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预设教学资源 促成课堂深度学习

2020-03-30 03:44李毅
考试周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深度学习已然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对于我们基层一线教师来说,它不只是理论上的探究问题,更应该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的问题,通过落实深度学习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就教师如何利用自身教学经验、教学策略、教学智慧开发与设计成就深度学习的教学资源(除教材外),谈谈一些浅知拙见。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一、 精选学习材料,促成学生有效探究

学生的课堂学习是由教学资源、学习任务、教师评价等要素激发的。学习材料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它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训练数学素养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体验数学应用价值的重要教学资源。科学适切的学习材料能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深刻地探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简洁明了地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所以,教学设计时,教师除了用好教材现成课程资源外,还应根据教学目标达成和学情需求,精选其他学习材料,促进学生有序有效探究,构建课堂深度学习。例如,特级教师郭宝珠老师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旋转》一个片段精设的学习材料。课伊始,教师直接在屏幕上呈现运动着的风车、电风扇、车杆、仿古挂钟(有钟面时针圆周运动与下面钟摆左右摇摆运动),然后进行下面的教学。

师:你们看到屏幕上哪些物体在做什么运动?(学生都认为风车、电风扇、钟面时针在旋转)

师:车杆和钟摆是在旋转吗?(大部分学生认为不是,小部分学生觉得是)

师:车杆和钟摆是不是在做旋转运动,现在不急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咱们继续看屏幕,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两个风车在旋转,但它们的方向不同。

生:左边风车是顺时针旋转,右边风车是逆时针旋转。

师:那就是说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板书:方向),有时是顺时针旋转,有时是逆时针旋转。(屏幕上逐步呈现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符号与文字,如下图。)

师:继续观察屏幕,你们又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屏幕上有甲、乙两个钟面。

师:仔细观察,甲乙两个钟面分别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生:甲钟面时针从“12”到“1”,转了30°;乙钟面的时针从“12”到“3”,转了90°。

师:就是说,时针旋转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板书:角度)

师:刚才甲乙两个钟面旋转的角度是不同,它们运动时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是顺时针旋转。

生:都是绕中心点O旋转的。

师:真好!它们旋转有方向有角度,还要绕一个中心点转。(板书:中心点)

师:请你们用语言把刚才时针从“12”到“1”“12”到“3”的运动过程完整地说一说。

生:(略)

师:现在你们知道物体做旋转运动取决于哪几个要素?

生:中心点、方向、角度。

师:根据我们发现的物体旋转特征的三要素,回过头来,判断一下前面看到的车杆和钟摆是不是在做旋转运动?(学生恍然大悟)

在以上教学环节,教师精选了几个典型的物体运动作为学习材料,先整体呈现感知,唤醒记忆,制造认知冲突。再逐层分项研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化静为动,教师以典型材料为载体,环环相扣地引导、促成学生围绕旋转的特征进行有序有效地探究。一项原本抽象难明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精选的学习材料支撑下变得通俗易懂,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朦胧逐渐变得清晰,并不断走向深刻,课堂深度学习因此真正发生。

二、 精设课堂问题,诱发学生深度思考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任务是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重要方式,有效的问题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助燃剂,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起动器。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以精准、适度的问题为介质,结合恰当的学习材料载体,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探索数学知识本真。我们再来看郭宝珠老师《旋转》教学的一个片断,教师在屏幕的方格中呈现线段OA。

师:你们能把线段OA绕端点旋转90°吗?每组桌上都有一张方格纸,请在方格纸上用小棒代替线段转一转。

师:先想一想,你可以怎样转,转完与同桌分享你的转法。

学生同桌合作在方格纸上动手操作,汇报交流时出现了如下四种不同的转法。

师:老师这就有疑惑了,这里为什么会有四种不同的答案?

生:老师没有说按什么方向旋转。

生:老师也没有要求绕哪个中心点旋转。

师:看来啊,要使答案是唯一的,咱们就要讲清旋转的——

生:中心点、方向、角度。

师:现在老师就按你们说的要求把問题改一改,改为“把线段O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那么线段OA要什么转呢?先在脑子里把线段转一转,想一想会停在什么位置上,再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OA旋转后的位置。

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一位学生的正确画法(线段OA′8格)后,又展示一位线段OA′只画6格的作品。

师:这位同学画得对不对?为什么?

