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文
(贵溪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鹰潭335400)
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指受到严重创伤后出现2个及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常见于心、肝、肾、肺、心、脑等器官,大型手术、重度窒息、严重污染等都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小儿多脏器功能衰竭进展迅速,且缺乏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高,后遗症多,预后较差〔2〕。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与完善,逐步应用于小儿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中,该项技术已不再局限于仅发挥肾脏替代功能,在脓毒症、休克、严重创伤等多种疾病中均能够发挥较好的疗效,但对于该项技术对小儿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疗效尚存在一定争议〔3-4〕。据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小儿多脏器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均符合纳入标准且获得患儿家长同意。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5.19±0.76)岁;体重9~40 kg,平均体重(19.49±2.37)kg;原发性疾病:脓毒症18例,重度窒息23例,感染性休克9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损伤,血容量不足,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症状。
所有患儿均进行相关检查,密切监测各生命指征变化,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具体方案为:血液净化机选择金宝 PRISMA FLEX,滤器型号HF20,管道容量60 mL;将单腔静脉管分别置入颈内静脉-股静脉,股静脉出血,颈内静脉回血,之后使用肝素盐水预冲浸泡滤过器,管路使用红细胞悬液冲洗。进行抗凝,先予以20~50 U/kg肝素,然后每小时维持5~40 U/kg,此期间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凝血时间(ACT)维持在180~220 s为宜。透析液由配置中心配置,使用3 L无菌输液袋装置,配方:2 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800 mL灭菌注射用水+10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12 mL 10%氯化钾注射液+3 mL 25%硫酸镁注射液+200 mL 5%碳酸氢钠注射液。另外配置50 mL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滤器后静脉管路连接,通过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初始每分钟血流速度为3 mL/kg,之后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可适当调整流速,提高至5 mL/kg;透析液15~25mL/m2/min,置换液20 ~30 mL/kg/h,超滤液2~5 mL/kg/h。 持续时间 35~96 h,平均时间(59.47±0.87)h,疗程不间断,若出现膜堵塞,应及时换膜。终止治疗需满足以下条件:①电解质酸碱平衡恢复正常;②氧和指数(PaO2/FiO2)>250 mmHg;③血肌酐、血尿素氮值下降>50%,出现尿量增加,每小时增加超过2 mL/kg,持续时间超过6 h;④停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水平正常。
记录患儿治疗前、治疗6 h、治疗12 h、治疗24 h、治疗结束时的尿量、血压、PaO2/FiO2、pH 值、肾上腺素用量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气胸、血小板减少、堵膜、感染、低血压、低体温)。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尿量增多、血压恢复正常,活性药物停用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血压接近正常水平,活性药物用量减少为疗效显著;未达到上述条件为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经过治疗,50例患者中显效43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100.00%。
结果表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尿量、血压、PaO2/FiO2、pH值均有升高,肾上腺素的用量逐渐减少,尤其在12 h后变化明显,以后趋于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0例患儿不同时点临床指标变化(±s)
表1 50例患儿不同时点临床指标变化(±s)
组别 尿量〔m L/(k g/h)〕血压(m m H g)P a O 2/F i O 2(m m H g) p H值 肾上腺素用量〔μ g/(k g/m i n).2 3±0.1 5治疗6 h(n=5 0) 0.6 8±0.1 5 4 5.3 5±4.0 7 1 1 9.7 4±1 9.7 8 7.1 9.±0.2 2 0.8 1±0.1 1治疗1 2 h(n=5 0) 0.9 6±0.1 9 5 0.7 3±4.9 6 1 7 8.1 7±2 4.5 4 7.3 8±0.2 6 0.5 3±0.0 9治疗2 4 h(n=5 0)1.3 8±0.2 2 5 2.3 9±5.1 5 2 0 7.5 7±3 3.2 5 7.4 0±0.1 9 0.1 9±0.0 4治疗结束(n=5 0) 2.1 3±0.3 4 5 5.7 8±5.8 4 2 6 3.4 5±3 9.5 6 7.4 1.±0.1 5 0 F〕治疗前(n=5 0) 0.2 9±0.1 1 3 9.4 8±3.5 3 7 6.4 8±8.5 7 6.9 4±0.1 9 1 5 3 0.1 1 3 8 9.7 5 7 3 5 9.1 8 4 4 8.5 6 4 8 7 5.2 4 5 P≤0.0 0 1 ≤0.0 0 1 ≤0.0 0 1 ≤0.0 0 1 ≤0.0 0 1
治疗期间,3例发生血小板减少、1例出血、1例堵膜,总发生率为10.00%(5/50),未出现气胸、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小儿多脏器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目前病情较为严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预后不理想。伴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其重症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已成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有较好作用〔5〕。
血液净化是通过弥散、对流、吸附及附着实现的治疗,连续性进行治疗能够缓慢、持续清除体内的水分及溶质,保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护脏器功能,促进患者转归〔6〕。另外,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液净化已经不仅是肾脏的替代治疗,逐渐扩展至除肾脏衰竭的各种危重症急救,且治疗效果获得较高认可〔7〕。本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患儿均完成了血液净化治疗,且治疗效果良好;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尿量、血压、PaO2/FiO2、pH值均出现升高,肾上腺素用量逐渐减少,尤其治疗12 h后,变化明显,之后趋于稳定,且并发症较少。
由此可见,对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促进患儿各项体征、临床指标恢复正常,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其原因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根据人体生理特点调节酸碱平衡,清除过多的水分、有害物质及炎症因子,改善内环境,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从而改善各脏器功能;另外,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清除肺间质水肿,使实质细胞摄氧能力增加,微循环得到改善,从而促进组织氧和与代谢得到改善,较间断性血液净化优势更为突出,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已获得多方认可〔8〕。 何联义等〔9〕研究表明,对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和提高凝血功能,进一步证明了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综上所述,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各项生命体征与指标,促进患儿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