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茶园主要害虫成套绿色防控技术

2020-03-30 06:06:48王迎春罗凡李兰英尧渝龚雪蛟曹馨月王小苹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0年1期
关键词:茶区尺蠖羽化

王迎春 罗凡 李兰英 尧渝 龚雪蛟 曹馨月 王小苹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成都

茶叶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饮料作物之一,是四川省的重要经济作物。茶产业是富民产业,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基础。同时,茶产业还可带动第二、三产业协调同步发展,成为贫困山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支撑产业。全省现有产茶县120多个,茶园种植面积超过33.33万hm2,茶叶总产量3万t,总产值超过170亿元。茶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党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但是,茶园农药残留问题突出,已严重限制和阻碍了茶产业升级。因此,发展绿色、有机茶,扩大出口,多渠道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是实现四川省千亿茶产业目标的重要基石。茶园害虫种类繁多,不断演替,除常见害虫之外,也时有突发性害虫,因此,针对常见害虫,调查发生动态,总结发生规律,研制相应绿色防控措施;针对突发性害虫,借鉴已有控制措施,并研究实用应急控制技术,既能保证茶叶产量和品质,又能保证质量安全。

1 茶园害虫种类调查

从2009年1月至2019年8月,采用盆拍、网捕、检叶检枝等方法收集虫类样本,采用多种途径鉴别茶园害虫种类,在四川省内32个产茶县的茶园内共发现113种害虫,分属于8目47科,其中,同翅目害虫9科26种;鳞翅目害虫14科31种;鞘翅目害虫7科17种;半翅目害虫7科15种;直翅目害虫7科12种;缨翅目害虫1科2种;蜱螨目害虫3科5种;柄眼目害虫3科5种。茶园最为常见且发生严重的害虫有小贯小绿叶蝉、茶蚜、黑刺粉虱、灰茶尺蠖、茶黄蓟马、柑橘始叶螨等21种(见表1)。

2 主要害虫发生动态调查

2.1 小绿叶蝉、蓟马类

小绿叶蝉、蓟马类为四川省各茶区的主要害虫。从2009年开始至2019年,采用检叶法调查芽下第二叶的百叶虫口数,每周1次,监测其田间自然发生规律。该类虫以成虫越冬,每年4月中下旬始见幼虫,持续发生至封园期,全年出现5月和8月两个发生高峰期。第一高峰起始期,为防治的关键时期,主要为茶黄蓟马和茶棍蓟马,近几年已从茶园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发生为害与小绿叶蝉具有同步性。

2.2 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是四川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虫栖息于茶树叶背刺吸汁液,造成危害。该虫虫体小,危害隐蔽,大量虫口位于茶丛中、下层,不易被茶农发现,其成、若虫均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阻碍光合作用,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从2009年开始定点在川西茶区蒲江县蜀涛茶叶基地和雅安市名山区牛碾坪调查黑刺粉虱的田间动态,发现黑刺粉虱在川西茶区每年发生3代,主要以2龄和3龄幼虫越冬,在个别暖冬年份有极少量的1龄幼虫和预蛹越冬,不以卵越冬。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羽化期间隔明显,有明显的羽化始盛期和盛期。越冬代成虫羽化起始于3月下旬~4月上旬,持续期约50 d,结束于5月上旬~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期起始于5月下旬~6月上旬,结束于7月上中旬;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为8月上中旬

2.3 茶园螨类

茶园主要害螨为柑橘始叶螨、茶跗线螨和茶橙瘿螨。自2017年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启动长期性植保数据监测项目后,笔者团队开始在雅安市名山区牛碾坪对茶园主要害螨进行监测。柑橘始叶螨的发生高峰期出现在4月上旬~5月上旬;茶橙瘿螨的发生高峰期出现在4月中旬~5月中旬,危害严重,是春季茶园的主要害虫;茶跗线螨的发生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下旬~10月,是秋茶期的主要害虫。

2.4 灰茶尺蠖

灰茶尺蠖是茶园主要鳞翅目害虫,以蛹越冬为主,在蒲江县的个别暖冬年份,也发生幼虫越冬。于2012年开始在蒲江县报国镇茶叶基地调查其幼虫发生动态,2017年,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启动长期性植保数据监测项目后,该虫列为茶园主要害虫监测对象,在雅安市名山区牛碾坪和蒲江县报国镇监测其成虫和幼虫的发生动态。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羽化,3月中下旬发现第一代初龄幼虫,开始危害茶园,直至整个茶季结束。该虫每年发生6代以上。每年6月为其第一高峰期,8~9月为其第二高峰期。

表 1 四川茶区重要害虫种类

2.5 茶网蝽

茶网蝽是管理粗放性茶园和有机茶园的主要害虫。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发生期。

灰茶尺蠖幼虫

斜纹夜蛾性诱捕器

性诱剂诱捕灰茶尺蠖成虫

2.6 蚧类

角蜡蚧每年发生一代,川西茶区幼虫初孵期为8月初,是防治最佳时期。椰圆蚧和茶梨蚧每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发生期为5至8月。茶牡蛎蚧有发生加重趋势。

