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鹏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中非常基础,也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语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也注定语文的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慢教育”理念,十分符合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慢教育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也让语文课堂更有活力。
关键词:慢教育;語文课堂;语文教育
语文是我们距离母语教学最为接近的一门课程,小学语文极为重要,不但要教导学生认识汉字、词语,更在于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独立人格的重要课程。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也注定语文的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在语文教学中贯彻“慢教育”理念,这十分符合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规律。语文课堂“慢节奏”,才能保证学生完全理解课堂内容,领悟语文的魅力;语文课堂“慢阅读”,才能让文本真正浸润学生的心灵,滋养学生;语文课堂“慢品味”,才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让语文课堂更有活力。
一、课堂“慢节奏”,保证学生理解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效社会,似乎“慢”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上也一味追求高效快速,一味求快的课堂会让学生感觉到应接不暇,最终一知半解,很难真正理解课堂内容。语文课堂上做到“慢节奏”,看起来好像是变慢了,讲解的知识也变少了,但其实在“慢节奏”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却变得更加活跃,他们能更充分地理解课堂内容,体会到课堂教学中真正的精髓。
例如,教学《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字数简短,但却极有深意,课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读起来让人感觉心情激昂。这篇课文的教学节奏更应该慢下来,让学生去认真品味课文中的壮哉呼喊,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的情绪随着课文受到感染,真正理解何为“少年中国说”。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情感的,才是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熏陶学生的情感心灵,必然要让语文课堂的节奏慢下来。
小学语文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所以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只有让语文课堂的节奏慢下来,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路被打开,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二、课堂“慢阅读”,浸润学生心灵
语文与阅读息息相关,没有阅读的语文便称不上是语文。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效率,对一些经典的作品,要求学生快速阅读,不给学生时间深入体会,直接就讲解所谓的正确答案,这种灌输式学习让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文学作品的经典之处。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感悟文本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让阅读慢下来,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去体会文本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净化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
小学语文的阅读较为重难点的就是古诗词和名作节选,这比一般课文更需要学生慢下来进行阅读,才能真正理解。比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这是鲁迅的一篇文章,读起来非常有意思。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认真地、慢慢地将全文阅读,然后鼓励学生站到讲台上,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说一说哪一件事情最让自己感兴趣。“慢阅读”课文必然会让其他部分的学习时间减少,这要求教师抓住课文的重点,从这些地方多下功夫,一些不重要的地方就可以点到为止。
对教材内容面面俱到的教学,并不能多让学生学到些什么,通过裁剪方式教学,对教学课堂上的内容进行有效设计,有重点地讲,让学生从“慢阅读”中体会文本,让文本浸润学生心灵。
三、课堂“慢品味”,深化学生感悟
现在的孩子都是被催促着长大的,好像但凡慢下来,就会跟不上同龄人的脚步,这让大部分的孩子都承受着高压的摧残。文学具有治愈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感受内心的力量。品味文学作品,让心灵慢下来,是治愈学生内心的有效方式。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做到“慢品味”,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找到强大自己内心的力量。
例如学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教师经常先给学生讲述作者平生经历,以及诗中的写作背景,然后再从朗读诗文开始教学。而慢教育则注重从古诗本身出发,反复吟诵,慢慢体会诗中蕴含的意境。老师反复吟诵这首诗,不必和学生过多地去解说,只是和学生共同沉浸在诗文的意境中,通过诵读将诗文中的情感向学生传送出来。在吟诵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品味到诗中的意蕴,而不是单纯为了考试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压力,也不要让学生抱有太大的目的,单纯地去品味反而能收获真正让学生受益的东西。
社会是高速运转的,很多学生其实已经习惯于快速地去接受知识,但有时候引导学生慢下来,去慢慢品味,让学生学会适当地放空,才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真正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教育是双向的,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去努力,“慢教育”这一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意义,并能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慢教育”的课堂氛围,让语文课堂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唐素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当代家庭教育,2019(33):67.
[2]刘慧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35):44.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吉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