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阅读

2020-03-30 03:50韩玲娄海丽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文言文核心素养

韩玲 娄海丽

摘  要:部编人教版语文通行教材,加大了文言文篇目的阅读学习力度,城乡一体化地区的初中生应采取适合的学习方法,如运用多文本阅读,提升文言文核心素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素养的提升是语文学科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是其他学科学习成功的出发点,是发展城乡一体化基础教育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文言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总体目标和内容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素养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这不仅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影响深远,还对学生的自我成长至关重要。

一、设计多样活动,助力文言素养提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文言文教学篇目增加的现状下,我们运用多文本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契合教学内容的活动来提高文言文课堂的效率,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文言文“言”和“文”的理解。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交流活动,例如:小组竞争形式、知识问答形式、文本朗诵形式等,以一个话题展开延伸,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延伸出丰富多彩的學习领域。

语文课堂应立足于学生的多文本阅读需求,我们不仅仅是教授文言文知识,更要使理性严肃的课堂闪耀着人文的光芒。地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中学,学生文言文阅读基础较为薄弱,更应把提升文言文核心素养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效能,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让学生先学,学生后教。贲友林老师对“先学后教”做了多元解读:“学生先学习,然后在后续的或是小组或是全班的交流过程中教同学。教不仅仅是讲解。学生参与小组交流、参与全班交流,对自己而言,是学,对同学来说,是教。教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我把我的想法与你分享,你把你的想法与我对照,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建构各自新的认识。”【2】学生的“教”,促进了“学”。例如在学习《<礼记>一则》这篇课文时,学生在进行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背课文”时,学生先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自学知识,然后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提问,一问一答。一位同学当学生,另一位学生当老师,角色互换,实行共同的先学后教。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文本,发现学习过程的问题,体会“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道理,学生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获得自身的学习体验,教学相长的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结合。

二、趣味阅读,修炼文言功力

我国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习作评改》一文中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靠薄薄的课本解决不了问题。”“要是我们把课外阅读抓起来,就能够把喜欢看书的学生由少数扩充到多数,这对课内教学有很大帮助。”【3】文言文教材是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多文本阅读,巧设问题,增加趣味,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文言文阅读,在传统文化浸润中,思想得到升华。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花倾诉心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曲莲文化传诵至今。《出师表》,诸葛亮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殷殷之意,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拳拳忠心令我们赞叹不已。《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思令后人景仰。向德行高尚的优秀人物学习,因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是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三、“一石激起千层浪”,浸润文言心灵

针对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将从文言文的年代、文体、作者、文章内容等多角度确定文言文多文本阅读的拓展延伸方向,以点带面、串联阅读学习,围绕各个线索选择符合初中生认知能力的优秀文章进行指导教学。

①以“年代”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例如:韩愈的《马说》折射出中唐时期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摧残,进而拓展推荐阅读展现中唐时期文人境遇的文言篇目。例如同为中唐文人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有刘禹锡的《陋室铭》等,通过多文本阅读,了解同一时期文人的境遇,为学生呈现更为丰满的中唐时期社会面貌。

②以“文体”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例如:通过对《出师表》的学习,学生对“表”这一文体有初步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拓展推荐阅读同为“表”的文言篇目。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等,通过多文本阅读,让学生对文体知识有更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③以“作者”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例如:通过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学习,学生对苏轼的经历和性格有初步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拓展推荐学生阅读苏轼其他的文言篇目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乐毅论》等,辅之以苏轼的诗歌散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欣赏苏轼的书法绘画,阅读宋史《苏轼列传》了解苏轼的生平轶事。通过多文本阅读,让文人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更为丰满。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融入文史哲等诸多中国本源文化因素为一体的重要文化载体,其蕴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正如一位教授所说“它闪烁着一个文明古国的光辉和智慧,厚积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情感和精神。”总之,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之一。教师运用多文本阅读开展教学,才能开辟出卓有成效的文言文教学之路,学生在兴趣的氛围中,才能真切地感受文字的魅力,主动深入地思考问题,进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页。

[2]  《教师专业成长力》,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09页。

[3]  《习作评改》,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版,第36页。

猜你喜欢
多文本阅读文言文核心素养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小学多文本阅读之古诗教学策略浅谈
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