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雄
摘要: 薄弱学校的发展备受社会关注,是区域教育均衡的重要体现之一,自上而下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薄弱学校的“夹缝式”发展至今仍未彻底改变,生源现状、资源配置等问题仍令人担忧。近年来网络教学已是教育的主生力量之一,就目前形势而言,各类学校的资源配置已相对完善,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网络教学对薄弱学校教学模式的转变起到支撑、促进、引领作用,因此,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有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必要。
关键词: 薄弱学校;网络教学;教学模式;变革
一、 引言
近年来,依托于网络技术平台的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成为人们日常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伴随着新媒体工具如微信、微博、QQ等的流行,中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使用的生力军;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适应网络环境的新媒体应运而生,种类丰富。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即时传送信息。更不可忽视的是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的主生力量之一,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薄弱学校的发展更令人关注。“互联网+”的应用及衍生产品对教育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刷新、改版、超链接。这种变化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处于“夹缝”中的生源薄弱学校更应顺应信息变化,积极利用信息化来变革课堂教学。
二、 网络教学平台及教学模式
(一)网络教学平台
1. 教育平台
教育平台的含义较为广泛,主要指学生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作答、课堂评价等各个授课环节都能完成的综合性网络教学平台。近年来已蓬勃发展,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推动力量。国内外网络教育应用平台的发展迅速,与互联网技术进行了深度融合,如在幼儿园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视频观察孩子的活动,升学E网通等平台可以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发挥重要作用,智慧校园教育平台通过Android客户端与PC服务器共同搭建,可以直接连接手机答题软件进一步丰富课堂知识、容量。
2. 备课平台
备课平台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先进的教学辅助类软件,坐拥独有的软件内核和开放平台,可以结合各种办公软件如Word、Powerpoint等。教师备课时可以与资源丰富的市区教师共享电子教案,基于网络备课平台的跨校备课模式应运而生。学科网、高考资源网、组卷网等都兼具这些功能,包括了各种教学资源,课件、素材、试卷、导学案等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3. 微课平台
微时代下,微课是一种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载体,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将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提取出来,展现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课堂,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的特点和优势。目前,大到国家的安全教育平台,小到课堂教学,“微课”已然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
4. 媒体平台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的资源配置已得到最大化提升,对于城镇学校来说各种教学设施能够配置到位,电磁式白板,红外一体机等能够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作业能够及时通过展台呈现至屏幕,起到了示范作用。当前由于手机等前沿设备的急速发展,同屏仪的应用更加广泛。将同屏仪与手机相连,将学生的作业等表现实时拍照呈现至投影屏幕,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也纠正了学生的错误,一目了然,可以说媒体平台是教师上课不可或缺的技术。
5. 直播平台
目前在教育发达地区,学生已经取消由教师排班辅导的集体式自习课,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学习相关课程。如YY直播平台、腾讯课堂、51CTO平台等,有名师在线讲解相关学科知识,学生可以随时提问互动。对于伴随网络出生的学生们来说,既接触了网络,又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知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在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上进行学习。另外“慕课”对学校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致力于对教学的改革,注重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以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模式
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流行,引领了世界范围内最前沿的课堂模式,同时代表了一种教学观念的演化,转变了传统课堂流程上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两个重要阶段。新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确切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要求,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国内不少中学已经在实践翻转课堂模式,不论是知名学校,还是其他类型的学校实施翻转课堂更多的是对该模式的表面模仿,缺乏对翻转课堂模式所必要的经费、教学设备、教师培训等要素支持和条件保障。同时还存在诸如:学校过分关注技术层面的操作,而忽视翻转课堂核心方面的研究;过分弱化教师在翻转模式中的作用;目前微视频是“翻转课堂”最主要的应用形式。
2. 同步课堂
