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26 07:06包振丽叶佩娟
关键词:转移性数目生存率

包振丽,叶佩娟,汤 玲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肿瘤科,上海 201203)

乳腺癌是常见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腋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状态是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且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1]。ALN转移在乳腺癌患者中发生率约为40%,其可增加复发风险,使病死率增高[2]。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本研究对286例ALN阳性的乳腺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旨在通过总结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对象来源于2010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A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286例。纳入标准:(1)均为女性;(2)均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经病理明确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并证实ALN阳性;(3)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术后按照诊疗规范接受综合治疗;(4)均有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排除标准:(1)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者;(2)有其他重度疾病者。

1.2 方法收集286例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主要有发病年龄、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情况、转移性ALN数目、淋巴结转移率(LNR)、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等,并统计化疗周期、辅助内分泌治疗情况。其中组织学分级采用改良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LNR指转移ALN与清扫淋巴结总数目之比;ER、PR、HER-2状态均通过手术标本行SP免疫组化法进行判断:ER、PR均以细胞核可见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将>1%阳性细胞数判定为阳性表达;HER-2以细胞膜可见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将>10%阳性细胞数判定为阳性表达。

自手术之日起,采用门诊、电话两种方式对患者予以随访,了解患者复发及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或患者死亡。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1.0软件。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特征286例患者,确诊时年龄24~72岁,中位年龄51岁;肿瘤最大径<2cm者71例(24.83%),≥2cm者215例(75.17%);组织学分级为1~2级者229例(80.07%),3级57例(19.93%);脉管癌栓为阳性者265例(92.66%),阳性者21例(7.34%);转移性ALN数目1~3个155例(54.20%),>3个131例(45.80%);ER阳性者204例(71.33%),阴性者82例(28.67%);PR阳性者201例(70.28%),阴性者85例(29.72%);HER-2阴性者222例(77.62%),阳性者64例(22.38%)。

2.2 总体生存状况286例患者随访47~1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9个月。全组5年无病生存率为83.57%,5年总生存率为89.16%。

2.3 影响A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的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组织学分级为3级、转移性ALN数目>3个、LNR≥0.25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均分别明显低于相对的年龄>40岁、组织学分级为1~2级、转移性ALN数目为1~3个、LNR<0.25的患者(P均<0.05);而肿瘤最大径、脉管癌栓、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化疗周期、有无内分泌治疗与5年无病生存率无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转移性ALN数目>3个、LNR≥0.25是A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影响A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2.4 影响A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组织学分级为3级、转移性ALN数目>3个、LNR≥0.25、ER阴性、PR阴性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均分别明显低于相对的年龄>40岁、组织学分级为1~2级、转移性ALN数目为1~3个、LNR<0.25、ER阳性、PR阳性的患者(P均<0.05);而肿瘤最大径、脉管癌栓、HER-2状态、化疗周期、有无辅助内分泌治疗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转移性ALN数目>3个、LNR≥0.25、ER阴性、PR阴性均为A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A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3 讨论

国内有报道[3]显示,乳腺癌发病平均年龄>50岁,本研究全组患者中位年龄为51岁,与其接近。随着近年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ER、PR等成为乳腺癌诊治及预后判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中,乳腺癌组织ER、PR阳性率分别为71.33%、70.28%,高于原庆会等[4]报道,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A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预后的关系,指导治疗及随访,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大有裨益。本研究发现,年龄≤40岁、转移性ALN数目>3个、LNR≥0.25、ER阴性、PR阴性均为A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中,年龄≤40岁是A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Goncalves 等[5]报道相符。鉴于亚洲地区相比于欧美年轻乳腺癌发病率要高,故发病年龄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应引起关注。研究证实,在乳腺癌常见分子分型中,Luminal A 分型有较好疗效,basal-like型与HER-2过表达型往往预后较差[6]。而年龄乳腺癌患者以Luminal A 型为主,或许可作为其预后差的解释之一[7]。还有研究认为,年轻乳腺癌患者易出现p53、BRCA2基因突变,这也可能与其不良预后存在关联[8]。

ALN状态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不言而喻。研究提示,肿瘤体积相当情况下,转移性ALN数目越多,乳腺癌患者预后越差,每增加1个转移ALN,将使死亡风险提高6%[9]。本研究显示,转移性ALN数目>3个为ALN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王昊天等[10]报道类似。目前临床普遍应用TNM分期进行淋巴结病理分期,其是根据转移ALN数目进行分期,没有对清扫淋巴结数加以考虑,其准确性存在争议。LNR结合了转移淋巴结数与清扫淋巴结数,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估ALN病理分期,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更好指导[11]。已有研究表明,相比于转移ALN数目,LNR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上具有优势[12]。本研究显示,LNR为A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Kim等[13]报道一致。

分子标志物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是研究的热点。白焕焕等[14]研究表明,ER、PR状态与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吴晖等[15]发现,ER、PR低表达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ER阴性、PR阴性均为A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的危险因素。ER、PR阴性肿瘤,常具有较高恶性程度,易发生内在转移,引起复发、死亡[16]。有研究认为,ER能够降低肿瘤侵袭性,其可能通过增加乳腺癌细胞间桥粒、提高细胞间黏附,从而对肿瘤扩散起到抑制作用[17]。但也有报道显示,ER、PR状态与乳腺癌远处转移、总生存均无关[18]。不同研究存在差异可能与纳入对象、样本量不同等有关。

综上所述,发病年龄、转移性ALN数目、ALN、ER及PR状态均与A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有关,对于这类患者,临床应加以重视,完善治疗及随访。

猜你喜欢
转移性数目生存率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移火柴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牧场里的马
转移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逆向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