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涛
有关研究表明医疗保障制度会正面促进居民疾病经济负担的减轻,分析医疗保障和疾病经济负担影响之后发现医疗保障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民健康水平,而随着医疗保障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看出個人支付的卫生费用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但灾难性卫生支出依然没有明显改变。
一、前言
社会医疗保障可以有效的分散人们的疾病损失,进而确保国民健康,自从建立之后就不断的提高其筹资保障水平, 也有效的降低了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文章结合这些内容, 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障对于国民经济负担和健康水平的影响效果。
二、医疗保障和疾病经济负担之间的数据关联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消费相对较大。这使得人们花更多的钱治疗疾病,这实际上增加了人口疾病的形成。经济负担。鉴于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健康发展,难以应对居民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医疗费用占了我们大部分开支,我们中的一些人把所有积蓄都花在治疗疾病上。随着我国新医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全民医保的目标逐步实现。本文在分析与居民经济负担有关的经济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保障和居民的健康水平关系
在我国经济总体发展中,国民总收入呈上升趋势,居民开始支付越来越多的医疗费用。“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亟待解决。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特别是 2004 年以来,我
国人均医疗费用呈上升趋势。从 2004 年到 2012 年,个人卫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翻了一番多。个人卫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在 2001 年达到顶峰。此后,随着我国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个人医疗卫生支出比重开始下降。这也说明,政府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兴起后,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农村家庭医疗支出比重的提高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密切相关。2003 年以来,城镇居民医疗负担逐步减轻,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医疗服务负担逐步减轻。
(二)手术支出
医疗保险水平对医院成本有着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 医保报销每增加 1%,住院总费用减少 29.14 元。这可能是由于一般预算管理和服务收费制度下的双重预算压力所致。为了减轻经济负担,控制医疗保险成本,医务人员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服务。虽然现行的医疗保险限额政策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但能否保证医疗质量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话题。因此,在现行制度下,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临床医疗质量进行监督,并结合新的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疾病补偿约束机制。按照供需标准加工行为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质量,保证了医疗成本的增长。此外,研究还显示,住院人数对医院成本有较大影响。如何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也将是决策者的重要方向。新医改方案要求“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标准,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一系列文件对社会医疗保险水平作出了政策规定,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实际补偿率远低于政策比例,实际保障水平仍低于政策水平。原因可能是:一是患者需求增加,自费药品和医疗用品使用增加;二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的实际需求, 政策中的药品和项目不可能调整。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营利活动,目的是增加医院和个人的收入,提高自负盈亏项目的比例。四是医疗保险筹资水平仍然很低,在社会医疗保险全覆盖的前提下,只有逐步提高和合理调整保障水平,才能更好地分散疾病经济风险,减轻疾病经济负担。如果长期将实际报销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势必影响居民参保积极性, 导致续保率下降,从而促进国民医疗保险的发展。作为回报。因此,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减轻疾病经济负担, 应适当调整医保报销比例,动态调整和扩大药品项目政策调整范围,并调整体检医疗保险,甚至超出患者报销范围。
(三)灾难性支出
在公平公正的医疗制度下,个人医疗支出不应影响个人或家庭的整体消费结构。如果个人医疗费用超过非食品消费的 35%,将给家庭带来灾难性的经济损失。研究者的比较研究发现,被保险家庭的灾难性成本显著高于被保险家庭。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安全网,为人们提供了抵御风险、降低灾难性医疗支出影响的能力。
三、结语
社会医疗保障在改革之后,居民卫生医疗支出已经出现了相对的改善,但是与此同时还是存在了一定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提高补偿比例,另一方面则需要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作者单位:乐陵市医疗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