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大双,孙 娜,孙绍荣,杨 枫
(1.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2.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十三五”是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由工业化大国向工业化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从萌芽到繁荣的关键时期。《“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营造发展新常态,所以研究新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政策意义重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是由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而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有两类,一类是传统产业中的企业整体转型或部分转型而来,另一类是新进企业,正确处理这两类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虽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速,但是仍然以粗放式增长为主,依靠投资增大产量和获取政府补贴仍然是很多地区发展新兴产业的主要方式和目的,技术进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进展缓慢[1-2]。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问题不是投资不足,而是用于生产投资充足而用于研发投资不足,即创新动力不足。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产业政策失灵甚至产生负作用[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项产业政策中,政府补贴政策作用明显且研究广泛,但政策实施中出现的寻租行为扭曲了旨在促进创新的初衷。
战略性新兴产业诞生于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其政府扶持政策在不断变化。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基础设施建设、路权、补贴、推广等政策,使我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中补贴政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李珒等[5]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分为3个阶段:政府主导的宏观战略阶段、企业主导的行业规范阶段和消费者主导的市场推广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政府补贴不断“退坡”(补贴的技术门槛不断提高,补贴的数额却逐年下降),甚至完全退出。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设计一种鼓励新兴产品供给同时降低传统产品过剩产能的供给侧产业内补贴政策,实现用增量改革促进存量调整。具体做法是将需求侧补贴调整为供给侧补贴,同时向传统产业企业征收一定比例的额外税,并将其补贴给新兴产业企业。例如,根据产品绿色度是否达标,对不达标的传统汽车征收一定的排污税,对达标的新能源汽车给予一定的补贴。当存在政府补贴时,新兴产业企业可以获取双重补贴;当政府补贴退出时,新兴产业企业可以获取产业内补贴。这样设计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当只存在政府补贴时,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有何影响?当同时存在政府补贴和产业内补贴时,企业研发投入与政府补贴和产业内补贴有何关系?传统产业企业与新兴产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之间有何关系?如果传统产业企业也生产新兴产品,那么产业内补贴有何条件以及受何影响?当只存在产业内补贴时,产业内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何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后能否持续发展?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正确处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6]。霍影等[7]研究表明,契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实和内在逻辑的方案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交融、协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上的先导性、高成本性、复杂性、风险性、外溢性,以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往往导致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市场失灵[8]。当前政府解决企业研发市场失灵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补贴政策,一是为研发企业直接提供财政补贴,二是对研发企业给予税收优惠[9]。政府补贴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的有效补充,是强化知识溢出的有效政策工具[10]。但政府的补贴政策从实施之初就存在很多争议。国内经济学者张维迎和林毅夫在2016 年对产业政策的存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张维迎等认为政府的支持和主导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必不可少,林毅夫则认为产业政策因违背经济自由而注定会失败[11]。政府补贴政策能否激励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加大研发投入,取决于补贴政策设计意图能否在企业实践层面得以实现。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创新,对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具有决定性和支撑性意义,对传统产业具有正的溢出效应[12-14]。新增长理论指出产业研发投入和积累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影响因素,众多研究证实了这一点[15-17]。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形成重点突出、轮动适度的发展格局,是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18]。
