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体检场景的SCL-90常模变迁研究

2020-03-27 08:56刘金铭赵松涛王文文于淏岿党卫民许雅娟王文强董问天马燕桃
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标准分检出率量表

刘金铭 赵松涛 纪 俊,6 王文文 于 滨 于淏岿 党卫民 许雅娟 王文强 董问天马燕桃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是由Derogatis提出的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身心筛查量表[1]。SCL-90可以区分健康人群和身心疾病患者,有很好的信效度[2,3],但是关于SCL-90的研究缺乏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中国常模数据[4]。我国现在使用的SCL-90量表是由王征宇[5]翻译的版本,针对该量表,金华等[6]于1986年发表了常模数据,该常模包括1 388例样本。此后,出现了大量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对健康人群的调查和障碍人群的筛查。1999年,王极盛等[7]提出了一个中学生的常模,唐秋萍等[8]通过综合文献资料提出了一个47 354人的合并常模,陈树林等[9]提出了一个2 808人的样本,并且讨论了合并常模。

在量表的实际应用中,常模的时效性不容忽视,这不仅是心理健康应该关心的问题,同时在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现。上述多项研究中最新的修订已是10年前的数据,且不适用于体检场景下体检人群心理健康测评的需求;我国现在使用的王征宇翻译版本的常模是1986年提出的,距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10]。本研究旨在比较新时代体检人群心理健康测评场景下的样本与以前提出的常模数据的不同,研究SCL-90不同因子的变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被试为2019年从青岛市区体检中心抽取的1 826人,其中男839人,女987人,年龄18~29岁:男146人,女295人;30~39岁:男307人,女351人;40~49岁:男207人,女213人;50~59岁:男179人,女128人。

比较的样本资料取自文献报告:(1)金华等[6]发表的1 388人的常模资料;(2)唐秋萍等[8]于1999年根据文献资料提出的47 354人的合并常模资料;(3)陈树林等[9]报告的杭州2 808人的数据资料;(4)童辉杰[4]于2006年提出的一个全国性的1 890人的样本。

1.2 方法 2019年在青岛市区体检中心,抽取通过心理测评一体机完成测评的成人体检样本,使用的量表为王征宇[5]翻译的SCL-90,借助Python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收集的样本数据与四个比较样本资料进行对比。由于样本量大,使用Z检验,检验水准设为0.05。

2 结果

2.1 五项研究的SCL-90评分比较 2019年样本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金华等[6]、唐秋萍等[8]、陈树林等[9]以及童辉杰[4]的数据资料(P<0.001)。见表1。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五个不同样本因子得分的变化,绘制了图1。图1显示童辉杰[4]的数据与1986年常模数据比较接近,但也有差异;除了陈树林等[9]的数据,各个因子的得分在逐年增高,2019年数据和唐秋萍等[8]的数据对比最为明显。不同样本数据集因子得分的趋势大体一致,所有的数据集都是强迫因子得分最高,恐怖因子得分最低。

表1 五项研究的数据资料比较分析

图1 五项研究中SCL-90各因子得分折线图

2.2 主观感受评定与常模检出率比较 在SCL-90各个因子的临界值方面,通常直接使用2分作为各个因子筛查的临界值[11],这里2分的临界值针对体检人群心理健康测试场景是否有参考价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试验做了假设研究,以2019年样本的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作为标准分临界值计算检出率与用2分作为临界值计算检出率进行比较,发现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检出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标准分作为临界值,检出率在10%~20%之间,检出率相对集中;以2分作为临界值,检出率集中在35%~51%之间[除强迫(70.76%)、恐怖(14.79%)和精神病性(23.82%)外]。见表2。

表2 主观感受评定与常模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SCL-90量表自提出开始,就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1,12]。SCL-90是一个筛查量表,其项目涉及感觉、思维、情感、人际关系和饮食睡眠等多个方面,用于评定一个人在某一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某种心身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它的修订与使用需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我国现在使用的是王征宇1984年翻译的版本,关于这个版本的常模是1986年提出的,这个常模自提出到现在已经有30年的历史。社会的飞速发展,思想文化和经济水平的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发生变化,而且随着国民对心理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大[13],心理健康体检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依旧使用30年前的全国常模数据在当前的体检场景下做研究,势必会出现与心理学不一致的现象。因此,对待不同的群体应设置不同的参照标准,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年份不同场景下的五个大样本数据,认为当前体检人群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的整体得分趋势与之前的研究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但在各个不同因子维度上都有很大变化,与之前常模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样本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唐秋萍等[8]、陈树林等[9]的研究也相符。本研究使用的样本是18~59岁之间的中青年人,他们承受的压力比较大,这也可能是导致各个因子得分偏高的原因之一。各个因子得分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原有的常模不适用于体检人群的心理测评,开发出适用于体检场景的常模对于发展心理健康体检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各个因子的临界值,通常根据经验以因子粗分2分作为筛查的临界值,而不使用常模标准分。1999年,唐秋萍等[8]就提出以均值加一个标准差作为因子划分的临界值。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用标准分作为临界值筛选与用2分作为临界值筛选的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用标准分作为临界值,其检出率均集中在10%~20%之间,而以2分的粗分做临界值,检出率变化范围很大,从14%~71%,明显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符[14]。由此可见,本研究提出的临界值更适用于体检中心进行心理测评使用。同时,面对各种应激事件的发生,任何人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而对人的心理生活产生影响的是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因此,在筛查中考虑因子分的同时,可以考虑未来在体检中心的测评中,结合症状持续时间来对体检群体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更为客观的结果。

1986年的全国常模作为全国性的参照标准,样本量能够涉及到13个地区的1 388名健康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十分可贵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当下的人口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常模的确立应该扩大样本数量。从之前的多个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常模的提出都基于1 000~3 000的样本量之间。虽然本研究目前所用的样本量仅为1 826,但试验中所使用的样本主要来自于人口流动性较强的体检中心,借助便捷的一体机等测评方式,能够实现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样本数据,这样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同时,随着心理体检项目在更多的地区推广,在以后的阶段只需要较少的时间就能对样本数量和样本所涉及的地区进行较大程度的扩充。

本研究表明,以1986年的全国常模为标准难以准确反映当前时代背景下,体检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借助体检场景收集到的SCL-90测试数据来优化其常模,并希望通过比较,能够为SCL-90在体检场景下的使用提供更多的资料。但由于本研究使用的样本是地区性的,与全国性的常模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允许一定的误差存在,接下来本研究将纳入更多地区的样本进一步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标准分检出率量表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基于马尔科夫预测的分层教学下教学质量量化模型
高校师生对原始分制与标准分制的感知对比
基于标准分优化的在线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