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益智课堂的开展,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了观察与思考。本文通过在益智课堂中构建“问题——启发诱导”式教学方式,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改善提问的方式和技巧,让提问变得目的性强且恰如其分,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摸索出一套可供大多数小学使用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益智课堂;问题;启发诱导
一、 前言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对每个运算步骤和方法进行思考。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益智游戏如华容道、七巧板、九连环、魔方的引入,能够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协调左右手,开发左右脑,达到既动手又动脑的教学效果,然而,一味地玩,却不能将其与所学新课相衔接,不能将问题精确地导向所要教授的新的数学理论知识点。在某种程度拖慢了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学效率。真正将问题清晰化,并有效地导向核心教学知识点,需要精化问题,设置问题情境,提高问题的导向性与针对性,打造益智课堂精品课程教学。
二、 益智课堂与“问题——启发诱导”教学方式的一般概念
益智课堂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掌握认识相关知识,通过玩益智类玩具来进行辅助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
“问题——启发诱导”式教学方式: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一种启发诱导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启发诱导”式教学模式与益智课堂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升益智课堂中“玩”的效率和价值问题,使其脱离了枯燥的“问”与单纯的“玩”,成为助推学生深入思考“利器”。
三、 精化课程提问
问题精化的过程中观察提几个问题,能让学生达到理解,避免课堂单纯玩不思考造成的效率下降问题。设计课堂情境中的问题层次,置于情节之中的特殊设定,例如将问题打包发布任务,这种任务就是由一组有关联的问题组成的,将问题放入虚拟的宝箱内,每层的问题根据课程的要求来设置,层层递进和精化,最后直扣核心知识点。然后由学生来回答,观察学生的回答问题的人数与准确率,将那些无人回答或者是回答正确率过低的问题筛选出来,对有问题的“问题”进行价值评估和判断,如难度过大、无效问题、无意义问题及时去掉。
发现错误,不断修正错误,同样可以将问题精化,并引向深入。老师善于从正向来引导学生思考,其实从反面即错误的纠正,同样可以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也是将数学与物理与光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光是玩,而是在玩的过程中思考,利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应用。如潜望镜的制作和手工无限翻魔方的制作,为什么不能达到使用功能,就要通过倒查的方式,将错误一一更正过来,找准哪个环节出现了错误,然后逐一改正。
不怕学生犯错误,或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是引导学生从错误的泥沼里走出来,再将问题精确地引导向不同的条件之间的关系、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学习利用已知条件推导未知条件,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新内容,这种对提出问题的改善和精化性处理,一直贯穿于课教学的始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对于学生而言,虽然只有一次正式上课的机会,但教师却因为追求教学效果,而不断地研磨,达到精益求精。一个数学老师可以代几个班的课,但课的内容却在不断地优化中。
四、 观察记录对比
通过对每节课的学生接受能力与听课效果的观察与统计,不难发现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学生听课效果的比较,发现学生在传统课堂与益智课堂的表现是迥然不同的。智慧课堂中问题——诱导式授课效果与传统课堂的比较如下:
(一)传统课堂
课堂角色:教师教,学生听;
课堂氛围:课堂非常安静,没有争论;
课堂效率:老师一人讲对多名学生听,效果参差不齐,老师很努力,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应和,效率较低;
听课效果:似懂非懂,兴趣不高。
(二)益智课堂
课堂角色:教师导,学生投入全身心;
课堂氛围:课堂热闹但有序;
课堂效率:学生从有针对性地自学到预设情景中训练、分小组讨论、玩益智玩具、参与益智游戏、不断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最终的答案;教师通过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成为益智课堂中的组织者与导演者,放手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争论到统一意见,给学生让出讲台,让学生通过观察,从已知的条件中探求未知的结论,效率较高;
听课效果:探究式学习,热情高涨。
总结:在益智课堂上,教师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联想提问、比较提问、观察提问等方式,运用问题——诱导授课模式,采用正面提问,侧面提问,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等技巧,开启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向学生提问、学生之间的互助性提问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讨论等多种问题解决方式,促进问题的理解,使其更容易被学生所认知。
(三)问题——诱导模式的三大关键问题识别
通过观察与总结发现,要抓住三大关键问题的识别如下:
1. 有价值的问题
有价值的问题,是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一定的深度及揭示事物本质及存在的关系的问题。而没有价值的問题,典型的特征只是对现象的重复叙述,并未就现象提出相关的问题,或者根本就不是问题;或者是对现象进行反问,并未涉及现象之本质,往往会因其过于肤浅,而无法引起被问者共鸣。
2. 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
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应该是有价值的问题,能诱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所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与热情,提出有价值的见解,准确的切入点引起学生个性化的认识与理解。
3. 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应该是紧扣数学情境的关键要点、关系明确清晰,建构逻辑知识体系、体会探究过程、开展探究活动、引导认知需要、兼顾差异性需要。
五、 “问题——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益智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均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将教学思维成功地转化成一个个精辟的带有引导性的问题,并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启发和点拨学生,使学生从迷惑中走出来,并建立“问题——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改善和精化所提出的问题,观察并将学生对问题的不同反应模式记录下来,不断地对精品课进行研磨和创新,以对七巧板教学问题的精化为例,学生对于七巧板问题的不同反应模式及精化过程如下:
问题一:大家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七巧板一共分为几块?
