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兆龙
摘要: 在农村初中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城市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作为发展农村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因此,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专业素养发展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农村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没有足够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和素养。本文对当前我国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发展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核心素养;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发展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我国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截至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已经对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并拥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在此过程中,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相关研究却十分匮乏。当前仅有的少量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一般都是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其中多数为理论构想方面的研究,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研究,多数策略为外界保障方面的策略,而针对个体实践方面的策略是少之又少,基于这种情况,必然无法对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发展形成良好的操作指导。
一、 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国内的诸多教育和心理学工作者,对于我国当前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和调查,在其中发现我国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较为突出,且不容忽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广开来,当前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面临更大的压力和负担、困扰。對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大类,首先是当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且不同教师之间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严重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专业技能水平;其次,农村初中严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数农村的班级人数少,教师也非常少;最后,多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方法非常单一,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创新性,也无法灵活运用专业技能。
二、 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发展策略和建议
(一)适度调配、扩大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当前,我国多数农村初中学校都严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及优质师资,其中教师缺编的情况非常严重,而学科授课教师则要经常在其他课程中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发展和建设农村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针对其师资力量进行适度合理的调配、安排。首先,应极力提升和扩大农村初中学校整体教师队伍数量,提升教师与学生的配比;其次,每个学生都应该完善各个学科教师配备,例如美术、体育等学科要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授课,从而避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为这些课程的教师;最后,各地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必须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从而可以给农村教师更好的福利和岗位津贴,改善农村心理健康教师的住房等生活条件,尽最大努力可以在教学中留住优秀教师。
(二)建立骨干支教帮扶制度
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建立骨干支教帮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可以均衡配置农村初中的教师资源,从而可以促使我国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在实施该制度的过程中,秉持内外、城乡结合的基本原则,基于此组建专门的帮扶队伍,同时根据队伍及成员的实际情况确定帮扶队伍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进而按照方案开展帮扶活动,促使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完善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认证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针对中学教师都会存在一定的考核、认证工作,但当前我国还有一些地区进行教师资格认证工作中,还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及考察工作纳入其中,并且在认证工作的过程中,多数都只会接收本地生源,因此,如果生源地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和考核,学生就只能选择其他学科来取得教师资格证,但是很多学校在招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则不会得到录取,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基于此,这对于在大学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为其就业设置了屏障和阻碍,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各地区政府和教师资格证认证机构,需要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认证体系,并且完善相关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从而不仅方便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招聘工作,同时也为心理学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四)高校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入职条件的专业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要形成良好的发展,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世界各个国家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过程中,都有各自国家的特色,其培养模式、计划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不仅严重缺乏师资,同时严重匮乏专业人才,如此就有必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和参照其他国家的优点,从而创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我国高等院校在未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继续积极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才,并且我国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通过宏观指导,组织我国心理教育学专业级学者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教材,同时,制订出具有规范性的人才培养课程标准和计划,并且构建专门的保障机构,确保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我国高校要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际需求,从而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传授相应的知识,提高对学生实习工作的重视,多与农村初中建立实践基地,适当地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同时给予更为严格的督导,最终培养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专业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发展贡献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前,首先高校应该先组织一次模拟招聘相关的考核,在考核内容中,不仅要包括人格特征、心理健康、专业操作技能方面的检查,还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检查等,从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学生可以在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胜任。
(五)在职培训模式——继续教育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
心理学教育知识随着其本身学科发展的速度而在不断更新,而当今的农村初中生,其身心特点也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因此,即便是毕业于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师,在任职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在职继续教育,从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进行不断更新,从而可以提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我国设置的心理学、教育学相关课程还不能与实际工作产生完全同步,学习信息健康教育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机会接受实践训练,从而没有足够的经验,更没有相应的人生阅历,没有平台接触学生,因此,这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刚开始步入教师岗位的时候就会充满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在工作中也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从而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教育科研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为研究者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当今的教师也可以作为研究者,或者成为专家型的教师,这是我国教育体系一直提倡的形式,这不仅是一种倡议,也是一种期许,希望教师可以在工作中,以自己的实际经验为出发点,将教学与自身的经验进行有机结合,基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自身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自身成为具有自觉觉悟的反思者。另外心理健康教师如果要作为一名研究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持开放的态度,不断地对自己追问,并改善自身的教学取向,从而促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进而可以促使自身做出更好的行为选择,有效促进自我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能力。
作为当今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研究意识,而作为一名研究者,如果想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研,首先应该着重以学生成长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研究的主线,并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教研活动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重点明确,从而通过科研来开发出适合当今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效提升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在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生的心理、行为的过程中,要具备实证、量化的研究技能,必须要经常进行相关科研的训练,并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有效掌握学生的实际身心具体状况,从而对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做到有效解决,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积极参加一些心理学或者相关的专业性协会,积极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取得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并且积极参加国内及国外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讨活动,从而就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最新前沿信息,有效提升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和兴趣,促使教师可以积极地进行科研,促使自己成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者,并以研究人员的身份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进而就可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来提升科研能力,实现更好、更快的专业发展。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处于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对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产生良好效果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所有可以进行学习的渠道进行深入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进而提升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成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谈[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上)[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2]孙欢.探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學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