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多视角赏析

2020-03-30 03:17熊晴怡
艺术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摘 要:2019年10月,湖南卫视推出一档名为《舞蹈风暴》的全新舞蹈综艺节目,节目一经播出,在舞蹈界便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电视节目的方式,让亿万电视观众认识舞蹈、了解舞蹈,走近了舞蹈这种小众化艺术形式。同时,节目中的舞者均为该舞种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他们全情投入的表演也使更多观众提高了对舞蹈的审美要求和价值追求。本文从舞种融合趋势、舞蹈内涵表达、舞蹈素材运用等多个方面分析《舞蹈风暴》中作品的艺术特色,并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提出对当代舞蹈发展和传播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舞蹈风暴》;舞蹈赏析;当代舞蹈;艺术特色

2019年10月,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具有“顶尖意义”的电视舞蹈综艺《舞蹈风暴》。节目一经播出就在万千舞蹈从业者及众多舞蹈爱好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一次次成为社会和网络的热点话题。节目也于12月荣获“TV地标”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榜单省级卫视年度创新影响力节目,收视率不断攀升。

不难看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式是以职业化、学院派为主要特点的,与大众化的思维方向、接受程度存在一定的距离。《舞蹈风暴》的出现迎合并满足了中国舞蹈理念的普及诉求。多样的舞蹈形式、极具观赏性的作品、良好视觉影像的呈现大大提高了节目的传播速度、扩大了节目的传播范围,使参与舞蹈艺术作品欣赏的观众比例逐渐增加,有力地转变了在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舞蹈的实用价值而对其审美内涵重视不足的情况。

除了对观众产生影响外,节目还对专业舞者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节目为许多有梦想的年轻舞者和编导提供了一个创造和展示自我艺术修为的平台,也为中国舞蹈新力量树立了顶尖意义的标杆。[1]节目中各个舞蹈的审美意蕴和作品内涵,对于中国当代舞蹈的发展无疑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分析其中舞蹈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 跨舞种的融合创新倾向

舞种丰富是该节目的一大特点。同时,众多节目都融合了多种舞蹈风格或特色。选手中无论是舞蹈演员还是舞蹈编导,都不止步于自己擅长领域的展示和舞蹈技术技巧的炫耀,而是在探索更有思想深度的编舞方式、尝试跨舞种的表演融合,并通过寻找相对异舞种的训练体系和表达方式,期待为本舞种的训练带来启发和反思。

舞者罗天,彝族人,将民族风格与当代舞相结合,完成了一支令人震撼的《彝山之子》。罗天凭借自己极具优势的身体条件,自由地处理动作的收放、开合、动静等,极致地表现了当代舞蹈美学与民族魅力的融合、碰撞。这也是罗天创造的彝族索玛花的当代新舞台表现手段。

在《舞蹈风暴》中,我们看到编导运用敦煌舞素材和街舞形式的完美结合,看到用中国胶州秧歌素材演绎西方芭蕾的创意,也看到了火热拉丁的古典柔情。这些作品既不失本体舞种的各项既定标准,又由于新素材的加入而賦予了作品独特的风格特性。中西结合,古今交融,展现了编导将不同舞种、不同风格结合起来,探索跨舞种融合的创新趋势。

正如滕爱民老师所说:“要打破惯性思维,其中创新的概念不是‘怪,而是从其根源繁衍。民族民间舞几十年、几百年的文化形成的动律、形态,是‘魂。而如何用它的魂加上自己的认知和表达,那就是当代舞形式。”如此看来,跨舞种的融合创新倾向的确是值得探索的新发展趋向。

2 尝试描述和折射社会现象

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途径,也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而舞蹈艺术更是以抒情为主要特征,当人们无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时,舞蹈便可以作为传达载体,描述和折射各种社会现象。[2]也正是出于表达和交流情感的目的,舞蹈才被我们的社会所需要。在参加舞蹈活动或欣赏舞蹈作品时,感受到其反映的强烈情感和社会现象是舞蹈艺术与参与者或观众最直接的互动,更体现了舞蹈艺术娱人、育人的价值。因此,通过舞蹈艺术去追求强烈的情感表达,提升舞蹈创作背景的呈现效果也是人类在艺术活动中一直以来的诉求。《舞蹈风暴》中的众多编创者都在这方面努力。

