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写话”编排特色解析

2020-03-30 03:21麦康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写话统编教材

麦康弟

[摘要]写话是写作的基础。统编教材注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并在教材编排上动足了脑筋。相比其他教材,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写话”内容具有以下特点:衔接写作要求,增加练习数量;落实课标精神,夯实写话训练;采用双线编排,奠定情感基础;指向语文要素,推促思维发展。

[关键词]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写话内容;编排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90-02

写话是写作的基础。二年级下学期更是写话向写作过渡的关键时期,显得更为重要。但相比阅读教学,写话教学一来没有现成的课例可以借鉴,二来更注重学生课堂生成。这也对一线教师课堂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统编教材编者在教材编排体系上动了一番脑筋,也下了一番功夫。本文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为例,浅析写话内容编排特色,以便参考。

一、衔接写作要求。增加练习数量

针对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原人教版教材写话内容有3篇,分别为《熟悉的动物》《画画写写》《收获与打算》,而统编教材写话内容有4篇,分别为《我的小伙伴》《写童话:有趣的一天》《大自然中藏“问号”》《你想养什么小动物》,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与此同时,统编教材还在字词句运用与课后习题中安排四次写话练习,大大增加学生写话练习机会。另外,统编教材在口语表达方面也大量安排练习内容,其中“讲故事”口语练习就有六次,比如《小马过河》这一课后习题中,明确要求“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增加练习数量,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结合写话需要。二年级是写话向写作的过渡阶段,三年级第一单元就有写作内容,如果在二年级下学期不增加学生写话训练数量,不让他们适应训练节奏,到了三年级必然无法适应习作高标准要求。因而在二年级下学期增加写话训练数量,其目的是让学生书面表达能够循序渐进,难度逐步提升。

2.提升写话地位。传统教学中有重阅读轻表达倾向。统编教材适当减少课文与识字量,增加写话训练数量,其目的是引导教师关注学生表达,以便让其听说读写能力同步发展。

3.遵循写话规律。对于习作训练而言,学生借助边说边写,不仅能够活跃思维,而且还能帮助理清思路,助力技能提升。增加写话训练数量,其目的是通过说话,借助写话,帮助学生从中梳理表达思路,理清逻辑关系,为其写作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二、落实课标精神。夯实写话训练

其他教材,虽也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為总纲领,但其目标落实相对含糊,其编排体系也以人文精神为主;而统编教材却更注重目标落实细化,通过采用语文要素与人文精神“双线”编排方式,逐一细化落实,不仅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落实不再变得空洞,而且还让教师有具体抓手,便于开展教学。研读统编教材第一学段写话教材,发现其内容与目标,都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话”目标部分相一致。

比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我的小伙伴”这一写话内容,就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话部分“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这一目标相吻合。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己最熟悉的,最有话说的,就是自己的同学,自己的小伙伴。由于学生的小伙伴具有不确定性,其写话内容也具有开放性,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写话兴趣,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氛围,为课堂精彩生成、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创造条件。

三、采用双线编排,奠定情感基础

研读统编教材,发现与其他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单元组合方式进行编排,通过讲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语文要素,通过自读课文,巩固落实语文要素,而通过写话训练,拓展运用语文要素。比如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课文为《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从中可以看出,课文都与“童话”有关,而写话内容为《写童话:有趣的一天》;第七单元阅读课文为《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都与“动物”有关,写话内容为《你想养什么小动物》,自然也与动物有关。由此可以看出,单元课文与写话内容主题是相一致的。

除了主题相吻合外,另外在知识、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也有密切联系。比如第四单元,教材提示语为“写的时候,可以用上下面的词语‘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天黑了”。从其词语性质来看,都是表示时间的。教材编者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运用这些词语,链接句子,勾勒故事大概。这是单元教学落实的语文要素,同样也是写话训练的知识点。而在课文中,这些词语也相应出现,比如《枫树上的喜鹊》这一课中就有“上个星期天早上”“从那天起”“今天早上”等词语,在故事中起到了很好的串联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从中借鉴,能够很好地突破写话难点。

还有,第六单元中语文要素是让学生学会对大自然提问题。但这里的问题又从何而来?除了要注意留心观察周边事物外,还要学会通过阅读进行提问。对此,教材也提供了较好的范例。研读这一单元,其中范例有7个,比如“为什么雨后天上挂着彩虹?”“是谁告诉蝉要下雨了”等问题,都是来自教材中《雷雨》这一篇课文,还有“石头上怎么会有贝壳呢?”这一问题也是来自《最大的“书”》这一课。通过阅读学会提问,学会质疑,也是学习方法之一。教材通过范例,指导学生学会提问,为其写话训练创造条件。

四、指向语文要素。推促思维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已经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因而知识积累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搜集、判断、选择;简要言之,就是要从中学会用语文的方式进行思考问题,注重语文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毕竟对于写话来说,也是学生思维过程的一种反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而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思维更加严密。统编教材在编排中,不仅注意学生写话训练,而且还指向思维训练。

同样还是统编教材第六单元,所呈现的七个问题有“为什么星星会眨眼?”“树叶的形状为什么会是各种各样的?”“下雨前,蜘蛛逃到哪儿去了?”等。对此研读,发现编者不是无目的地进行提问,而是经过系统分类,比如“为什么星星会眨眼?”这一问题,与天文有关,“树叶的形状为什么会是各种各样的?”与植物有关,而“下雨前,蜘蛛逃到哪里去了?”则与动物有关,还有“石头上会有贝壳呢?”却与地质有关。通过这种分类,不仅便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而且还能引导他们进行思维发散,学会“上天入地”,进行有序思考,为其质疑提供新路径,探索新方法。

还有,即便是问题,很多时候问法也不相同。比如“为什么”,在“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这一问题中,是放在开头;而在“花儿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却放在句中。另外,还有用“哪儿”“是谁”“怎么”等词语,来进行提问。这种方式,不仅便于让学生全面了解提问方式,而且还便于打破思维局限,助力其思维发散。

总而言之,相比其他教材,统编教材在其写话内容编排上,还有许多特点,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却要认真研读教材,主动与编者积极对话,以便准确把握编辑意图,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策略,在实现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创造条件。

(责编:韦淑红)

猜你喜欢
写话统编教材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