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03-28 10:58王庆华蔡宏剑袁荣正管洁高积绪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胸腔阻塞性病原菌

王庆华蔡宏剑袁荣正管洁高积绪

作者单位:266300青岛1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呼吸内一科;2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肿瘤科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手术是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老年人群仍为肺癌的高发人群,而老年患者往往整体器官机能下降,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术后感染风险较高[2]。其中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3]。本研究调查851例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PPILC)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8年2月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诊治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经影像和病理检测明确诊断,临床病理资料完整;⑵KPS评分>60分;⑶预计生存期>3个月。排除标准:⑴术前合并慢性、急性感染;⑵患精神疾病、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⑶依从性差,有沟通障碍的患者。共851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62例,女性289例,平均年龄(62.5±10.5)岁。术后肺部感染诊断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⑴患者体温>38℃,且白细胞水平>20×109/L;⑵肺部出现浸润性阴影以及啰音等相应的感染症状和咳嗽咳痰等体征,同时排除非感染因素导致的发热、咳嗽等;⑶胸部X线、CT等检查确认住院期间存在明显的感染病灶。本研究经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指数、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疾病史、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病理类型、TNM分期、手术方式、解剖学部位、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总量、机械通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等临床资料。

1.3 病原菌鉴定

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均采集清晨时段的呼吸道分泌物,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型号:ARIS ZX,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难以鉴定的病原菌则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进行鉴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PILC的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癌患者术后感染情况

851例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112例,感染率为13.2%。其中肺部感染占53.6%(60/112),泌尿系统感染占22.3%(25/112),切口感染率为14.3%(16/112),其他部位感染占9.8%(11/112)。

2.2 病原菌分布情况

60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和培养出8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0.5%(52/86),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占33.7%(29/8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5.8%,以白假丝酵母为主。见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Tab.1 Distribution and proportion of pathogens

2.3 影响PPILC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指数和TNM分期等5项术前因素,侵入性操作、术后胸腔引流总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4项术中因素,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等6项术后因素均与PPILC有关(P<0.05)。见表2。

表2 影响PPILC的单因素分析Tab.2 Univariate analysis of PPILC

2.4 影响PPTLC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吸烟指数、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总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胸腔引流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住院时间为PPILC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PPILC的多因素分析Tab.3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PPILC

3 讨论

肺癌患者术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等[5-6],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7%,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达15%[7-8]。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肺癌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3.2%,其中以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与张化芝等[9]研究结果一致。病原菌培养结果发现本组患者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

PPILC可促使病情恶化,增加死亡风险,影响预后。因此,有效预防肺癌患者术后感染极为关健。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影响PPILC发生的因素,发现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众多,包括TNM分期、吸烟、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总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胸腔引流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住院时间等,与多项研究[3,7,10]结果一致。晚期肺癌患者一般手术难度增加,随之手术时间延长,机体侵入性操作增多,往往加重感染风险。高龄患者组织和器官往往出现退行性变化,气道纤毛清除功能和咳嗽排痰能力降低,使支气管黏膜防御功能减弱,术后呼吸道黏膜被破坏,因此菌群易进入黏膜下层,滋生繁殖而引起肺部感染。合并基础性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患者免疫功能减弱及机体理化性质改变可增加病原菌感染风险。长期吸烟使患者呼吸道黏膜发生炎性改变,导致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增加了病原菌感染风险。长时间手术使术中健侧肺较长时间过度通气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可致使患侧肺萎缩和肺泡术后不易复张,且手术视野长时间暴露,污染概率亦会上升;术中大量出血、术后低水平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亦可影响免疫功能,促进病原菌的滋生和繁殖导致肺部感染。

本研究发现影响PPILC发生的因素较多,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NM分期等可影响PPILC的发生,临床上应加强关注合并以上危险因素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及时了解肺部感染状况,给予合理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胸腔阻塞性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并腔内化疗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