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雯 李超越
摘要: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汲取精华,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和发展,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基于此,首先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然后分析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为社会培养全方位的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發展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140-02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汲取精华,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让学生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路明灯。
1.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说,任何人在这个社会中生存都要尽可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包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和创造先进文化的能力。这与高校思想政治目标的设立不谋而合,就是为了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充分发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人的需要的全面实现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马克思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马克思肯定了人需要满足的重要意义,只有人的需要首先被满足,才能在社会中从事其他的工作,这里的需要既代表物质生活的资料,也代表精神生活的需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前肯定要保障他们的物质生活,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的需要,让他们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并用这种意识形态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把马克思意识形态中的精华传达给广大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进而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
4.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促进作用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来源之一。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大学是青年一代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想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应用该理论,引导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培育出来的青年一代才能够适应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使青年一代自觉为建设祖国奉献终身,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
1.环境的深刻变化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首先,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助长了大学生之间的攀比、享乐的作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西方文化思潮涌入我国,对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
其次,家庭环境的变化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学生的自理能力却越来越差,抗压能力,应变能力也比较弱。
再次,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形态涌入大学生的视野,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最后,大学生心理环境的变化也对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现在很多大学生由于学业、家庭、情感、人际交往方面等出现问题,而产生很大的压力,导致抑郁,甚至有自杀的倾向,对于这一问题高校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教师的认知和学生的需求的差距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产生于实践,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的当下,一些教师没有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循守旧,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当下的实践灵活运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1.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充分满足其社会关系方面的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目标对象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展开教学活动,避免一刀切。可以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状态由从被动强制重复向主动自觉创新转变,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心底里的声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同时也要提高思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注重人文关怀。
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社会关系方面的需求,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单个人显得比较全面,那正是因为他还没有造成自己的丰富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对社会关系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很重要,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2.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的场所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大学生思想理论素质和道德素养培养,以及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基,形成一个最终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必须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强大的人格魅力,为其折服,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依靠内容相互匹配、内涵相互协调,价值导向上积极向上的制度体系的建设。同时还要搭建网上互动平台,要重视新媒体对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独特作用。也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比如可以组织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下村劳动,开展红色旅游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结语
总之,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当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获得理论支撑,把这一理论灵活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全方位的人才,让他们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