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成长环境、个体发展差异影响,当下初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愈加明显,此种情况下,若教师仍采用统一授课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势必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成长状态,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应新时代改革要求,初中体育教师需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及学习主体地位为主,结合其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循序渐进地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初中;分层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 前言
新时期课程改革对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在结合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有效教学指导、促进初中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确保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有别于其他科目的地方是该学科教学地点为室外空旷场地,这十分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开展。因而笔者建议广大体育教师借助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掌握学生学习状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彰显个性化教学,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突破自我,促进全面发展,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二、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目前来说,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仍沿用统一标准授课方式,天资聪颖、基础扎实的学生同资质普通、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同样的知识灌输,这导致了课堂“两极化”的出现:一方面,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又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而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教师针对性实施分层教学,以达成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即将学生作为教学核心,全方面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以开展不同教学活动的方法。此种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较少,但该方法能够有效适应新时代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尊重个性差异,从而使其跟上教学进度,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增强体育教学效果,加快素质教育进程。
三、 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层,坚持因材施教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感兴趣程度往往与其身体素质、实际能力水平具有密切联系。个别学生因自身体质弱、身体灵活性差、运动能力低下等原因,容易产生自卑感,排斥体育活动,加之教师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一刀切”,而非因材施教,导致了学生求知欲被扼杀、教学效果良莠不齐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建议教师尝试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切实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而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最终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及教学效果。
初中体育教师可依据学生能力及教学结构,为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从而使每位学生的体育水平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增强其进行体育运动的自信心。例如,在“中长跑”(《体育与健康》苏教版八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为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教学:①教学总目标:掌握长跑的基本知识,了解影响长跑的关键因素,学会调节呼吸节奏及跑速变化,克服长跑过程中的心理、生理问题。②基础教学目标(适用于身体素质较差且排斥体育运动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体育运动信心,使其主动接受运动知识,掌握长跑的基本知识,了解影响长跑的关键因素,学生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学习需求,争取完成长跑的基本练习。③中级教学目标(适用于身体素质一般,不排斥体育运动的学生);在基础教学目标之上,教会学生呼吸节奏、跑速变化的调节方法;确认其掌握后,指导其开展长跑练习,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呼吸、跑速调节方法,争取增强学生的力量,加快其长跑速度。④高级教学目标(适用于身体素质好且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在中级教学目标之上,指导学生注意提高自身呼吸节奏同跑速变化之间的配合度,同时学会合理分配自身体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二)教学个体分层,确保全面发展
就当代教育而言,初中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受学生成长环境、身心发展等因素影响,已经愈加明显。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基于教学目标分层,摒弃既往所采用的“大一统”教学方式,转换课堂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应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基础以及学习需求,结合分层教学法对所有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便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不同层次的针对性教学,确保每位学生的体育能力都能够有所增强,加快其全面发展进程。
以“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体育与健康》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体育运动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学目标分层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三类进行教学。第一类: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相关知识基础差、身体素质弱且抗拒体育运动的学生;第二类:对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身体素质尚可,对体育运动感兴趣的学生;第三类: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基础知识夯实、身体素质强且热爱运动的学生。除此之外,教师在“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的具体教学时,还可依据男、女生性别以及身体力量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再开展教学活动。如,女生掌握单肩后滚成单腿跪撑平衡动作即可,教师让学生模仿多个平衡动作,启发其理解跪撑平衡的动作及形体要求,并完成单肩后滚成单腿跪撑平衡的连续性动作;男生则需要掌握鱼跃翻滚、单肩后滚成单腿跪撑平衡两个动作,教师借助障碍物对其开展针对性训练,并逐渐加大障碍物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障碍物高度,使其学会前翻滚;单肩后滾成单腿跪撑平衡教导同女生。通过个体分层,教师可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都能够得到尊重,进而结合其体育基础进行相应的体育教学,发挥其学习主导地位,提升体育能力,确保全面发展,有效避免学生因知识基础不同、个体接受程度差异等原因,造成无法跟上教师思路,跟进教学进度的情况。
(三)教学评价分层,进行有效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需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一定评价,而适宜的教学评价分层体系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初中体育教师也应当改变传统评价标准,将分层教学法理念融于其中,结合分层教学目标、学生能力的不同建立分层的、科学的评价机制,以突破传统评价标准的桎梏,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达到巩固教学、激励学生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针对基础教学目标、基层学生,予以初级评价标准,学生掌握“长跑”“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的相关基础知识及运动方法即可;参加考核无须达到平均水平;针对中级教学目标、中层学生,予以中级评价标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长跑”“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的运动方法及运动呼吸调节方法,运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分配自身体力;参加考核需达到平均水平及以上,考核未达标者,可选择再次考核,再考核仍未达标者,需重新进入中层学习至考核达标为止;针对高级教学目标,予以高级评价标准,要求学生熟练完成“长跑”“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两项运动,运用过程中良好控制自身呼吸节奏,合理分配体力,进一步增强意志力,参加考核需达到优秀标准。具备科学性、系统性、等级性的分层评价机制能够对学生形成监督作用,增强运动学习的紧张感,促使学生提高对自身体育水平的要求,避免个别学生产生懈怠心理,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确保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可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学生、教师、家长均可参与其中:学生每完成一次体育教学活动,学生及教师均可对其动作的稳定性及标准程度做出客观性评价;教师可鼓励学生,于家中开展合适的运动活动,并让家长对学生动作的连贯程度、稳定程度进行评价。上述评价机制能够促使学生通过客观的评价结果明确自身学习状态及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改善,有利于学生体育水平及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课外辅导分层,实现有效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完成了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后,要想让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得到全面实施,实现有效教学,就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以满足学生的课外学习需求,这有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进步,跟上教学进度。而鉴于上述所提及的分层教学,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教学辅导,自然也不能采用“大一统”标准进行,而应采取分层课后辅导方式辅导不同内容(心理辅导或体育运动辅导),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使其主动进行体育运动,提高自身体育能力。
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自愿原则,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首先,教师可让学习能力较差、体育水平低下的学生开展课堂运动知识巩固训练,以复习为主,指导学生相互监督,完成课外辅导任务,以提高体育水平。其次,教师可让学习能力一般、体育水平中等的学生针对性训练课堂所教授的运动项目,并对本阶层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加深其对相关运动的理解,使其更为熟练地运用运动技巧,以增强每位学生的体育水平。最后,教师可让学习能力较强、体育水平较高的学生以自身体育偏好为基础,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共同组成运动小组,互相鼓励、学习,增强自主合作能力,促进进步,突破自我。
四、 结语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的进行,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其综合素质,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转变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予以尊重,借助分层教学法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学生对于学习的不同需求,最终提高其学习效率,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黃向心.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5):118.
[2]季泽华.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17(23):129.
[3]肖柯.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14):276.
作者简介:张芹,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