,适时地给予幼儿鼓励、肯定和帮助,才能增强幼儿动手操纵和探究质疑的胆识和自信心,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1) 科学区活动指导应该以观察为前提。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在科学区的活动呢?没有一种方法是普遍实用的,因为如果没有教师没有对于幼儿活动现状进行的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就不可能对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进行有教师的有效的指导,所以,科学区活动指导的前提是教师对于幼儿活动的观察。
(2) 科学区活动指导有显性指导和隐性指导两种。显性指导是以教师直接给予幼儿教导、建议、要求等方式出现,而隐性指导可以是教师平行、平等参与幼儿的活动,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提供材料、改变材料的组合方式等。在幼儿的活动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太急于提供帮助,应该学会等待,让幼儿有反复试误的机会,让他们能体验到自主获得成功的喜悦。
(3) 织幼儿讨论和交流。在科学区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彼此分享经验,增长智慧,促进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相互间彼此影响,让更多的幼儿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喜欢上科学。
总之,通过以上的创设原则,我们的科学区域不仅充满童趣,还处处显露幼儿的才能。使科学区域真正成了幼儿自己探索的快乐天地,幼儿与教师之间成了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求知、探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和发挥才能的机会,让幼儿得到最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雪;角色游戏中幼儿使用物质材料状况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关虹;幼儿园活动区教育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陆娟娟;;幼儿園科学教育之我见[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5期
[4] 庄宏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5] 虞永平;;物质材料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06年01期
[6] 教育部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