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拥军,范慰隆,徐鹏,方舒,孙星
(当阳市人民医院,湖北 当阳 444100)
在临床治疗中,直肠前突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方式与手术干预治疗方式。面对患者病情较轻、或者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方式,若保守治疗方式效果不显著或者是病情较为严重,可以选择手术干预治疗[1-2]。在本次的医学调研中,主要调研目的是对比分析经肛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与经直肠闭式修补术两种直肠前突治疗方式中哪一种更加优越。将本院就诊的48 例直肠前突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探讨不同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2018 年7 月至2019 年5 月在本院就诊的48 例直肠前突患者分为对照组24 例,年龄为25-58 岁,平均(41.58±1.32)岁,病程1-18 年,平均(9.56±0.58)年;试验组24 例,年龄为26-56 岁,平均(41.38±1.31)岁,病程1-17 年,平均(9.32±0.55)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具有生育史;诊断符合直肠前突的诊断标准;经过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大于16 mm;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时间大于6 个月未明显见效者。排除标准:患者有会阴下降、盆底功能障碍;12 个月之内有肛肠部位手术;患者存在新陈代谢相关疾病。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术前进行常规肠道手术的准备工作,将直肠前壁突出暴露出来可以选择牵开直肠远端,运用辅助工具从阴道中顶起直肠前壁,用止血钳夹持直肠前壁薄弱部位,采用“00 肠线”从齿状线上部1 厘米处开始缝合,到耻骨联合处终止。缝合时注意针脚间距,遵循上宽下窄的原则;缝合直肠前壁时做好阴道指针,防止入针长度过长损伤直肠阴道隔。最后进行直肠前壁的检查,包括:直肠前壁是否存在凹陷、紧张等情况。检查完毕以后进行消毒处理,在患者肛门处塞填油纱布,进行包扎固定。试验组使用经肝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术前准备工作与对照组相同,消毒完成以后使用肝管扩张器将肝镜缝合器送入直肠阴道隔处,在齿状线上方2-4.9 cm 处使用“00 肠线”在3 点、9 点位置进行荷包缝合,间距为1.5-2 cm 缝合前也要进行阴道指诊;若出现出血现象,使用“8”字法进行缝合止血;进行直肠前壁的检查,包括:直肠前壁是否存在凹陷、紧张等情况。检查完毕以后进行消毒处理,在患者肛门处塞填油纱布,进行包扎固定。
1.3 评判标准。疗效评级标准:显效: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通过造影技术检查,直肠前突<5 mm。有效: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通过造影技术检查,直肠前突5 mm ≤直肠前突≤11 mm。无效: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通过造影技术检查,直肠前突相较于治疗之前,前突距离并无任何变化。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
1.4 统计学意义。本次医学调研数据通过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相关的计量资料表示为(±s),通过t 值进行检验;相关的计数资料表示为(%),χ2进行检验。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试验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但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完成以后并发症的发生比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完成以后并发症的发生比率(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直肠前突在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其大部分患者为女性患者,由于女性患者骨盆出口大,直肠前壁出阴道隔薄弱等生理因素的影响,直肠前突主要是直肠前壁、阴道后壁或是直肠阴道隔位置发生变化,导致突入至阴道中,引发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直肠前突患者会产生很强的便意,但是在排便时会出现排便困难情况,需要使用辅助手段正常排便。
目前的直肠前提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效果最佳[3-5]。本次医学调研中,通过使用经肛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与经直肠闭式修补术两种不同的直肠前突治疗手段,比较两种治疗手段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术后感染、肝瘘等并发症发生率,通过本次医学调研发现,使用经肛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的试验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95.83%)上总体要优于使用经直肠闭式修补术的对照组患者(87.50%)(P<0.05),试验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12.50%)的发生率上也要优于对照组患者(37.50%)(P<0.05)。
综上所述,经肛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与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都具有着比较优异的治疗效果,能够在直肠前突的治疗上起到有效的缓解治疗作用,并且经过临床使用其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从疗效上来对比分析,经肛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的疗效要优于经直肠闭式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