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微课堂如何根据饲养目的引进蜂种

2020-03-25 11:53:42薛运波
中国蜂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意蜂蜂种蜂场

薛运波│文

饲养蜂群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胶等产品和扩繁蜂群、蜂种以及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等途径,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想达到饲养目的,必须选择优良蜂种,利用其有利于达到饲养目的的经济性状,提高蜂群的繁殖和生产能力。

在养蜂生产中,由于受蜜粉源和蜂产品市场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各地蜂场间饲养蜂群的目的有所不同,有的蜂群以生产蜂蜜为主;有的则以生产王浆为主;有的以生产花粉等其他蜂产品为主;有的则进行蜂产品综合性生产;有的以繁殖蜂群销售为主;有的以出租蜂群为农作物授粉为主;还有的以试验观测为主(如科研试验、蜂疗、地震预测、业余爱好等)。因此,要根据各自饲养目的,结合当地的蜂种血统结构和气候、蜜源条件进行引种换种。

不同的蜂种对于生产不同的蜂产品有不同的表现。如喀蜂采蜜量较意蜂高,而泌浆量较意蜂低;喀蜂泌蜡量较意蜂高,意蜂采胶量较喀蜂高;意蜂的某些品系产王浆量不仅高于黑蜂、喀蜂,而且还高于其他意蜂品系等等。但是在生产中多数蜂场利用的蜂种都是杂交种,虽然经过杂交使某些差异已明显缩小,但其生产效率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为此,要根据生产目的注意杂交种的选配。

1.生产蜂蜜为主的蜂场

应选择利用繁殖较快、采集力较强的杂交组合,根据当地气候和蜜源条件引进母本或父本,或者利用当地蜂群做父、母本,配制产蜜量较高的杂交种,如喀×意、喀×黑、卡·喀×意、黑×意等单交种、三交种以及双交种都是蜂蜜高产杂交种。

2.生产王浆为主的蜂场

应选择利用繁殖力较强、泌浆量较高的生产种或杂交组合,引进母本或父本,配制适应本地气候和蜜源条件、产浆量较高的杂交种(品系间或品种间杂交),如浆蜂×本意、浆蜂×美意、浆蜂×喀蜂、浆蜂×黑蜂等。越冬期较长的地方,可以配制本意×浆蜂、美意×浆蜂、喀蜂×浆蜂、黑蜂×浆蜂等杂交(正反交)种。

3.生产蜂花粉为主的蜂场

根据本地气候选择利用繁殖力较强、采集力较强的杂交组合,如喀蜂和意蜂、黑蜂和意蜂、意蜂品系之间的(正反交)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蜜蜂等。

4.综合生产蜂蜜、王浆等蜂产品的蜂场

应选择利用适应本地气候和蜜源条件、繁殖力强、易维持大群、善于利用大宗蜜源和零星蜜源的杂交组合,如喀蜂和意蜂、浆蜂或其他西方蜜蜂的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根据本地气候蜜源条件分别利用正交或反交)。

5.繁殖蜂群为主的蜂场

应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维持大群、抗病的杂交组合(北方蜂场要考虑越冬性能),如西方蜜蜂品种或品系间杂交的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以繁殖强群,有利于多分蜂。

6.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蜂场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采集力较强的蜂种,特别是为设施农业(塑料大棚、温室等)作物授粉时,宜选择利用定向力强,善于采集零星蜜粉源、节省饲料的蜂种,如喀尔巴阡蜂、卡尼鄂拉蜂、东北黑蜂、美意蜂等及其杂交种。

选择利用适合饲养目的的蜂种要抓住其主要有利的经济性状,兼顾其他经济性状,但不能过于求全。因为任何一个蜂种、任何一个杂交组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各种优点都具备,所以,只要在主要指标上达到目的,其他指标达到一般程度就可以了,如果有点不足之处只要不影响主要指标也可以利用。同时,还可以利用蜂种的其它潜在优点和间接优点来弥补其不足,如“节省饲料”的优点实际就是降低蜂群的消耗,等于增加产蜜量;“抗病”、“抗螨”的优点可以提高蜂群的内在质量,增强蜂群的繁殖效率和生产能力,同样也等于增加蜂产品产量;“越冬蜂削弱率低”、“善于保存实力”的优点,可以降低养蜂生产成本,实际是提高了蜂群生产的经济效益;所有这些都是非主要经济性状,甚至有些未列入选用蜂种的指标,但是在制定引种、换种方案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将其作为主要指标的组成部分考虑进去,以便对蜂种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平衡。在突出主要指标的前提下取长补短,进一步达到正确选择利用蜂种的目的 。

