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27 11:28丛小惠
青年生活 2020年5期

丛小惠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先进,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思想政治上需要达到的需求,必须改变教育方式,本文针对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可以通过激励的教育方式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其更地走向社会。

关键词:持续激励;树立目标;自律自强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应届生的要求,除了要专业的技术能力还要求拥有足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抗压能力,高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要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应用激励理论是其中的有效改革方法之一。

1.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堂氛围枯燥,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政治课,教师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讲解政治理论知识,并没有结合实际,学生听不到心里去,麻木地记笔记只是为了应付思想政治的期末考试。课堂氛围不活跃,总会给师生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没有学习的氛围,也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提高。第二,学生接受差,当代学生因为互联网的便利,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见识广。又因为教育资源膨胀,从小就开始补课。导致对思想政治课上老师教授的内容提不起兴趣,也没有真正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记忆,很多学生甚至在思想政治课上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教师的教学内容很难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第三,没有给学生树立努力方向,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概念,却没有给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学生知道要学习,但是学习没有想要实现的目标,也就没有了动力。书面上的行动起来,完全成为了空谈,学生还是会和往常一样,没有发生任何思想上的转变。

2.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体应用激励理论

2.1明确激励目标

在对学生进行激励前,要明确此次激励的主要目标。例如,可以通过这次激励让学生更加努力刻苦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看见校园内的塑料袋主动扔进垃圾桶、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爱党爱国的精神等等。明确一个可以让学生努力的方向才是这次激励的主要目的。也不能贪多,将很多目标不一致的激励教育通过一次课堂全部传输给学生,容易导致最后学生对哪种目标的积极性都不强,甚至会起到反效果,变成给予学生巨大的压力,这样并不能激励学生努力。也不是正确的激励手段,学生也没有精力同时向多个方面发展,只会适得其反。只有在采取激励手段前,确定一个本次激励的明确目标,准备好内容向学生讲授才能起到激励手段应该达到的效果。将督促学会努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目标,而不是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激励让学生变得不自信,产生额外的焦虑感[1]。

2.2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

在明确了激励的目标后,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当代学生深受互联网传播的影响,变得浮躁、敏感。对学生的激励方法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调整。不仅要根据学生的总体特性,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学生的专业、学生正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和学生目前正处在怎样的状态。综合学生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例如,对大一刚刚踏入高校校园的新生而言,可以为其讲解自己专业的良好就业前景,只要在学校保证学习质量,毕业就会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类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勵。让学生可以积极、乐观地努力学习,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也可以用一些本专业毕业的成功学长作为例子,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对于激励方式,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起来,将其当成一节严肃的思想政治公开课来准备,而不是课堂上的短短几句话带过,这样配合有效的激励方法,才能起到激励手段应该达到的效果。

2.3控制激励强度

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学生激励时,也不要夸夸其谈,对学生讲些过于虚无缥缈的事情。激励手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的激励,影响学生走向正轨,而不是过度向学生描绘事物的美好,让学生产生对事物的虚假认识或者活在自我满足里。毕竟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学校和教师希望可以通过激励的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上鼓励学生努力奋斗,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在走出校门后面对社会。而不能给学生一个错误的认知:社会求职会随着学生的理想化发展,只要在学校正常生活,毕业了一定可以高薪升职。这样不仅不会激励学生努力,还会让学生失去努力的动力,产生过分的憧憬。所以对于激励的强度,学校和老师一定要把控好尺度,保证适当的强度,激励手段才能发挥应有作用。激励是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意志,过分的激励就不再是激励了,被学生察觉过分激励的不现实,还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必须合理的控制激励强度,才能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激励[2]。

2.4保证持续激励

有研究曾经说过:人是高级动物,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强烈的喜、怒、哀、乐,也可以说,是在安逸的环境中更加喜欢享受。这一点在刚刚走进高校,脱离父母长辈管束的大学生身上发得淋漓尽致。当代高校大学生颓废、贪玩、懒散不仅是因为其没有明确的目标,意志不够坚定。还有松散的高校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安逸和享受从中作祟。相比之下,努力是需要付出辛苦的。如果高校在思想政治课上采取了激励手段,并成功激励了学生努力奋斗,但是在过了一段时间后,还能继续努力的学生寥寥无几,因为松散的高校环境将学生拉向了无作为的安逸。所以,必须保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激励,才能督促学生长久的学习热情,通过一段时间的激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热爱奋斗。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能够在面对安逸生活时不动摇努力的决心,在他人吃喝玩乐时,不随波逐流,自信、自律、自强。通过保证高校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学生持续的激励,不断的鞭策学生努力前进,才能让激励手段可以对学生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

总结:

通过激励理论能够有效改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窘迫局面,强化对学生专业能力和意志品质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党和国家、社会都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华.新时期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OL].汉字文化:1-2.

[2]程婧. 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心理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