同时,众多学者研究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一些研究认为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挤入效应”[19-20];一些研究认为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无实质作用甚至有“挤出效应”[21];还有一些研究认为政府补贴具有一个临界点,低于此点的补贴强度可以诱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高于此点的补贴强度会挤出企业研发投入。二是影响政府补贴效果的因素。Lichtenberg[22]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的内生性是影响补贴效果的重要因素;Faccio[23]研究表明企业所处政治环境会影响补贴政策的效果;Herrera等[24]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会影响政府研发补贴的效果;Lee[25]则发现政府研发补贴效果不受企业规模的影响。可见,影响政府补贴效果的因素既有补贴投入者政府,也有补贴获得者企业[26-27]。
已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但都是基于特定时间段从实证角度或者建立理论模型来评估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绩效的关系,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甚至互相矛盾,有待进一步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其中,对政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或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对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
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 所示,将传统产业中的企业称为企业1,将新进战略性新兴企业称为企业2;企业在产业中的投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成本,一部分是研发投入,其中研发投入包括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或采纳新技术等的成本[28]。新增长理论认为,产业研发投入能够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传统企业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3 种选择:一是只对传统产品研发投资;二是对传统产品和战略性新兴产品研发都投资;三是只对战略性新兴产品研发投资。政府可以在需求侧和(或)供给侧对产业进行补贴,但目前的补贴政策主要面向消费者即需求侧[29]。本文考虑补贴供给侧,同时考虑产业内补贴,即政府对生产战略性新兴产品进行补贴,对生产传统产品不补贴。补贴供给侧符合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对传统产品市场的“饱和需求陷阱”具有抑制作用[30]。
图1 本文研究模型
假设1:产业内有两类企业。第一类是传统产企业(企业1),其传统产品产量为,战略性新兴产品(以下简称新兴产品)产量为。当时,表示企业1 只生产新兴产品;当表示企业1 只生产传统产品;当时,表示企业1 既生产传统产品又生产新兴产品。第二类是新进战略性新兴企业(企业2),其新兴产品产量为。
假设2: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投入即有产出。
新兴产品在市场初期产量小,且部分消费者有“尝鲜”偏好,因此可以假设:
假设3:新兴产品市场是出清的,产量主要由企业1 和企业2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决定,企业1 在传统产业的研发投入为。
按照边际收益补贴的好处是:当边际收益较大时,生产新兴产品利润较大,高补贴有利于新兴产品市场的培育;当边际收益较小时,新兴产品的市场供给已经基本满足市场需求,补贴“退坡”有利于市场调节,防止新兴产品成为过剩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去产能,而产业内补贴是化解传统产品产能过剩的重要方法。产业内补贴形式多样,不限于本文所述方式。例如,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中,制造商制造电池都要缴纳回收基金,若制造商具有电池拆解资质且回收处理了电池,则可以获取拆解补贴(拆解补贴大于拆解成本),若制造商不具有拆解资质,则无法获取拆解补贴。具有拆解资质的制造商实际上获得了不具有拆解资质的制造商的产业内补贴。
由于新兴产品市场出清,可知新兴产品的产量对研发成本满足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递增规律。在产品的销售中,产品的产销量依赖于两家企业投入的研发成本。参考文献[31-32]的方法,可以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中和分别为企业1 和企业2 生产新兴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和分别为企业1 和企业2 的新兴产品研发成本产出的弹性系数,满足(企业单纯扩大生产规模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考虑到政府补贴对两个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投入均产生影响,有
根据上述假设,则企业1 的利润函数为:
企业2 的利润函数为:
将假设3 和假设6 代入式(1)(2)可得:
企业1 的利润函数为:
企业2 的利润函数为:
可见,在假定产业内只有企业1 和企业2 的情况下,企业2获得的行业内补贴实际上由企业1提供,企业1 既是产业内补贴的上缴者也是获得者,企业2 是产业内补贴的完全获得者。
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存的情况下,企业1 的策略是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选择最优的新兴产品研发投入,在传统产品需要拿出一定比例收益对新兴产品进行补贴的情况下选择最优的传统产品产量和新兴产品产量,企业2 的策略是在政府补贴和新兴产品受到传统产品补贴的情况下考虑最优的新兴产品研发成本,两个企业的利润函数即为各自的支付。问题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诞生于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在不断变化,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汽车为例,一开始没有政府补贴,发展到有政府补贴,再到当前政府补贴“退坡”,直至以后的完全退出。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分为4 个阶段:一是当前的政府扶持模式(有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二是协同合作模式(有政府补贴有产业内补贴),用产业内补贴来替代政府补贴的“退坡”;三是产业内合作模式(无政府补贴有产业内补贴);四是非合作模式(无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为完全市场模式。
在只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企业1 和企业2 的策略是在给定情形下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式(1)(2)可以化简为:
引理1:在只有政府补贴的情形下,企业1 和企业2 能够达到同时行动的纳什静态均衡,其唯一纳什均衡解:
证明:将式(7)(8)分别对 和 求偏导,并令其等于0:
对式(10)求解可得:
变形可得:
将式(13)代入式(11),求得:
将式(14)代入式(12)得:
由式(14)(15)可知,引理1 得证。