在教育公平的背景下,视频互动同步课堂在基础教育中广泛应用,使偏远的、师资短缺的地区能共享城镇的優质教师资源。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充分研究和应用网络远程交互教学系统,使城乡同步课堂教学和教师一体化发展成为可能。视频互动同步课堂就是重要的方法之一。目前以讲授为主,有不少地区同步课堂教学环境中设计了更多的教学互动方式,不仅是讲授教学模式,还能将讨论、探究等经典教学模式应用到视频互动同步课堂中来。“同步课堂”教室需要具有以下功能:教师授课影像同步显示、授课资料同步互传、异地师生影像同步显示、两地板演内容同步互传、师生影像资料同步录播、教学设备一键中控等。重要的是,操作过程中央控制系统和电子白板的操作规范也是不可或缺的。
3. “互联网+”课堂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所以当前需要大批拥有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数字化教师,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来搭建完善的“互联网+课堂”教学平台,建构“互联网+课堂”的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如O2O课堂模式、C2C课堂模式及众筹课堂模式等,来使一线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的时代潮流进一步接轨。
4. 自主探究式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全国各地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主要教学模式,是目前薄弱学校的主流模式,如开放式导学、高效课堂模式等都以此为核心,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模式。这种探究方式与现代信息及设备技术也是分不开的,通过媒体呈现大大节约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教学理念,学校需结合网络教育平台,探索具有开放性和导学性的在线教育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制订导学计划、开展导学性教案设计、组织开放性在线教学活动等完善“开放式导学”的内容设计,属于较为滞后的信息化体现。
三、 网络教学在教学模式变革中的作用
(一)教学模式变革需要网络教学提供便利条件来支撑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积极探索并实施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学者,只能听讲。新课程下将学生转变为学习主体,而且课堂容量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具备一定的设备呈现必要的教学内容,大量节约时间,将课堂练习等环节交给学生。多种在线教育、在线备课平台,通过多媒体展台、同屏仪等设备可以实时地将教师要讲解或者学生的问题呈现至大屏。由此可见,提供教学模式变革便利条件的网络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教学模式变革需要网络教学寻找有效捷径来促进
基于校园网的集体备课平台,旨在打破传统的集体备课模式,营造一个供教师备课、交流、反思和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的公开环境,消除了教师之间的“孤岛备课”,提高论坛式交流的效率和质量,使集体备课进入异步同功时代。目前多数薄弱学校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进展,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工作繁忙、自身缺乏参与集体备课的动机等。故而在大容量课堂的今天,教师的准备略显仓促,课堂效果更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此基于备课平台、上课平台、微课平台的网络教学将变为体现学生学习地位的主要捷径之一。从学校层面来说,校园网的教师集体备课成果将通过同屏仪、展台等的展示给学生,能真正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通过加强教研,把集体备课过程流程化,实现“个备——集体讨论——二次备课——反思交流”的“One+N”模式。由此可见,网络教学对教学模式的变革起到促进作用。
(三)网络教学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推动、引领作用
以新课标修订为契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已人人皆知,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等仍任重而道远。普通中学在信息技术老师专业研究能力相对欠缺的情况下,仍能积极开发教育应用软件,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水平;通过远程教学,同步操作直播等方式,促进消化吸收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的精髓,创新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积极推动跨学校、跨地区课程共享服务,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广泛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信息化促进薄弱学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将各类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人人想学、事事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理念,同时也可推进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创新,更能起到一种引领作用。
四、 结语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在学校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各种教学模式的兴起,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大冲击,新课程标准执行在即,各个学科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学方法的转变在所难免。网络教学为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条件,寻找了有效途径。当前社会背景更注重创新,体现大国品质,网络教学使得创新教学模式有捷径可循。但深知薄弱学校教育模式仍千姿百態,网络教学资源利用非常匮乏,甚至某些学校无各种教学资源的配置,或者部分教师对新型教学资源持反对或观望态度,教学平台、资源平台、媒体平台等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薄弱学校教学模式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郭双红.让微课与习作教学巧妙结合[J].基础教育参考,2006.
[2]张凌,王康,冯欣.网格数据库服务中的需求和解决方案[J].计算机科学,2006,33(12):75-77.
[3]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出版社,2007.
[4]李应强.ACCESS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