学生反应模式:不加思索,马上举手回答。
价值分析:过于肤浅,易养成学生思维惰性。
精化结果:去掉。
问题二:大家找一找看七巧板的家里有几对孪生兄弟?
学生反应模式:仔细比对,观察。
价值分析:引发学习兴趣,相同的图形归类。
精化结果:与第六个问题和第七个问题合并。
问题三:七巧板兄弟们站队型,他们先组成了一个长方形,你们能挪动一个人的位置,让他们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反应模式:先将七巧板拼成长方形,然后再尝试将他们变成平行四边形。
价值分析:用动手的形式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体会变化后带来的不同结果。
精化结果:保留。
问题四:七巧板兄弟来到大河边,为了过河,大家能帮助他们变成一条小船吗?他们必须找到一个梯形暗号,大家帮忙将梯形明显地标记出来吗?
学生反应模式:神情专注,捉摸怎么拼小船,小船拼好后,不断地在船身寻找梯形,并用笔画勾涂。
价值分析:培养动手能力、图形组合能力、认知梯形特征。
精化结果:可以分解成两个小问题。
问题五:过了河之后,大家能帮他们拆掉小船重新组成梯形站队通过敌人的封锁吗?在座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再来抢答问题。
学生反应模式:迅速拆分小船,尝试用七巧板拼成梯形、发现不同的拼法,讨论对错。
价值分析:培养图形的拆分能力、进一步熟悉梯形结构、观察边角特征。
精化结果:可以就梯形再进行变换。
问题六:由两个七巧板兄弟组成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要用布来给他们做衣服,布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呢?
学生反应模式:用重叠的方法找出两组一样的三角形,然后转换方向,拼出正方形。
价值分析:不仅要拼出图形,还要计算面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精化结果:可直接就面积提问。
问题七:假如上题的两个七巧板兄弟是哥哥,那比他们小的那对双胞胎弟能组成边长为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呢,正方形的面积又为多少平方厘米呢?
学生反应模式:比较两组相同的三角形,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大小关系,选择小的一组为计算对象。
价值分析:引发学生思考组成七巧板的图形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
精化结果:保留。
问题八:七巧板兄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他们想去的草原,那么大家能帮他们变成一个小屋,并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插入旋转的轴,让屋子旋转起来吗?
学生反应模式:用七块板拼成小屋,但对如何将小屋旋转起来,一筹莫展,多次尝试,都未能成功。
价值分析:学生已熟悉图形组合方法,但对于轴对称一无所知。
精化结果:问题过难去掉或由老师演示讲解,引出新概念及用法。
总结: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学生的反应模式,并及时地调整提问的方式,精化提问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及时将思考的结果反馈给教师,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提问的精化,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抓住学生专注力不长的特点,不断地用问题来提升他们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考,从而使益智课堂上的“玩”不再是单纯的玩,“问”亦不再是单纯的问,使类似七巧板等益智玩具成为教师手中的“魔法棒”,而“问题”则成为点石成金的“咒语”,有计划、有步骤地紧扣核心知识点,创造出“问题——启发诱导”式的崭新的教学模式。
六、 结论
在益智课堂上,提问的方式和技巧对学生的深度思考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价值的问题、难度适中的问题,会激发学生对问题深度探究的热情,促进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传统课堂角色的转换,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精化课堂提问,去除无效与无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成为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催化剂与导火索,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精化提問,打造研磨出更多的精品课程,摸索出一套对大多数课程适用的“问题——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彭花嘉.浅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17(11):191.
[2]宋樟兴.挑动数学的味蕾:浅谈益智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23):100.
[3]程永海.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方式研究[J].科普童话,2017(44):2.
作者简介:包伟标,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坪山区金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