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0-03-30 03:44王海利
教师·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问题质疑思维

王海利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被动的思维。随着生命化教育的推进,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以问题引领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在“大问题”教学模式下,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表达,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升学习能力,这些都能突出其学习的主体地位。笔者近年一直潜心研究“大问题”模式下的教学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数学思维之花绽放于课堂。

关键词:“以疑导学”;思维;质疑;生命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60-01

一、课前生疑,寻求学生的思维意识

教师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完成预学单,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合理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如在“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笔者交代学生提前预习,并完成预学单。列出问题:①你在哪儿见过百分数?②你知道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③关于百分数,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课前教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反馈分析,能有效把握这节课学生到底需要学习什么,从而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在生活中对百分数早已不陌生,但对百分数具体表示的含义仍比较模糊,提出的问题也各有见解,如“百分数是什么?学习百分数有什么用?百分数怎么写?”。显而易见,学生通过预习,就能在课堂学习前大体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并能找疑点、提问题;课堂上再带着问题听课,进而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掌握新知。数学课上,笔者经常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二、共同解疑,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所以,有了问题就能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就会深入思考。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自然会想到长方形长乘宽的面积计算公式,想到用相邻的边相乘;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要用底乘高的方式计算。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出发,引出本节课的大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经过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都有了各自的想法与结论。在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质疑声、赞同声时有发生,当小老师讲到精彩处时,全班也会响起热烈的掌声。“以疑导学”,以疑解惑,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充当了一名疑惑者,让学生围绕大问题,自主思考,让他们在质疑、讲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经验,学生们最终能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地辨别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等同于相邻边相乘。用这样的问题引领一节课,可以让学生带着研究的心理寻求答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数学课堂生机盎然,这不正是教师寻求的生命化课堂吗?

生成拓疑,擦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学习置于问题之中,并为学生提供自由发现、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学习“估算”这一内容时,学生往往让教师有点不知所措,因为学生估出的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若把这个内容的教学置于生活情境中,许多问题也迎刃而解。如:四年级有学生350人准備去秋游,若乘坐45人座位的客车,租9辆车够吗?此时学生普遍通过四舍五入的方法这样估算:把45人估成50人,9辆车能坐450人,远远超过350人,够了!真能坐400多人吗?此时学生很疑惑,明明不够50人一辆车,这样估一点都不保险,进而提出问题,寻求合理的估法。如果估成每辆车坐40人,9辆车就可以坐360人,肯定够坐350人了,这样估合情合理。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活动中会产生困惑,从而进入思考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会积极反驳,大胆质疑,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会生成新的问题,会产生思维的碰撞,会擦出智慧的火花。教学中,笔者认为大问题要精心设计,或由学生提出;或由教师质疑,引导学生探究,让他们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途径的尝试活动,实现知识重建的教学模式,充分做到以学生为本,由问题来,到问题终。

参考文献:

[1]黄爱华,张文质.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大问题质疑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例谈“大问题”导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