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发展规划以来,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专业音频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而目前,高校对录音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速度却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区域性地方高校问题突出,录音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师资匮乏、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本文立足云南高校,从当下录音艺术专业发展现状入手,对比分析云南高校录音艺术专业存在的问题,探讨录音艺术人才培养中的模式改革与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录音艺术;人才培养;云南高校;现状分析
0 引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创新发展,人们摆脱了对物质迫切需求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追求。因此,文化旅游、影视传媒、娱乐业等成为当下发展的热潮,社会对专业技术性服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录音艺术作为影视传媒学科领域的重要专业,与传统艺术类专业不同,它具有艺术和技术互融的特性,能够与视觉元素完美融合,在电影、电视及新媒体创作中有着独特的运用价值。[1]
面对庞大的社会需求,高校对录音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输出较为缓慢,截至目前,全国开办录音艺术专业的本科高校仅仅为32所,云南省2所:云南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占全国的6%。与当下的市场需求相比,供需关系的不对等、大量非专业人员从事音频职业岗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针对以上问题,云南高校录音艺术专业如何发展才能达到国内一线专业教育水平,如何才能较快、较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每一个录音专业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2]
1 地域性文化产业对录音人才的需求现状
云南是一个拥有多民族文化的省份,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占据25个,不仅有着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而且还具备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则需要更多优秀的专业音频工作者来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然而,目前,云南高校对于录音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学生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其根本原因在于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国内一线城市相关专业领域发展,能够留在本地发展的学生寥寥无几。因此,录音专业人才对云南地方文化产业的建设和服务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改观。[3]
2 云南高校录音艺术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向
2.1 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录音艺术专业发展现状
云南艺术学院录音艺术专业于2012年筹办,2014年开始招生,目前招收了3届学生。云南艺术学院录音艺术专业依托影视学院从影视本体入手,以视听语言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紧贴录音师、声音设计师、音响师等职业岗位所需专业技能,通过“实证、实践、实战”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影视传媒行业、文化艺术团体培养从事声音创作、音频制作、音响设计与策划的专门人才。
云南艺术学院录音艺术专业办学特色:
第一,交叉学科,技艺互融。录音是在一定创作意图支配下,按自身对声音作品的艺术理解和风格把握,利用各种电子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声音进行加工处理,创造性地完成一个声音节目的录制。属于交叉学科,要求学生既有工科的功底,又须具备较高的音乐修养和艺术审美情趣,特点鲜明。
第二,培养目标紧贴职业岗位。录音专业在培养目标、实习实训安排上,都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完全针对录音师、声音设计师、音响工程设计师等职业岗位来开展教学服务。
2.2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录音艺术专业发展现状
文华学院录音艺术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目前是云南省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出版教材及专著5部,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19年获全省专业评价排名第一。
录音艺术专业是培养适应区域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艺术团体、音像出版单位、娱乐业、广告传媒业、企业工会培养从事音频节目制作,声音艺术创作与策划,音响工程设计,演出调音扩声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文华学院录音艺术专业办学特色:
第一,以专业竞赛、团队合作、社会服务三个平台为支撑,实现“艺术与科技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与产业结合”的“三平台、三结合”培养模式。
第二,创新艺术实践机制,深化“教学、实践、就业”一条龙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开辟“订单式”录音艺术人才输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场景式实战训练,有效利用设备器材,坚持即学即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3 无对口生源是制约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根本原因
录音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技术与艺术互溶的特性。与传统的艺术类专业不同,该专业不仅要求學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文学水平以及物理电学声学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对声音艺术的创作和鉴赏能力。
截至目前,云南高校录音专业已有16年的办学历史,所招收学生基本以音乐类考生、广播电视编导及数字媒体艺术考生组成。新生入校后基本都是从零开始学习专业知识,考前几乎没有任何相关知识储备。与音乐、美术、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不同,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艺考前有着多年的艺术教育基础或高考专业强化训练,与录音专业相比有着很好的递进式知识结构优势。而录音艺术专业并没有形成专业对口的艺考生群体,一方面主要是专业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录音艺术考前培训班尚未形成,该现象与庞大的社会对录音艺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存在根本的矛盾。[4]
4 师资力量短缺影响了录音艺术专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国内开设录音艺术专业院较少,毕业生也少,因此引进高素质录音专业人才极其困难。专业师资只能立足自身培养。电脑音乐制作教师、音响工程教师和影视录音教师多出自云南艺术学院和文华学院。高素质人才交流困难,教师近亲繁殖严重,不利于校园学术的良性发展。
目前,云南艺术学院和文华学院的录音艺术专业实属共享同一批教师资源,虽然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上侧重不同,但不可避免的是专业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近年来,云南艺术学院培养了部分录音艺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不过大部分毕业生通常选择更高的就业平台或在一线城市发展。这一方面说明国内市场整体对录音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依然有很大缺口,另一方面也说明自身师资存在问题。仅仅依靠自身培养也不一定能够彻底解决实际困难,今后不仅要加强自主培養,而且还要开放政策,对外引进录音专业人才,这样才能进一步解决师资短缺问题。[5]
5 实验室硬件投入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
录音艺术专业具有艺术和技术互溶的特点,要求学生更多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因此,实验室建设及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受高校发展过程中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很大程度上得不到资金保障,主要体现在:设备陈旧、破损现象明显,更新速度慢,与专业前沿技术脱节严重等等。相比国内同类专业的院校,云南高校在生均设备仪器和使用训练时间上都有巨大差距,给教学带来很多困难。
实验室前期规划建设问题突出,如:建筑结构不符合专业录音棚建设标准、室内声学设计缺乏科学性、实验室管理使用不规范。这类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教学的反面案例。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云南高校录音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研究,查找了诸多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建设性改革方案,弥补了专业建设中的缺失。目前,云南省录音艺术专业的发展正朝着“开放办学、国际化交流、校企结合、互利共赢”的方向不断迈进。
随着国内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云南高校录音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推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发展并服务好云南文化产业建设工作,为云南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姚国强,赫铁龙,梁婧.创建与传承:中国影视声音学科及录音专业的发展历程与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3):137-141.
[2] 范翎.影视声音创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研[J].演艺科技,2015(1):22-26.
[3] 鲁昱晖.中国高校影视专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东南传播,2016(7):153-157.
[4] 张磊.新形势下云南省艺术类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16):96-98.
[5] 胥力文.现代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8(15):178-179.
作者简介:汪富礼(1985—),男,河南周口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录音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