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摘要:项目以面向东盟培养国际化的职业人才开展研究,打通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立交桥。通过中越政府、国内中高职院校衔接及越方中学、职业学校的强强合作,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搭建、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体制的创新及国际化职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等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职业教育
面对“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机遇挑战,广西有条件且有能力做足文章,赢得先机。 广西一头连着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头连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处于“一带一路”的结合部、交汇点,有条件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积极参与互联互通、商贸物流、投资、金融、能源资源开发、人文交流等区域合作,具备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良好基础。主动服务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承接中国-东盟教育合作项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学院与靖西县人民政府、靖西县职业技术学校合作,以国际交流项目及中高职衔接为切入点,以支持援外培训及帮扶靖西县职业技术学校为基石,建设中越职业教育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创新的标杆及职业教育创新强校的一个亮点,为办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为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靖西县建设与发展,为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智力及人才支撑。
实施过程:
根据培养商务应用人才的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和条件,进行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搭建、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体制的创新及国际化职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
(一)依托职教集团,完善交流合作平台
发挥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与靖西县人民政府、越南高平省人民政府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先进的教育资源,学院与靖西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帮扶共建协议,并在靖西县职校挂牌成立中专部。邀请靖西职校加入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搭建四方联动的平台。
(二)坚持“二+五”原则,创新运行机制
过程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二个建设“是 “对话机制建设”和“联席会议制度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面向东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五个环节”即:分析项目开展的背景和基础;明确项目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合作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中越合作架构。
(三)拓展合作领域,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与越南高平省政府的对接,争取对学生在学分互认、职业资格认证、课程标准衔接、语言要求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越南学生打通进入中国中职、高职就读的渠道,构建职教发展共同体,探索课程互认、学分互认、学历互认、资格互认。组建以学院党委书记、学院院长共同牵头的项目团队,协助靖西县委、县政府,与靖西职业技术学校共同拟定面向越南高平省招收及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授课内容与课程标准,选择和编写培训教材等。同时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开放校园及实训场所供教学使用,并选派2名优秀的中文及越语教师进行蹲点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四)开展培养计划,联合建设师资队伍
以结对子、建基地、组团式支持模式,开展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智力帮扶工作。采取支援方主办、双方联办、资金补助、设备支援、人才柔性服务和组织专家赴靖西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灵活多样推进中高职衔接等智力交流服务工作。在培训的方式上,根据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特点,实行联合办班交流式培养、网络学习式培养和开设提高班集训式培养等多种培训方式,采取“线上+线下”、“课堂讲授+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量身定做,实行专题辅导、现场教学、研讨交流、调查研究、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拓展靖西职校教师的视野和思维,储备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实施效果:
(一)打造跨国合作的中高职人才培养基地
依托我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人才小高地的优势,学院充分发挥我院职业教育背景以及优秀的小语种教师队伍的优势,针对靖西县对越边贸及产业领域对双语人才的需求,与靖西县人民政府、越南高平省政府、靖西县职业技术学校四方联动,搭建起越南高平省中学生到中国进行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
(二)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与中高职衔接有机结合的重要实践
打造中高职贯通的“国际立交桥”,实现对接东盟,开门办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助推靖西实现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的战略转变。
实施亮点:
政府牽头,院校合作,开门办职业教育。
探索国际合作机制体制的创新,建立政府主导的合作管理体系,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公共管理优势。以靖西县人民政府、高平省人民政府牵头,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和靖西县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参与,这种合作模式,对加强中越合作、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四方合作,将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化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全国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引领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