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为促进就业工作应充分发挥作用,强化创业就业服务措施,从而引导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从当前就业市场供需现状、大学生职业教育效果以及大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大学毕业生的就業形势以及出现此形式的多方面原因,深入探讨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形式对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就业,毕业生
一、大学生目前就业形势分析
1、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由于高校每年招生计划不断增加,从而毕业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大,就业压力逐年增加。《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总就业压力仍未减轻”“结构性矛盾突出”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就业问题的主要体现。
2、就业需求不断加大
一般来说,每年的2月至8月是毕业生签定劳动合约的高峰期。各地大学以校园选聘会、双选会等为主要渠道,缩小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效率。因此各高校在减少摩擦性失业中饰演着重要脚色。
各高校已停止组织大规模的线下学校招聘会,许多常用的招聘渠道暂时关闭。而缩短的就业窗口期实际上将增加求职者的就业难度。
同时,留学归国人数大幅度增加,劳动替代效应客观上存在于国内大学毕业生与留学归国毕业生之间,因此二者在求职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竞争。且如此激烈的竞争是国内就业市场前所未有的。
3、岗位供应不足
居民居家隔离,企业停产停工,直接导致了经营机构和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被迫中止,整体社会消费的减少,各行业向社会提供的基础岗位也大量减少,造成了岗位供应紧张的局面。
二、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对策分析
1、渐进式推进高质量就业
高等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但政府与高校对就业的重视一定程度上表现过分强调高校就业率,且就业任务指标与不同时期实际经济背景的不对称,反而滋生各类短处,模糊就业事务基本点。
注重就业质量是衡量就业水平的重要前提,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我们应该赋予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事务新的内在意义。在就业事务方面,做到高等学校就业任务指标的动态调整;在学生就业思想上,鼓励其去除就业一步到位的想法,树立渐进式职业发展的思想,注重职业发展质量。
2、辅导员加强融入的实效性
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应不断以学生内心世界为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而与学生共情有助于辅导员理解和共享学生的真实感受,在指导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辅导员负责指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作为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群体,辅导员应做到与学生共情交流,感知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帮助学生克服求职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3、创业就业工作指导要突出创新性
新时代“互联网+创业就业服务”应为高等学校广泛应用,应以“网络指导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为指导思想,为毕业生进行线上就业服务,与用人单位共同举办“云端宣讲会”“线上双选会”等网络服务活动,创新就业服务形式。同时,高校自身要积极采取校友宣传、面试指导、在线简历诊断等形式,以减轻网络宣传、视频面试等措施给学生带来的距离感。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创业就业模式的健全
1、教学结构调整适应就业市场
高校应该充分了解和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使用大数据方法来发现和预测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为起点,做到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动态性变化,并根据学校定位合理规划专业建设和就业工作。
2、教学模式应不断强化实践环节
必须坚持以求职就业为出发点的教学手段,针对我国就业市场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谋划建造迎合实际需要的课程方案。高校教学应逐渐增加实践教学活动,将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实现良好的结合优化。此外,校企应加强合作,扩展学生实习基地范围和规模,使学生得到最直接、最有效的就业实习经验和机会。
3、“三全育人”全方位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而复杂的阶段,高校应做好全面参与、全过程指导、全方位培养,将“三个教育”理念作为指向标,对学生就业指导人员进行重点的系统培训和学习,专业教师队伍应加入就业工作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体现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授的边边角角,为学生提供明晰的个性化就业指导。
4.创新创业教育加强科学引导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提高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的重要举措,推动着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以及新业态的发展。高校应积极挖掘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为创业就业建路搭桥;调动学校专业师资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全程保驾护航,以赛促学;鼓励毕业生围绕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创业就业,拓宽择业渠道。
参考文献
[1]邓张升,王丽红,邓立治.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研究[J].中国商论,2021(03):183-185.
聊城大学 孙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