在学生初步理解、掌握旋转特征的三要素之后,教师紧接着组织学生运用旋转特征进行练习。她先设计了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把线段OA绕端点旋转90°”,结果学生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答案,这时教师抓住契机、把握火候,追问:“为什么会有四种不同的答案?”,一个点石成金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要明确“中心点、方向、角度”三要素。当学生按教师提出的精确问题“把线段O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操作时,有的画出的线段是正确,有的画出的线段的长度变化了,教师又顺水推舟提出“这位同学画得对不对?为什么?”。在教师的步步紧逼追问下,课堂始终保持热度,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序有效地展开,对旋转的本质属性理解不断深刻。同时,教师在每次抛出问题后,都不急于要求学生马上思考,而是提出问题思考前的数学活动,如“请在方格纸上先用小棒代替线段转一转”“先想一想,你可以怎样转,转完与同桌分享你的转法”“先在脑子里把线段转一转,想一想会停在什么位置上”等,这样调动多种感官,将操作与思考结合,通过多种表征理解特征,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堂学习因此变得更有温度有深度。

三、 精编课堂习题,组织学生深度练习

数学学习不做题是不行的,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学生习得知识、掌握技能、感悟思想、积累经验必须经历的生命历程。有宽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重要体现,习题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课堂深度练习的载体与前提。因此,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与学情,精心编制练习材料,设计出富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思考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悟思想,积累经验,达成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例如,一位老师上六年级分数、百分数应用问题复习时,基于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3页第7题改编设计了如下一道习题:

从下面条件中任选一个,将下面的问题补充完整,再列式解答。

2个大筐和3个小筐共装苹果95千克,……。每个大筐和小筐各装苹果多少千克?

①每个大筐比每个小筐多装10千克。

②每个大筐装的是每个小筐装的53。

③每个小筐装的是每个大筐装的60%。

④每个大筐装的与每个小筐装的比是5∶3。

⑤每个大筐装的比每个小筐装的2倍少5千克。

这道习题改变了“标准件”式的问题结构形式,将整数、分数、百分数、比、行程问题等相关知识内容融为一体,能达到练一题串一片的效果,充分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方法的多样性,能力的发展性,课堂练习自然有深度。当然,深度练习并不是一定要有难度的习题才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编制的习题应该处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并通过以题说理,以点带面,来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发展思维的全面性、批判性和深刻性,实现高阶思维目标。

四、 借错顺错而为,促进深度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数学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在课堂中注重学习结果而没有关注深度的思考学习,在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又会重复昨天的错误,等同于在做无用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应该去正视这种现象而不是选择逃避,课堂生成的资源是美好的,教师要懂得合理、巧妙地利用这些生成资源,通过对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利用,通过尝试错误教学、错题辨析等各种方式,使错误的方法变成我们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纠错、改错中掌握解题方法,从而促进课堂的深度学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了这样的一道习题:

师:下面,我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

题目: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1:(毫不犹豫)一个正方体是24平方厘米,那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也就是2个24平方厘米,就是2乘24等于48平方厘米。(大部分学生听了都点头表示同意)

生2:(自言自语)不对啊,是拼起来啊……

生1:拼起来不就是两个加起来啊

生2:不对,拼起来的话就有两个面重合在一起了,应该不能算。(其他的同学也都陷入思考中。有的开始摆学具,有的开始绘图,有的在进行讨论。教师也乘机拿出两个学具进行拼摆。)

生1:(不服气)怎么不能算?那两个面不是还在中间吗?(有部分的同学依然附和着。)

生2:表面积是指立体图形外面的面积之和。拼成长方体后中间的两个面就不在外面,不能计算进去。(用手指着拼成的长方体表面摸了一圈)

师:那你们现在认为拼成后的长方体表面積是多少呢?

(学生通过重新计算得出是40平方厘米)

师:那如果用三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又是多少呢?

(这时学生就没有简单地把三个正方体加在一起了,而是通过拼组、画图去求结果)

在这里,教师充分地利用了课堂上生成的错误资源,因势利导,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让学生通过对话,引出思维的碰撞,再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拼组,在实践操作中进行深度的思考学习,巧借学生遇到的错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教学资源是影响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课堂教学前的深度思考,精心预设形式多样、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科学组织实施,才有可能构建深度数学课堂,才有可能促进学生发生真正地深度学习,走向高阶思维,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叶青.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教学策略例谈[J].小学数学教育,2019(Z3):60-61.

作者简介:

李毅,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市城厢区常太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