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运动疗法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颈部不适的影响

2020-03-25 03:38司翔月钱菁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活动度颈椎颈部

司翔月,钱菁华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北京 100084)

WHO 的一项调查发现,亚健康状态颈部不适发生率相当高,全世界大约有30%的人会出现亚健康状态颈部不适。据统计,长时间低头伏案的工作者亚健康状态颈部不适的发生率比非伏案工作者多3~5 倍[1]。另有学者发现,亚健康状态颈部不适发生群体的年龄出现低龄化趋势,可在12~16 岁出现[2]。种种数据表明,亚健康状态颈部不适己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极大威胁。对于颈部不适,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理疗、按摩、制动等被动治疗方法,短时效果明显,但会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3]。

对于脊柱的稳定性的维持,Panjabi[4]认为,需要依靠3 个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包括中枢神经亚系(神经控制亚系),骨骼韧带亚系(被动亚系),肌肉亚系(主动亚系)。

悬吊训练法(sling exercise training,SET)是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由于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常用于运动员发展核心力量、提高肌肉控制能力、预防运动损伤的训练中,且效果显著。悬吊系统的特点亦适用于颈部稳定性训练及颈部功能障碍人群的康复治疗,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5-7]。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用悬吊训练的方法,对于亚健康状态颈部不适大学生进行训练,探究悬吊训练对颈部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北京体育大学招募16 名亚健康状态颈部不适的大学生,对其进行颈部功能的筛查,将符合条件的受试者确定为本研究的受试者。

入选条件:(1)年龄在18~24 岁之间;(2)症状条件:受试者仅自觉有颈部酸胀、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关节弹响的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可间歇性出现,也可合并出现,且任一症状持续3 个月以上。但影像学检查无客观阳性结果;(3)筛选条件:对受试者进行诱发性实验(臂丛神经牵拉实验、Jackson 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受试者接受的每一试验呈阴性;(4)VAS 疼痛量表分值为0~3 分,做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调查结果为0 %~20%。关节活动度至少有一个方向未达到正常范围,肌耐力至少有一个方向没有达到正常范围;(5)接受本疗法之前一月未接受其它方法干预。

1.2 研究分组

将选出16 名受试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实验组2 组,每组8 人。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组采用悬吊训练方法,实验周期为4 周;3 次/周。在实验前后对VAS(主观不适度)、ROM(关节活动度)、NDI(颈部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肌耐力、头颈部位置觉5 个指标进行测试。

1.3 实验仪器

SET 器材是由挪威公司研发一套悬吊系统,通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轨道固定滑动的范围;通过对悬吊绳索的长短进行调节和固定来调节悬吊的高低和距离,另外,悬吊绳索分为低阻力弹性、高阻力弹性绳和非弹性绳,可满足不同需要。悬吊带可分宽、中、窄3 种,用于不同部位;同时,悬吊系统也可结合其他设备一起使用,如结合平衡垫起到支撑作用。

1.4 测试指标

(1)主观不适度:采用VAS 颈部疼痛量表。受试者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记号,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2)颈椎活动度:关节角度尺进行测量。令受试者主动屈曲,后伸,侧屈,旋转,每个动作分别作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干预前后颈椎活动度的变化;(3)颈部功能障碍:NDI 量表。受试者按实际情况填写量表,计算出数值,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4)头颈部位置觉:测量中立位与重新定位后两点之间的距离。受试者坐在一个无支撑的椅子上,距离目标点约90 cm,在头部固定一只激光笔。使其目视前方,这个点定为中立位,再闭上眼睛,向4 个方向移动,包括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再回到中立位。每个方向测试3 次,每次记录下重新定位后与中立位之间的距离,求出平均值[8];(5)肌耐力:PILE 测试。测试屈肌耐力时,受试者平躺,将1 个0.5 Kg 的沙袋放在前额,头抬高10°并收下巴(双下巴),计算保持这个姿势的时间,60 s测试者叫停。测试伸肌耐力时,受试者俯卧,并将颈椎伸出测试床外,男性放2 kg 沙袋于枕骨,女性放1.5 Kg 沙袋于枕骨,记录保持这个姿势的时间,若超过180 s 测试停止[9]。

1.5 干预方法

(1)热身活动:悬吊颈带放置受试者枕部,受试者仰卧于悬吊颈带1 min,保持全身放松状态。(2)颈椎的开链训练:仰卧位,用无弹性悬吊带固定支撑头部,有控制的进行屈伸、侧屈和旋转动作,每个动作做到最大范围,并且在终末位维持2 s。每个动作做5 次为1 组,每次3 组,组间休息10 s;(3)颈椎的稳定性训练:仰卧位,有弹性的悬吊带固定支撑头部,腿下放一个瑞士球。治疗师用手轻微抖动吊带。保持头部姿势15 s,每周增加5 s,3 次/组,每次休息10 s,组间休息30 s。俯卧位悬吊方法同上;(4)颈椎的闭链训练:第3 周开始加入。仰卧位,悬吊颈带放置受试者枕部,宽带放置于肩背部,另两个悬吊带放于上肢近端,受试者微收下颌,后缩肩胛骨,使躯干抬起于宽带,悬吊颈带1~2 cm。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实验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处理,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进行处理,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悬吊训练方案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对照组4 周前后颈部各个方向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干预4 周后颈部各个方向活动度与4 周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受试者干预前各个方向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2 组受试者间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及右旋4 个方向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前屈,伸展2 个方向则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悬吊训练干预前后颈椎活动度变化[(),度]Tab.1 Changes of neck range of motion before and after SET intervention [(),degree]

