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020-03-27 12:11李芳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翻转课堂信息技术

李芳辉

【摘要】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利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导学、自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明确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论文从思维导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着手,探究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本论文以《程序对象的设置》这一课为例。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

一、思维导图与翻转课堂

(一)思维导图释义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巴赞先生创造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叫思维导图。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 TonyBuzan) 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他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这书中对思维导图下了定义: “它是一种十分有用的空间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之匙。思维导图能应用于学习生活等多个领域,能改进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人的行为表现。”思维导图的特点是,其能够充分引发人的想象力,解放人的创造力,帮助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能在短时间获取并记忆大量的信息,有效的提升学习的效率。

(二)翻转课堂释义

翻转课堂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作了颠倒安排,将知识传授置于课前,把教学从课堂上群体学习空间转移成课前个人学习空间。课前,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导学案,除了纸质教材外,还有教学课件、微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学生可借助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便有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解答,能更进一步地用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分配,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三)思维导图对于翻转课堂的意义

翻转课堂的关键是在课前学生对教学资源和导学案的学习与消化,其实质上是一种自学过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观看视频、阅读材料的难度并不大,翻转课堂让学生学起来觉得困难的主要在于课前材料中的知识点过于零散、信息量太大,学生的能力无法快速的消化,正确地捕捉重难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思维导图正好能很好的架构知识框架,也是一种很好的发散式笔记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突破和记忆,提高翻转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程序对象的设置》中的教学应用

(一)案例选择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历史比较短暂,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实操性、综合性、开放性、科学知识有序性等特点,因此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知识框架,独立自主探究填充知识结构,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进一步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程序对象的设置》是初二课程中《程序设计初步》一章的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通过本节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对象的设置。

(二)初二学生学习特征分析

学生进入初二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都显著增强,对待学习的态度逐渐认真,有较强的学习责任感,对于知识之间的关系开始有些清晰的认知。然而,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仍较差,因此,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依靠传统的过去填鸭式课堂讲解,还要不断借助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散自身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简练而清晰的知识结构图,方便学生主动内化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以图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地思维发散,促使学生积极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甚至创造出相关的新知识,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知识结构。因此,思维导图相当适合这个学段的学生学习。

(三)思维导图在翻转课堂《程序对象的设置》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程序对象的设置》教学目标制定

基于思维导图将《程序对象的设置》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和认识程序对象的设置;(2)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扩展、探究、迁移,并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其实教学重点是程序对象的设置,教学难点是程序对象设置的灵活运用。

2.课前利用思维导图的自主探究学习

使用MindMaster(思维导图制作软件)或PPT 制作出符合学生学习特征和学习目标的思维导图,接着先让学生观看“程序对象的设置”的思维导图和微课,微课开头对学生进行程序的对象思维导图的讲解和问题预留,并在讲到重难知识点时,结合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解决预留问题(如图1)。

视频讲解思维导图,一方面要抓住重点进行概述,不要有过多平铺直叙的知识详解,讲解过程中要多进行提问和启发,并在合适处停顿,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发散知识的时间;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牢记和理解相关知识概念,形成稳固的知识体系。接下来在熟练掌握程序对象设置的基础上,在思维导图上标记出利用程序对象设置解决问题的课上重点活动,并让学生按照图上标明的重难点进行做题、资料收集和独立思考等课前准备活动。

3.课中整理思维导图,讨论和探究问题

学生将课前预先学习过的思维导图带入课堂,教师根据思维导图解答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带领学生梳理思维导图上的知识点,从而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结构的记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进行《程序对象的设置》重难点的探究性学习(如图2)。

教师在思维导图中强调和升华重难点内容,并给出相关探究方向,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进而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解决。思维导圖令课堂问题探究方向明确,也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程序对象的设置》知识结构的内化,使得学生易于迁移知识去解决重难点的问题。设计实践任务探究,让学生运用对象的设置,设计“欢迎登录系统”。对象窗体设置时注意各个对象的不同作用,如:文体框是输入输出功能,按钮主要用于执行某一功能,文本框主要用于显示字符串。代码设置时要注意所有符号都要英文格式。利用思维导图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给予指点帮助学生编写应用小程序。

4.课后利用思维导图复习

课后复习,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巩固课中所学的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发散思维,提出合理的探究问题,对思维导图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挖掘,在此过程中训练和拓展自己的发散思维。

课后运用思维导图能很好地改善学生的复习学习方式。在传统的课后复习,以教师梳理和归纳知识点为主,学生主要是死记硬背。基于思维导图的课后复习,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主动搜索存于脑中的知识,并尝试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把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从之前的死记硬背到自主建立知识思维导图的过程,学生经历了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在这一变的过程中,学生能学會独立思考,自由探究,总结归纳。有意义学习的理论认为,当学习者选择性地将新信息与之前知识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就产生了。

三、总结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式创新,思维导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直观图式,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认知框架和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地、极有个性化的学习辅助工具,针对同样的学习内容,学生能够绘制出多种多样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与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有效的结合,能将零碎的知识点有效的聚合在一起,鲜明地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记忆点,提高有效的学习效率;能够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课堂教学的讨论、练习、答疑活动中,凸显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以生为本的特点。思维导图的作用需要持之以恒运用和磨炼才能够有效的体现出来,才能够达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丽.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S1):202-204.

[2]彭娟.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教育,2012.

[3]杨宇霆.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8(10):48-50.

[4]郭振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改革发展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8(10):34-35.

[5]张天.商务英语阅读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D].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6-88.

[6]罗静.思维导图在高校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 2017 (4): 34-38.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翻转课堂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