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霞
(万州区中医院,重庆 404100)
临床血常规检验属于疾病最常见的一种检验项目,近年来,随着临床对血细胞分析仪的普遍应用,越来越体现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血常规检验试剂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溶血素作为最常用的一种检验试剂,其主要针对红细胞进行溶解,释放血红蛋白[2]。传统的溶血素具有一定量的氰化物成分;而新型的溶血素中没有氰化物成分,具有无害、无毒、环保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血常规检验中[3]。但目前,临床对新型溶血素、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效果研究较少。故本次研究取100 例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参与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评价,现做如下汇报。
1.1 基本资料,2016 年12 月至2018 年3 月内抽取100 例来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展开本次研究,以不同的检验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n=50):女21 例、男29 例,年龄40-63 岁,平均(51.15±10.05)岁,身高160-182 cm,平均(171.30±10.20)cm,体重55-76 kg,平均(65.21±10.11)kg。观察组(n=50):女22例、男28 例,年龄41-65 岁,平均(52.02±10.11)岁,身高161-183cm,平均(172.11±10.03)cm,体重55-77 kg,平均(66.30±10.30)kg。对比2 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上报本院伦理会,并已批准。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将妊娠、哺乳者、认知功能障碍者、血液系统疾病者排除。
1.2 方法。2 组患者均行血常规检验,基于此,对照组用传统溶血素检验[氰化钾(5.5 g/L),硝普钠盐(0.5 g/L)]辅助检查。观察组用新型溶血素[有机铵盐(0.09%),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18%)]检验。两组溶血素均由深圳晶美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验方法:清晨空腹状态下,取3 mL肘静血,将其放置于抗凝管中,行常温保存,应用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济南汉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检测,在血液采集4 小时内完成检测。将溶血剂置入血液样本中,应用稀释液对样本进行稀释,之后实施血常规检测[4]。
1.3 分析指标。对比血常规检验指标。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分析。SPSS 22.0 软件处理,行t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常规检验指标分析
表1 血常规检验指标分析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与疾病,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临床检查,通过临床检查,发现疾病,尽早开展相应的预防与治疗,以此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目前,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血常规检查作为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检测方法,可以有效了解疾病情况,为临床提高参考依据。
血常规检验是血液检验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之一,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中。临床实践发现,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对感染、贫血等疾病的影响。临床血常规检验实质是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等细胞进行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检测试剂是最常用的一种物品,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溶血素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型溶血素的发展与改革已被广泛用于血常规检查中。对传统的溶血素进行原理分析,发现其表面存在一定的活性剂含量,在进行血常规检验中,人体中的红细胞与传统溶血素相遇时,即会被其表面的活性物质相溶解,使得细胞内有血红蛋白快速释放,并在氧化作用下,将血红蛋白释放,使其快速向高铁蛋白转变,最后测定氰化高铁血蛋白蛋含量,即明确受检者红细胞含量[6]。因传统溶血素中有氰化物、亚硝基铁氰化物的存在,故检验结果较高。但从化学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氰化物毒性较高,如有不慎即会影响操作人员生命安全,且在处理时,经氰化物处理的样本,需行进一步操作,才能将其排放掉,不仅会增加处理风险,不会增加检验成本。新型溶血素具有环保、安全、经济等特点,其组成成分有贮存液、缓冲液,主要构成成分包括磷酸二氢钠、柠檬酸、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乙醇等,相较于传统的溶血素来讲,新型溶血素无毒性,可有效减轻操作人员工作压力,减少检查成本,提高血常规检查的经济性。此外,因新型的溶血素含有物质可以快速溶解红细胞,提高离散能力,缩短样本中红细胞破裂时间,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生成衍生物;因此,红细胞浓度与传统溶血素检验中的红细胞浓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7]。同时,新型溶血素安全性、经济性均较高,更符合环保需求,应用前景更好。
综上所述,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前者无毒性,安全性较高,更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