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颖
摘要:幼儿园主题式建构游戏灵活多变、可塑性强,深受幼儿喜爱的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以及提高空间认知水平和社交能力,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主题式;建构游戏;幼儿;创造力;培养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幼儿所喜爱,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各种能力,因此深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长时间以来,以行为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我国各阶段普遍采用的教学理念,这一方式在幼儿园中游戏组织中,表现为幼儿教师忽视幼儿主体地位,活动材料准备较少,游戏空间不足,游戏时间不能保证,游戏内容简单,游戏后作品不能完整保留,过度强调游戏中知识的传授并以掌握知识而非幼儿情绪、能力发展为标准,使得幼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力和想象力难以提高。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亲自组织游戏,动手操作材料,亲身体验对于发展幼儿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许多教育学家指出,探索能满足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而主题式建构游戏灵活多变,可塑性强,在幼儿以某一主题操作、搭建积木材料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能力等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为皮亚杰,科恩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其核心内容为:倡导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探索、理解与建构,教师更多的起到辅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包括为学习提供情境,鼓励儿童在学习中反省和思考等。
建构主义理论极大影响了幼儿早期教育实践,其中包括幼儿认知导向课程、凯米和德弗里斯早期教育方案、福门的建构游戏课程、瑞吉欧早期教育实践等。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以幼儿为中心的项目活动课程也都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这些课程以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最终目的。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的三大创造性游戏之一,指的是幼儿利用各种结构型材料或是结构型动作来反映,建构周边生活的一种游戏。这一游戏模式,让幼儿通过简单的道具模拟,再现了日常生活中所遇所知的事物,满足了幼儿基于实际现实延展的想象能力和动手创造力的培养。
二、幼儿园主题式建构游戏的组织策略
(一)建构生活化游戏主题,激发幼儿探索热情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活教育应与生活相结合。因此,在设定幼儿建构游戏主题时,应来源与幼儿日常所知所见,尽量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和对象。如在日常,鼓励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出家庭,进入广泛的社会中,观察周边各种建筑的特点风格,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和建构游戏所需的社会资源。其次,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游戏水平和建构能力,通过迁移幼儿原有建构经验,不断赋予建构主题新的内容。例如,30-50分钟的《公园》主题搭建游戏中,小班可以是《公园中好玩的滑梯》,中班可以是《公园中的游乐场》,大班可以是《秋天的公园》等。
(二)以幼儿为主题,鼓励幼儿自主建构
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在组织活动时,应以幼儿为中心,尊重3-6岁幼儿独有的学习习惯,鼓励幼儿自主建构,大胆探索,具体策略为:
首先,搭建前,可以在教师輔助下,让幼儿自行选择感兴趣的搭建主题以及同伴合作分工,以避免完全模仿教师想法,被动参与,无法体验游戏的主人感。其次,让幼儿自主观察。在建构游戏开始时,教师根据活动主题,与幼儿共同协商可搭建的内容,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地标建筑如:青岛市的中山公园、崂山太清宫、雕塑五月的风、青岛栈桥、城市里的立交桥、天主教堂等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建筑物的外在特征和结构框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分析、绘画、操作等方法,形成建构目标的整体认识。之后引导幼儿对建构物进行局部结构的细节观察,如栈桥图片中,引导幼儿观察箭头形长堤以及中国式建筑特点的双层八角楼。再次,让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创新。在对建构对象有了外形特征,内在结构有了基本认识后,教师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自主进行建构物搭建材料的准备,选择和搭建,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把自己当成幼儿游戏的同伴,共同探索,商量解决。
(三)教师准备充分,做好隐性指导
首先是建构游戏材料的准备,游戏材料可以包括大、小旺仔、椰汁,各种饮料瓶,益生菌奶瓶,各种纸箱,扑克牌、纸杯、薯片桶,长、短筒等;仿真树叶,布料,棉花等;图片、文字,塑料玩具等。
其次是预先准备好足够的活动时间、空间,为主题式建构游戏提供开展氛围。如大班建构游戏《城市的立交桥》中,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实际生活环境中的立交桥,将前期与幼儿共同收集的立交桥的图片布置在墙面环境中,当幼儿在游戏建构中出现困难时,引导幼儿观察搭建墙面上立交桥的实物图片,进而激发幼儿建构想象,丰富搭建内容。再如,还可在班级建构区设置游戏展板,将展板划分为“我的搭建计划”、“我的设计图”、“我见过的”、“试试这样搭”、“还能这样搭”、“我的三期作品”等板块,既能展现幼儿游戏过程,展现成果,也有助于鼓励和肯定幼儿,加深建构游戏的教育效果。
之后是教师具有足够的技能支持,能详细进行游戏方法的讲授和演示,提前让幼儿进行错误控制,包括分工合作、搭建平衡,积木大小、空间方法的选择,如积木的连接(顺接、拼接)、平铺(平面铺、立体铺)、围拢(立式围拢、平铺式围拢)、垒高(云梯柱式垒高、阶梯柱式垒高、方形柱式垒高、半圆柱式垒高、圆形柱式垒高、平桥式垒高、立式垒高、花式垒高、平铺式垒高等)。
再次,游戏后组织幼儿进行2-5分钟的思考和讨论,回答老师在主题建构下准备的小问题,包括“在刚才的搭建游戏中,你和伙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解决的?”,“下次的游戏你打算调整些什么?”等,以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和主体性与合作意识。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各教育阶段均有重要的指导与启示意义。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与时俱进,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幼儿的能力培养和教学实践中,以“幼儿为中心”组织好主题式建构游戏,以更好的促进幼儿园游戏教学,提高幼儿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凌晓俊.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严星路.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主题情境式建构游戏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8,000 (006):P.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