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洪英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游记类文本。在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要基于游记类文本的文体特点,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深入语言内核、调动生活经验、加强读写结合等途径,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结构线索、思想情感和语言神韵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游记类文本的特点,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文体特点;游记类文本;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40-02
游记是一种记录旅途所见所闻、展现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的文体。在游记中,作者往往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这类文本体现出情景交融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游记类作品。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单元整合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游记类文体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展开自主阅读。这样能促使学生抓住游记的文体特点展开深入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和赏析能力。
一、借助思维导图。循踪明线
游记就是记录自己游览过程的文章。在游记中,作者往往会用一条线索,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是游记类作品的特点之一。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习,按照文章的顺序将作者的游览过程画出来。这样,让学生搞清楚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获得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鼓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了解文章的行文顺序。学生很快就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就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我让他们用一条线连接所有的游览景点,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发现,作者按照“交代时间地点一路上所见所闻一外洞一从外洞进入内洞一内洞一出洞”的过程来写。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用一个字来形容作者在每一个阶段看到的情景。这样,学生发现文章每一个部分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在描写山路的时候突出“美”,在描写洞口的时候突出“宽”,在描写外洞的时候展现“大”,在描写孔隙的时候展现“险”,在描写内洞的时候体现“奇”。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对文章的写作顺序有了充分的了解。随后,我又鼓励学生找出文章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安排材料。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搞清楚课文写的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理解了作者详写、略写的内容及作者的剪裁艺术。这样,能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搞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深入语言内核。体悟神韵
游记类文本的第二个特点是描写景物十分细腻。学者叶圣陶认为,游记的特点就是引人人胜,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基于游记的这个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游记的语言内部展开分析,尝试说出作者怎样展现景物、怎样选择合适的词句写出景物的神韵和特点。这样,能让学生的审美赏析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烟台的海》一课时,我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语言文字,分析作者为何这样构思、选词,想要体现怎样的思想情感。在阅读中,学生发现作者十分喜欢用比喻句,不仅用比喻句形象地展现了烟台的海的风貌,而且借助比喻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鼓励学生分析:“在‘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这个句子中,作者为何要将海比喻成一个少女呢?”学生有所感悟:“将水面的平静比喻成镜子,展现的是形似;而比喻成安静的少女,展现的就是神似了。”有的学生认为:“少女总是给人一种清纯、美好的感觉。作者这样写,其实就是暗示了烟台的海也能给人同样的感觉。这样就能体现出作者十分喜欢烟台的海的感情。”在分析中,学生发现,优美的词句不仅能展现景物的美,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起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阅读其实是一种理解、探究、体验等统一的思维活动。在指导学生阅读游记类作品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而且还要鼓励学生细细揣摩,辨析文章的语言,领会语言的内涵和表达效果,这样就能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三、调动生活经验。想象建构
“一切景语皆情语。”游记类文本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情景结合。作者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我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思考如果是自己看到这样的景物,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感受。这样,使学生明白写景类作品的精髓所在,从而自主建构这类文本的阅读图式。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黄果树瀑布》一文的时候,我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并调动生活经验,思考自己在看到这样的美景后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思考作者在展现景物美的同时,会怎样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有的学生发现:“作者不仅展现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和壮观,而且还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具有一种特别的美。”我鼓励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表达出内心感受的。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谈了他们的理解。有一个学生说:“‘四周乐声奏呜,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这句话,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声音,而且还体现了自己的观感,表达出美景给自己带来的活力。”我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家尝试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啊?自己在写作的时候,要怎样才能将眼前看到的场景用文字表现出来呢?”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而且使他们开始思考怎样展开写作。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小学生想象丰富,如果能在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就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形式,体会到文字所描绘的生动的现实世界。
四、加强说写协同。任务驱动
游记类作品的最后一个特点是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是一种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文体。如果只是懂得欣赏,但是不懂得写作此类文章,那说明学生的感悟还不够深刻。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在阅读了游记类作品后尝试展开模仿写作,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教学《三亚落日》一文后,我鼓励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完成仿写任务。我给学生设计了不同难度层次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展开写作的活动。第一级任务是句子模仿,学生先找到《三亚落日》中写得精彩的比喻句,然后展开模仿写作的活动;第二级任务是段落模仿,学生要尝试模仿课文某一段的内容描写一处景物;第三级是创造性突破,学生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而且还要將自己对景物的情感融进去,展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三个级别的任务由浅到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项目。这样的学习活动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在上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收获。
游记类文本有着独特的文体特点。在教学中,我尝试抓住其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读写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逐步领会游记的特点,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