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鉴 李帅成
本论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根据沈阳新民兴隆堡镇周边乡村分布情况,对偏远乡村地区人口住户分布、人口 流动情况、商业区及道路分布等因素进行收集与整理,运用科学的选址方法,对调研的数据通过软件进行分析,同时, 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快递配送点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制定出选址方案。
一、沈阳兴隆堡地区情况调查
兴隆堡镇是新民市工业重镇,距沈阳市中心 28 公里,距
新民市区 26 公里,东与于洪区接壤,北距沈山铁路 7 公里,南距沈大高速公路 21 公里,国道 304 线在境内穿过,交通便捷。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坐落在镇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面积 142 平方公里,辖 1 个社区居委会,12 个村委会, 常住人口达到了一万六千余人。镇政府驻地在兴隆堡村。水利设施完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近年来兴隆堡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以商活厂,以厂养商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了农、工、商综合发展的新格局。
但近年来兴隆堡镇快递配送业务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除兴隆堡镇之外,其下属各个乡村的快递需求量也逐年递增,仅仅靠镇上现有的配送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快递业务需求。
二、沈阳农村快递总体发展模式分析
中国邮政在农村快递的寄件上还未实现“门到门”的服务,很多村民都是去镇上的站点寄快件,而派件服务也未像信件一样直派到家。其他快递企业也无法达到所有的农村地区,自建网点投入大且有一定风险,我们所研究的兴隆堡镇只有一处菜鸟驿站的快递点,所有快递企业快件(如三通一达)均送至菜鸟驿站,需要附近乡镇居民自行提取。
三、沈阳兴隆堡镇快递配送站选址模型构建
为了更好地对兴隆堡镇快递点的布局进行选定,我们引入覆盖模型,并将覆盖模型与兴隆堡镇实际情况相结合。
覆盖模型(如图 1),就是在备选网点中选取某几个网点作为配送点从而满足各区域的需要情况。并让配送点数尽可能地小,同时满足其覆盖辐射范围内的所有需求,尽可能的节省成本,使得满足以较低的成本满足客户最大需求的特点。
覆盖模型的函数就是将配送中心的数量趋于最小值,在保证满足各网点对其需求时尽可能地减少配送中心数,但是并非只设置单一配送中心。其构建的模型函数如下式:
其中 Cj 表示节点 j的各种投入成本,Xj 为节点 。j 是否被选中成为设施,选中为 1,没有选中为 0。M为研究对象中的候选节点,N为研究对象中的快递节点。 Bi 为可以覆盖快递节点 i 的设施集合,yi j 为节点 i 快递业务中被分配给节点 j 的服务部分。式中约束是为了使各种投入最小,对于一个县域内经济水平发展差不多的乡镇,绝大多数情况下 Cj 相差很小基本可以忽略,那么目标函数可以转变为配送数量最少。另外约束条件要求每一个网点在规定条件内必须有一个配送中心对其进行配送。
四、兴隆堡镇农村快递网络布局
兴隆堡镇所属的乡村里,经济发展较快且常驻人口较多的有:永丰屯、陶柴屯、兴隆堡村、马户屯、大荒地村、老什牛村、金太牛村、小荒地村、晏海营子、温查牛、秦家房、王家房。以这 12 个乡村为参照点,进行兴隆堡镇配送点选址布局。假设这 12 个候选点分别为j(1 永丰屯、2 陶柴屯、3 兴隆堡村、4 马户屯、5 大荒地村、6 老什牛村、7 金太牛村、8 小荒地村、9 晏海营子、10 温查牛、11 秦家房、12 王家房)以距离最小化原则,对兴隆堡地区配送中心进行合理布局,因为配送中心不宜过多,选定的配送中心应在上述12 个乡村。基于成本考虑配送中心不宜超过 3 个,不然会导致配送中心的投入过大、成本过高。
对兴隆堡镇快递网络配送中心选址分析以现有选取的 12 个乡村为参照,其中,兴隆堡村位于兴隆堡中心,已有配送站点。从剩余 11 个乡村中确定一个或两个的乡村设立配送站,为这些快递网点提供服务,且确定的网点尽可能地覆盖所有乡村。这 12 个候选点间的距离如表 1 所示,表中“\” 表示距离过远。从自主取件的角度出发,将配送中心的覆盖距离设为 5 km,并且出于固定成本投入考虑,应该控制好配
为配送中心,将 2 个网点分别设为A1、A2,这两个中心组合有(7,4)(7,5)两种,由于 4 马户屯村位于秦家房和王家房之间,考虑到总运输路程和运输成本,则确定最终选址方案为(7,4),在这两个乡村建立配送站从距离角度出发,可以满足其周边乡村的快递需求。如配送点A1 设立在 7 金太牛村,主要满足(1,2,6,7,9,10)的需求;配送点A2 设立在 4 马户屯村,主要满足(4,5,8,11,12)的需求。
经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金太牛村及马户屯村常驻人口较多,基本设施完善,与各村落之间道路通畅。无论是采取配送或自提模式,设立这 2 个配送点的方案都可以达到综合效果最优。(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項目名称:沈阳新民兴隆堡镇物流快递配送点的规划设计, 项目编号:20191163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