在作品《好,听你说》中,舞者朱凤伟和胡沈员通过细致的动作表现来刻画生活场景,舞者沉浸、投入的演绎,让观赏者在艺术的交融交织中体会到沟通是可以融化人心隔阂的力量。该作品实际上是教育我们应该把握好自我表达和倾听他人的“度”,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予父母、手足、爱人以理解是我们正在不经意地忽略却又非常重要的准则。

胡沈员通过作品《不易》向无数有梦想的年轻人致敬,用纠结难耐的心理活动构筑一场窒息的失落故事。醉者百般惆怅,舞者曲折跌宕,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这也正是胡沈员的过人之处。细腻敏锐地感受人情冷暖,再用舞蹈作品的方式向世人娓娓倾诉。他又在《丛林法则》中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行了贴切表现,两位顶级编舞家用现代舞元素与饱满浓郁的情绪讲述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间丛林里,并鼓励我们在丛林法则下不断突破自己,找到真实的自我。

扬扬老师说:“把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和文化,通过更多的角度融入到作品当中去诠释,是未来舞蹈发展的其中一个方向。”笔者十分赞同。将人类情感与舞蹈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舞蹈潜在的生命力和广泛的艺术价值。这意味着在未来,我们将欣赏到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它们接近当代人的情感状态,也反映和折射出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

3 传统素材的当代演绎

随着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舞者专业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舞蹈从业者注意并认识到中国舞的丰富内涵。因此,越来越多的舞蹈编导以传统素材为出发点,探寻其与现代观众的共鸣点,力求既保持风格又创造特色。他们运用多种巧妙的编舞技法,对传统舞蹈语汇进行了表现力的延伸与拓展。

《舞蹈风暴》中的许多作品通过构建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来释放创作者生活中的情感信息。他们在每个细节之处都以微妙而细腻的方式处理舞蹈肢体技巧,从开场第一个造型开始,作品的表达形象就逐渐显现、交织并融合,形成了作品表演的整体意义,突出了独立思考的创作主体,以及他们对广泛的中国舞蹈语汇的表达欲望,从而更好地演绎传统素材。

作品《生生不息》中,舞者常宏基运用蒙古族舞蹈元素,伴随着JAHA乐队腾格尔的蒙古乐曲在一次次腾空飞跃中,诠释都市人对孤独的当代理解。[3]我们为此享受其中。当魏伸洲用头顶大礼帽、脚踩大头皮鞋、鼻下一撮络腮胡的形象出场时,一场由舞蹈演绎出的《摩登时代》已经跃然舞台,魏伸洲打破以往唯美翩跹的舞风,通过当代舞作品《无稽之谈》,用经典的舞步与动作在种种窘境中引领观众回顾了一场“卓别林的意向世界”。

舞蹈编导们从各自不同的专业学习背景和艺术实践经验出发,通过整合和创新,然后根据时代的审美情趣来塑造艺术形象,并融当代情怀到其中以展现时代氛围。进一步将传统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符号转换、融合到当代的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中,充分印证了舞蹈艺术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具备感动并影响人的力量。

4 结语

《舞蹈风暴》中一个个精彩作品的呈现充满感染力和影响力,使社会大众具备了舞蹈审美意识,形成了舞蹈美学概念,使我们舞蹈面向的观众成了艺术思维敏锐、审美观念强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观众。这是舞蹈普及教育意识的觉醒,也就是说,通过面向每一个普通人的舞蹈教育,使社会大众树立起强烈的美感意识,成为思想更加豐富、精神世界更加全面的人。

在欣喜节目良好效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当代舞蹈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的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作品的创作意图不清晰,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作品存在核心思想不集中,拼凑、整合的创作现象;忽视肢体科学运动,创作者的呈现与观众的接收难以协调统一,等等。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舞蹈作品艺术表现水平的整体提升。

《舞蹈风暴》的出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欣赏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改变的当代舞蹈作品会越来越好。正如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所说:“物理的真理是随着时间而改变的。”相信舞蹈的发展规律亦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代舞蹈作品的发展也将被超越和重新定义。

参考文献:

[1] 郑伟伟.中国当代现实题材舞蹈作品创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 殷志强.刍议如何让舞蹈作品更贴近当代人的情感状态[D].福建师范大学,2017.

[3] 温迪·佩荣,刘青弋.当代舞蹈的趋势[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9(03):74-76+96.

作者简介:熊晴怡(1995—),女,湖南常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舞蹈)。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林兆华戏剧的先锋观念及创作风格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