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良
负压封闭引流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新技术,被广泛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的创面治疗,但研究显示[1],在其发挥积极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皮肤副损伤、粘连创面、海绵板结、引流不畅等不良反应,给治疗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作者对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改良,并于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采用了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难愈性烧伤创面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90 例难愈性烧伤创面患者,均为Ⅱ、Ⅲ度烧伤,创面面积达8%~27%,常规治疗6 周仍继续恶化。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中男32 例,女13 例;年龄18~75 岁,平均年龄(46.25±12.24)岁;平均创面面积(17.49±4.93)%;创面深度:Ⅱ度14 例,Ⅲ度31 例;致伤原因:2 例化学原因,7例触电,9例火焰,27例热液。观察组中男31例,女14 例;年龄18~75 岁,平均年龄(46.27±12.22)岁;平均创面面积(17.50±4.92)%;创面深度:Ⅱ度15 例,Ⅲ度30 例;致伤原因:2 例化学原因,8 例触电,10 例火焰,25 例热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难愈性烧伤创面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③具备负压封闭引流术适应证,且耐受该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关节部位创面者;②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③免疫抑制疾病者;④周围血管病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适当清除创面异物、脓液、坏死组织,避免损伤周围神经和血管,并给予祛腐生肌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准备好医用透明薄膜、中心吸盘、引流管、医用泡沫敷料等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常规清洁、消毒创面和周围皮肤后将医用泡沫敷料用缝线固定于周围皮肤,再用医用透明薄膜封闭负压敷料,确保其边缘超过敷料5 cm,然后修剪至满意形状,三通引流管连接负压源、引流瓶,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创面坏死情况、大小等调整负压。冲洗时用输液器连接冲洗管和生理盐水,冲洗液滴速30~40 滴/min[2]。
观察组接受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取负压敷料和银离子敷料,将敷料修剪至创面大小和形状,确保角修圆、边缘修钝,先将银离子敷料覆盖于创面,再将负压敷料覆盖其上。若创面存在潜腔,应根据潜腔的深度和形状修剪负压敷料置入其中,内径小于潜腔1 cm 即可。放置负压敷料前,先置入1~2 条独立管道,管道尖端插入敷料,另一端置于负压敷料外,便于用药和接驳冲洗管,根据需要于管道作侧孔若干个[3]。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VAS 评分法评价,分值0~10 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②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无效:治疗后创面无变化或恶化;一般:治疗后创面缩小50%~80%,边缘有肉芽组织生长,但仍有少量渗出液和分泌物;有效:治疗后创面缩小>80%,边缘有肉芽组织生长,且肉芽生长红润、饱满,无渗出液和分泌物;痊愈:治疗后创面结痂或回复正常[4]。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一般)/总例数×100%。③敷料维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④创面细菌感染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VAS 评分为(6.65±1.47)分,对照组为(6.71±1.45)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49,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为(3.80±1.11)分,低于对照组的(5.49±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16,P<0.05)。
2.2 两组患者敷料维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敷料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敷料维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患者敷料维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d)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4 两组患者创面细菌感染率对比 观察组创面细菌感染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5)。
难愈性烧伤创面是指创面经一系列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愈合,且容易出现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增加了医疗费用。难愈性烧伤创面的愈合一直都是烧伤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负压封闭引流术是在以上的外科引流基础上改进来的,主要是使用特殊材料将创面覆盖封闭,再给予持续负压,以达到清除渗液、坏死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清除组织水肿,刺激肉芽组织生长的目的[5]。研究显示[6],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中具有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如会增加负压敷料更换次数,引起厌氧菌感染、粘连创面、正常皮肤损伤等。针对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作者对其进行了改进,首先将负压敷料角修圆,边缘修钝,避免因敷料边缘距离创面中心和负压管道较远致使创面敷料板变硬,引起皮肤出现糜烂、压痕等情况。通过以上措施,使负压敷料能全面贴合创面,避免了开放创面,有效降低了感染和污染发生。此外,常规使用的负压敷料并没有抗感染作用,而敷料又要长期接触创面,很容易引起粘连,导致创面残留异物、创面再损伤、不易清洗等情况出现[7]。针对以上情况,笔者选择了银离子敷料,先将其覆盖于创面,再将负压敷料覆盖其上,不仅能避免负压敷料与创面直接接触引起粘连,同时银离子敷料还具有抗菌效果,能降低创面感染和污染。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创面细菌感染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5)。由此证实了以上措施的效果。如果创面存在潜腔,引流管就不易深入,且管壁侧孔也容易被坏死组织堵塞,进而堵塞引流管,所以常规的负压封闭引流术对窦道底部积液引流效果差,很容易遗留死腔。针对以上情况,本研究将负压材料置入潜腔内,负压材料内有很多微泡孔隙,能诱导窦道周围肉芽组织生长,后续我们再调整负压材料大小,确保其不能直接接触微小血管和肉芽组织,降低出血风险。此外本研究中还预先置入了1~2 条独立洗用管道,以便冲洗液能通过冲洗管进入负压敷料,然后到达创面,有效浸润、冲洗创面,避免引流液的减少和长时间的负压敷料放置导致板结变硬[8]。同时通过该冲洗管道,还能及时输送生长药物和抗生素,避免了多次换药刺激创面。
综上所述,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难愈性烧伤创面疗效显著,可减少敷料更换次数,降低细菌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