定理1:政府补贴对企业1 和企业2 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
可见,新兴产品研发成本的边际贡献率为正,两个企业为获取更多政府补贴和实现收益最大化,会增加战略性新兴产品的研发投入。政府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品推广,对新兴产品给予直接财政补贴;同时,为了鼓励传统企业积极转型,设计产业内补贴政策,即对传统产品征收一定的额外税以补贴新兴产品。政府补贴“退坡”后,拟以产业内补贴来替代政府补贴。在政府扶持下,我国各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新兴产品对传统产品的替代率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根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预测,到2020 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才会达到7%。因此,本文建立以传统企业为主导方、新进企业为跟随方的序贯博弈模型。
定理2:在同时考虑政府补贴和产业内补贴的情形下,企业2 的研发投入与政府的补贴比例、产业内补贴比例和企业1 对新兴产品的研发投入均正相关。
解得:
由式(21)可知,企业2 投入的新兴产品研发成本与政府补贴系数、产业内补贴系数和企业1的新兴产品研发成本相关。为了探究其影响的方向,将式(21)分别对求偏导:
可见政府的补贴力度越大、产业内补贴力度越大,企业1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越大、企业2 对新兴产品研发投入意愿越大,即政府的补贴政策和产业内补贴政策对企业2 投资新兴产品研发起正向激励作用,亦即挤入效应。
证明:将式(21)代入式(5)可得:
将式(26)对 分别求一阶导和二阶导:
将式(28)代入式(29)(30)得到:
同理,可得:
引理2 得证。
证明:见式(14)。
可见行业内补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即企业1的边际收益与企业1 综合技术水平之积与企业2 的边际收益与企业2 综合技术水平之积相比大于某一值的时候,企业间的产业内补贴政策才会生效,否则产业内补贴只会发生在企业内。企业1 可以通过新兴产品研发和生产,尽可能将需要支付的产业内补贴补贴给自身,或者通过减少传统产品生产量,减少行业内补贴的支出。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相对萎缩,行业内补贴将会自然而然退出激励机制。
当政府补贴完全取消后,只有产业内补贴,则式(1)(2)可以化简为:
引理3:在只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形下,企业1和企业2 能够达到同时行动的纳什均衡,其唯一的纳什均衡解为:
证明:将式(36)(37)分别对 和 求偏导,并令其等于0,有:
对式(39)求解可得:
变形可得:
将式(42)代入式(41),求得:
将式(43)代入式(41)得:
引理3 得证。
可见产业内补贴的额度过大并不利于企业进行新兴产品研发投入,只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促使企业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例,从2017 年开始到2020 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逐年递减。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满足重大发展需求为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将政府补贴作为产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其发展势必不能长远。当政府补贴和产业内补贴完全取消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市场这双“无形之手”。式(1)(2)可以化简为:
引理4: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企业1 和企业2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博弈中能够达到均衡,其均衡解为:
对式(53)求解可得:
变形可得:
将式(56)代入式(54),求得:
同理可得:
引理4 得证。
定理6:企业1 和企业2 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与其各自的边际收益成正比。
定理6 得证。
企业的研发投入与边际收益成正比,而边际收益又与固定生产成本成反比、与价格成正比;生产成本的降低依赖于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价格领导地位则依赖于新兴产品的主导地位,两者皆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可见,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存的情形下,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才是企业的占优策略。
本文研究了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企业并存时政府补贴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分为4 个阶段:一是政府扶持模式(有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二是双补贴模式(有政府补贴有产业内补贴),用产业内补贴来替代政府补贴的“退坡”;三是产业内补贴模式(无政府补贴有产业内补贴);四是无补贴模式(无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为完全市场模式。通过分析4 种情形下传统企业与新进企业的不同研发投入策略,得到以下结论:
(1)在有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
(2)在既有政府补贴又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政府的补贴比例、产业内补贴比例和传统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均正相关。政府的补贴政策和产业内补贴政策对新进企业投资新兴产品研发起正向激励作用;行业内补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即传统企业的边际收益与综合技术水平之积与新进企业的边际收益与综合技术水平之积相比大于某一值的时候,企业间的产业内补贴政策才会生效,否则产业内补贴只会发生在传统企业内;传统企业可以通过新兴产品研发和生产,尽可能将需要支付的产业内补贴补贴给自身,或者通过减少传统产品生产量,减少行业内补贴的支出。
(4)在无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资博弈中能够达到均衡。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与边际收益成正比,而边际收益又与生产成本成反比,生产成本的降低依赖于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可见,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存的情形下,创新才是企业的占优策略。
总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补贴政策应随着产业发展不断创新,是否补贴、补贴多少,都应审时度势和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