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雪
摘 要:在初中阶段开展数学教学具备较强的关键性价值,而就实际情况来说,七年级数学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同时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学生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衔接起来。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往采取相对简单的授课方式,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学习也缺乏灵活性,那么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活动,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就具备着较强的关键性价值。由此可见,需要对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以及相关措施充分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教育;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方法
引言: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能够让整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加灵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一来最终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成为了一个唾手可得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理解和转运、应用的效果也可以得到优化。就实际情况而言,其自身与传统说课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本质性差异,也可以透过这样的差异去观察有关方法的具体有效性,然后契合实际进行针对性设计和实施,为相关工作质量和成效做出实际性保障同时,优化最终教学的成效以及学生学习效果情况。
一、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学生步入初中阶段之后开始初步接触到了有理数、绝对值等代数概念,同时也初步开始围绕着更加具备深度性的平面几何内容去学习,不同于之前所学的内容,由于其开放性相对更强了一些,学生需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合作才能取得一个更好的学习效果[1]。在以往开展教学活动中大多数都具备着较强的单调性,反反复复由教师讲解概念,学生记忆概念然后带着概念去做题练习,这样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来说灵活性相对较差,学生只能根据概念和相关习题来学习,不能够灵活掌握有关知识。除此之外,知识的学习以及认知能力的提高并非是一个单向过程,相反其自身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并非是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记忆就能替代双向交流和总结过程的。那么针对这一特点,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就逐渐明显起来,尤其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长期占据主动地位,不了解学生特点,无法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教学,久而久之教师也会陷入一个主动转为被动的漩涡中,不能有效提高自身水平。而通过这样的互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之后,最终的效果也可以优化,学生学习质量能够提高的同时,教师教学能力也能够得到普遍性的提升。由此可见,其自身有效性相对较为可观,要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成效等方面更好一些,需要合理的应用。
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落实
(一)小组建设
首先进行分组,是相关教学模式开展的关键及核心要点,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发现能力,能够初步了解学生的特点,围绕着学生特点合理进行小组组内成员的搭配,这样一来才能为后续教学质量与活动效果做出有效的保障[2]。小组建设方面,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化进行建设,围绕学生不同的性格、秉性、知识素养、數学基础等合理进行搭配,除了要考虑成绩,分组过程中比成绩更加主要的指标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和相关活动的参与度。有的学生乐于表达,有的学生相对较为内向,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善于安静思考。那么这就需要有效搭配,然后分配角色,将乐于表达的同学首先设定为主持人或组内活动成果的汇报者,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主要利用各类方法积极开展小组活动,对于数学有深度思想的学生可以围绕相关知识和活动进行针对性的思考,提出活动的进展建议。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内职能成员所负责的内容不完全固定,要定期轮换,以促使学生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多方面参与到有关活动中。
(二)探究过程的设计
在探究过程设计的过程中,最为关键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有参与感,让学生能用实际参与的方式去学习。例如在“绝对值”相关内容组织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设计让学生站在不同点位,然后将一个学生视为零点,向前几个地砖是同学A,向后几个地砖是同学B,从而得到这一同学距离A或距离B的长度,也就是它的绝对值。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不断让其他学生去站在不同点位,获得相应的绝对值。
(三)活动的实施
按照有关活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到了其中,首先由跳格子游戏引入到了绝对值的探究活动,其次通过上述设计之后,进一步明确了数轴的相关概念以及与绝对值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教学之后,学生学习印象得到加深,在游戏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知识,同时最后进行活动总结和汇报,更深层次的了解了相关内容。
三、结束语
如上所述,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教学效果相对更好,那么需要对其有效性、小组建设、探究过程设计和活动实施充分认识,然后有效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燕.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7(59):135-135.
[2] 金明.倚量化分析促有效合作——浅谈基于SPSS软件量化分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文存阅刊,2018(1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