表1 悬吊训练干预前后颈椎活动度变化[(),度]Tab.1 Changes of neck range of motion before and after SET intervention [(),degree]

组内干预前后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2.2 悬吊训练方案对颈部肌耐力的影响

对照组4 周前后颈部屈肌和伸肌的肌耐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干预4 周后颈部屈肌的肌耐力与4 周前相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伸肌的肌耐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然而,无论在干预前或干预后,2 组受试者颈部屈肌和伸肌的肌耐力差异均无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悬吊训练干预前后肌耐力变化[(),s]Tab.2 Changes of muscle endurance before and after suspension training intervention [(),s]

表2 悬吊训练干预前后肌耐力变化[(),s]Tab.2 Changes of muscle endurance before and after suspension training intervention [(),s]

干预前后比较,*P <0.05。

2.3 悬吊训练方案对头颈部位置觉的影响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干预4 周后头颈部位置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悬吊训练干预前后头颈部位置觉变化[(),cm]Tab.3 Changes of head and neck position sensebefore and after SET intervention [(),cm]

表3 悬吊训练干预前后头颈部位置觉变化[(),cm]Tab.3 Changes of head and neck position sensebefore and after SET intervention [(),cm]

2.4 悬吊训练方案对主观不适度的影响

对照组4 周前后颈部VAS 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4 周后颈部VAS 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受试者干预前VAS 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 组受试者VAS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悬吊运动疗法疗效优于空白对照组,见表4。

表4 悬吊训练干预前后VAS 评分变化[(),分]Tab.4 Changes of VA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SET intervention [(),points]

表4 悬吊训练干预前后VAS 评分变化[(),分]Tab.4 Changes of VA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SET intervention [(),points]

组内干预前后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2.5 悬吊训练方案对颈部功能异常的影响

对照组4 周前后颈部N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干预4 周后颈部NDI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2 组受试者NDI 评分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悬吊训练干预前后NDI 评分变化[(),%]Tab.5 Changes of NDI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ET intervention [(),%]

表5 悬吊训练干预前后NDI 评分变化[(),%]Tab.5 Changes of NDI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ET intervention [(),%]

组内干预前后比较,*P <0.05。

3 讨论

3.1 不同治疗方案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4 周后,实验组所测各个方向颈椎活动度与干预前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干预后,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颈部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及右旋的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悬吊运动疗法疗效优于空白对照组。

有文献将将颈痛患者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发现颈痛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在伸展及旋转方向受限明显。且在不同干预治疗后,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都有明显改善[10-11]。

悬吊系统悬吊运动疗法的优点在于消除了重力影响,故能使受试者进行轻松、有效的控制运动,让受试者主动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其提供的不稳定因素又使受试者在运动中加强控制,从而关节逐渐活动到最大范围。

3.2 不同治疗方案对肌耐力的影响

4 周后,干预组屈肌肌耐力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颈痛患者多存在颈部肌耐力减弱。疼痛会导致颈部肌肉保护性痉挛,以及痉挛后局部肌肉循环减慢,血流量降低,开始无氧代谢,最终导致肌肉耐力下降。近年来也有许多研究通过不同干预手段进行肌耐力训练以改善颈部功能[12-14],且效果明显。通过改善和提高颈部肌肉协调能力,肌肉耐力以及通过渐进负荷增加颈部肌肉力量,可缓解受试者的颈痛情况。悬吊系统将以上几点综合起来,将受试者置于悬吊系统提供的不稳定环境中,通过颈部肌肉协调发力,尽量维持较长时间的同一静态姿势,从而提高稳定性及肌耐力。而悬吊训练干预组的伸肌肌耐力没有明显改善的原因可能是在测试时,多数受试者都可达到标准,即180 s,故只记录180 s,而无法记录前后两次差值。

3.3 不同治疗方案对头颈部位置觉的影响

4 周后,实验组及对照组所测4 个方向的头颈部位置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样,两组在干预前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颈部周围的感受器与前庭和视觉系统关系密切。由于疼痛造成的干扰会导致传入信号的改变,从而影响感觉运动控制。因此,颈痛与头颈部位置觉,眼部运动控制及平衡的维持有关,且与健康人群相比,颈痛患者的头颈部位置觉较差[15]。悬吊系统提供的"不稳定因素"迫使身体不断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从而不断募集不同的运动单位,不断提高本体感受性功能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而本次实验没有体现本体感觉的明显改善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此次训练时间较短,不能达到明显改善的效果。

3.4 不同治疗方案对主观不适度的影响

4 周后,实验组所测VAS 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4 周干预后,VAS 疼痛分值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悬吊运动疗法疗效优于空白对照组。

悬吊训练可以通过主动训练和被动治疗,可增强局部肌和整体肌的肌力和肌耐力,训练感觉运动功能,放松肌肉,增加关节活动度。从而纠正颈椎的生物力学紊乱,恢复其静态及动态平衡,改善颈椎各关节功能,保持颈椎的稳定,缓解对颈椎周围肌肉、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压迫和刺激,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5 不同治疗方案对颈部功能障碍的影响

4 周后,对照组前后所测NDI 分值差值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治疗前后所测NDI 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验前后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通过4 周悬吊训练,头、颈、肩部不适症状减少,颈部功能初步改善,受试者在生活中可以更从容地参与社会活动。虽然在干预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后实验组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有所下降,症状有改善。

周悬吊训练能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颈部不适大学生的颈部旋转及侧屈活动范围,减轻主观不适程度,并对颈部屈肌耐力以及功能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活动度颈椎颈部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造出一个天鹅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