3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成套技术

3.1 茶园小绿叶蝉、蚜虫、蓟马

1)农业措施。分批多次及时采摘,带走新梢上蚜虫和叶蝉的卵,并恶化其生存环境。

2)物理防控。利用蚜虫和叶蝉的趋色性,于小绿叶蝉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每公顷茶园挂300~375块天敌友好型数字化色板,吸引叶蝉成虫和有翅蚜,防治率可达70.00%。

3)生物防治。施用白僵菌;保护茶园内瓢虫、蜘蛛和草蛉等天敌。

4)化学防治。有蚜稍率达10.00%时,或小绿叶蝉第一代百叶虫口数达5~6头、高发期达10~12头时,有机茶园或4A绿色食品级茶园施鱼藤酮、藜芦碱或苦碜碱;无公害茶园可用筛选的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茚虫威、联苯菊酯、虫螨腈、阿立卡、唑虫酰胺等防治。

3.2 黑刺粉虱

加强冬防,于茶季结束后,用石硫合剂、矿物油等作封园药,喷匀喷透茶棚;于越冬代成虫羽化始盛期悬挂黄板,每公顷300~375张,诱杀成虫,也可于成虫羽化盛期用联苯菊酯、茚虫葳等喷施,狠抓第一代防治。发生特别严重的茶园,于春茶采摘结束后,进行重修剪,并清除下部未剪掉的徒长枝叶,彻底除去黑刺粉虱的生存环境。

3.3 茶园螨类

1)加强冬管。用石硫合剂封园,茶棚内部要喷匀喷透,以降低越冬虫口数。

2)化学防治。抓住防治关键期,在4月上中旬螨类发生高峰期,喷施虫螨腈+螺螨酯或克(炔)螨特+螺螨酯,杀死成、幼螨和卵,可一次性控制螨类的危害。

3)生物防治。螨类发生严重的有机茶园或4A级绿色食品茶园,可以投放捕食螨以降低螨的危害。

3.4 鳞翅目类

1)加强冬防。深耕除蛹(茶毛虫、尺蠖等)。

2)物理防治。一是人工除虫,利用尺蠖、夜蛾类的假死性,在茶棚地面铺上塑料布,用力敲打茶棚,将掉下的幼虫带出茶园;零星发生的蓑蛾类幼虫可手工摘除护囊。二是灯光诱杀,用风吸式频振灯或电击式频振灯诱杀趋光性害虫。三是糖醋诱杀。

3)化学生态调控。应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成虫,扰乱雌雄虫交配,达到控制虫口的目的。茶毛虫、茶细蛾、灰茶尺蠖和斜纹夜蛾,于每年春季越冬成虫羽化期每公顷放置60个性诱捕器,控制率可达80.00%以上。

4)生物防治。一是病毒类制剂,应用茶毛虫、灰茶尺蠖、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效果研究,药后第7d室内防效高达90.00%以上,田间防效可达60.00%以上。病毒制剂在阴天、傍晚施用药效较好。因毒素在昆虫体内定殖需一定时间,药效较慢,3~7 d后幼虫才死亡,故需在低龄虫(2龄前)期施用效果更好,造成的产量损失较小,易于被茶农接受。二是真菌类杀虫剂,虫生真菌白僵菌制剂和绿僵菌制剂,可防治鳞翅目和鞘翅目类害虫,防效较好,但药效较慢,3~7 d后才死亡。三是细菌类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和短稳杆菌制剂可防治鳞翅目类害虫。苏云金杆菌制剂用于防治斜纹夜蛾,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药后7 d幼虫开始死亡,药后14 d药效可达100.00%;田间7 d防效仅有36.97%,与室内药效相近,但与核多角体病毒复配施用,药后7 d防效接近80.00%,完全可用于有机茶园虫害的控制。用短稳杆菌防治茶园突发性害虫斜纹夜蛾,喷施药剂3 d和7 d后,短稳杆菌防效分别为76.24%和88.09%,与化学药剂氟啶脲、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效相近。

5)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害虫绿色防控的最后防线,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实施精准施药技术,在低龄幼虫期施药,以达最佳防治效果。从2009年起,筛选了一批灰茶尺蠖、茶细蛾、斜纹夜蛾的高效低风险杀虫剂,如虫螨腈、茚虫葳、氟啶脲、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等,以供防治害虫时交替使用,减少抗药性。灰茶尺蠖、茶毛虫等第一、二代发生比较整齐,是防控的关键时期。

3.5 茶园蚧类

1)加强冬防。发生严重的茶园,用石硫合剂+矿物油、松脂肪纳、石硫合剂+松脂酸钠封园,将茶棚内喷透,降低越冬虫口。

2)物理防治。在发生中心点,人工剪除带虫枝叶,清出茶园灭虫;少量的角蜡蚧可刮除;发生特别严重的茶园需重修剪,并将修剪下来的枝条集中消毁。

3)药剂防治。于盛孵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可选内吸性强的药剂噻虫腈喷施茶棚;有机茶园可在低龄期蜡质较薄时用松脂酸钠喷施于叶背和棚内,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茶区尺蠖羽化
商洛茶区无性系茶苗高效栽植技术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茶业通报(2021年3期)2021-12-07 23:58:54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福建茶叶(2018年11期)2018-01-19 04:07:44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湖北植保(2017年4期)2017-08-31 11:09:49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二)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去看看蝴蝶羽化吧
一三○团春尺蠖的发生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