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丽
【摘 要】 基于分析用儿童的方式抵达数学的内核——苏教版教材“动手做”价值研究与途径。首先分析“动手做”的价值;其次分析“动手做”实施的有效策略,通过采用合理的小游戏、设置适当的实验活动两种途径;最后分析在小学数学“动手做”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用儿童的方式抵达数学的内核,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关键词】 动手做;苏教版教材;数学途径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推进,越来越重视小学的数学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和概念,更需要学生的亲自动手做,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思维灵活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更加深层次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因此,针对苏教版教材的“动手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等活动,以自己的方式逐步抵达数学的内核,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感悟到数学的思想和规律,有助于学生数学水平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动手做”的价值
对于苏教版教材“动手做”的设置,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到常规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进一步发现数学的规律,领悟到数学的思想。而且,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处于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数学教师用儿童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抵达数学的内核,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层次地认识和记忆数学知识。这不只是简单的动手操作,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更加巨大的数学价值,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学生在动手做中,有效地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促使学生掌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动手做”实施的有效策略
1.采用合理的小游戏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调动其积极性和吸引其注意力的最佳方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小游戏,真正实现了用儿童的方式去抵达数学的内核,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去学习数学和探究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将动手做的实践活动,进行适当地改造和创编,成为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觉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身心和思维都得到了发展,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增强。
例如在苏教版《认识图形(二)》教学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经历由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积累认识形体的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搭积木的游戏,数学教师给予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和球的图片,让学生按照图片搭建出形状。其次,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片,尝试分别贴在相对应的积木上,让学生能够感知到体与面的共同特性。数学教师可以设计连连看的游戏,让学生将图形与名称正确的连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游戏内容,始终确保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设置适当的实验活动
在小学数学“动手做”教学中,数学教师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操作中,可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首先,数学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可以经历分析、推导、验证等一系列过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规律,促使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其次,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见解和看法,不断启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反复的实验中,总结出更具有说服力的答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苏教版《厘米和米》教学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建立起一厘米、一米的长度观念,能正确地选择表述物体的长度单位,强化学生对长度单位表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觀察能力。首先,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设计出条件清晰的表格,让学生用尺子去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使学生在亲自动手测量中,去感受长度的单位,使学生可以按照长度对所测量的物体进行分类,根据直尺记录每一个物体的长度。其次,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一米处,所表示的厘米数,让学生认真地数刻度,认识到1米=100厘米。从而,学生根据所测量的物体,将超过100厘米的物体转化为米表示,使学生能够建立起一米的实际长度概念。这样学生在实验的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养成了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动手做”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用儿童的方式抵达数学的内核,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通过多种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在亲自的动手实践中,不断启发自身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规律,促使学生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倩.用儿童的方式抵达数学的内核——苏教版教材“动手做”价值分析与实施路径[J].小学数学教育,2019,284(Z2):29-31.
[2]韩婧.智慧出自指尖,思维源于活动——以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45页“动手做”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8):154.
[3]刘妍慧.用数学实验的方式探索数学规律——二年级下册“动手做”的教学探索[J]. 小学教学参考,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