我国饲养的主要蜂种

澳大利亚意蜂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

澳大利亚意大利蜂(Italian Bee from Australia),由澳大利亚引入中国的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简称澳大利亚意蜂,俗称澳意。主要用于蜂蜜生产。

◎ 原产地

大洋洲原来没有蜜蜂,澳大利亚饲养的蜜蜂都是由欧洲引入的。1814年,欧洲黑蜂被带入澳大利亚,饲养于塔斯马尼亚岛,该岛已被划为欧洲黑蜂保护区;1884年,意大利蜂被引入澳大利亚,饲养于坎加鲁岛,第二年该岛就被划为意大利蜂保护区。除意大利蜂外,还陆续引进了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为防止蜜蜂传染病的侵入和传播,澳大利亚已立法,禁止从其他国家进口蜜蜂。现在,澳大利亚饲养的蜜蜂基本上都是意大利蜂。

◎ 引入历史

1963年,农业部由澳大利亚引进澳意蜂王60余只,分配给辽宁省蜜蜂原种场和江苏省吴县蜜蜂原种场饲养和保存。1974年5月,外贸部由澳大利亚引进澳意蜂王30只,分配给四川省和江苏省吴县蜜蜂原种场。1990年11月,中国蜜蜂育种考察组由澳大利亚赖斯育王场带回澳意蜂王50只,其中的20只为人工授精的种王,保存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

2000年4月,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由澳大利亚引进澳意蜂王50只(存活45只),保存于该所的育种场,当年即向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 形态特征

澳意蜂的形态特征与美意很相似。蜂王黄色,第6腹节背板后缘通常为黑色(即尾尖为黑色);雄蜂黄色,第3~5腹节背板后缘具黑色环带;工蜂黄色,第2~4腹节背板为黄色,但第4腹节背板后缘的黑色环带比美意窄,第5、6腹节背板为黑色。

◎ 生物学特性

澳大利亚意蜂的生物学特性与美国意蜂相似。蜂王产卵力强,卵圈集中,子脾密实度达90%以上。蜂群育虫节律平缓,群势发展平稳。在外界蜜粉源丰富时,蜂王产卵旺盛,工蜂哺育积极,子脾扩展的速度快;在炎热的夏季和气温较低的晚秋,也可保持较大的子脾面积。分蜂性弱,易养成强群,能维持8~11张子脾、13~15框蜂的群势。采集力强,善于利用大宗蜜源,但对零星蜜粉源的利用能力较差。在夏秋两季往往采集较多的树胶。泌蜡造脾能力强。繁殖期饲料消耗量大,在蜜源条件不良时,易出现食物短缺现象。性情温驯,不怕光,开箱检查时很安静。定向力较差,易迷巢。盗性强。易感染幼虫病。越冬期饲料消耗量较大,在纬度较高的严寒地区越冬较困难,以强群的形式越冬效果会好些。

◎ 生产性能

澳大利亚意蜂的产蜜能力较强,在中国华北的荆条花期或东北的椴树花期,1个澳大利亚意蜂强群最高可产蜂蜜40kg以上。产浆能力低于“浙江浆蜂”,但强于黑色蜂种,在大流蜜期,1个澳大利亚意蜂强群每72小时可产王浆40~50g,其10-羟基-2-癸烯酸(10-HDA)含量不低于1.8%。对花粉的采集量大,年均群产花粉3~5kg。因其在夏秋爱采树胶,因此可用其进行蜂胶生产。此外,澳大利亚意蜂还可用于为果树和大棚内的蔬菜和瓜果授粉。

猜你喜欢
意蜂蜂种蜂场
如何处理意蜂盗取中蜂群
蜜蜂杂志(2021年6期)2021-12-05 09:57:44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蜜蜂杂志(2020年2期)2020-12-02 23:34:34
详解意蜂盗劫中蜂之过程
蜜蜂杂志(2020年6期)2020-12-02 08:07:09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凶
中国蜂业(2020年1期)2020-01-14 01:09:02
意蜂蜂蜜和中蜂蜂蜜的区别
蜜蜂杂志(2019年3期)2019-12-30 10:25:52
蜜蜂育种中对种用雄蜂的培育
青年生活(2019年5期)2019-09-10 07:22:44
春季蜜源失收 转地放蜂步履艰难
中国蜂业(2019年6期)2019-01-09 06:10:25
种蜂王的选择
中国蜂业(2018年7期)2018-07-27 03:50:00
有计划安排蜂场确保稳产稳收
中国蜂业(2018年8期)2018-01-20 23:33:56
不同赤眼蜂蜂种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