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摘 要] 幼儿歌曲弹唱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如何牢牢围绕着就业导向,根据学前教育岗位需求,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歌曲弹唱方面存在的不足,探究出相对应的方案和策略,解决学生学习歌曲弹唱中面临的难题,是一线教师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关 键 词] “望闻问切”四步法;有效策略;中职;幼儿歌曲弹唱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5-0082-02
幼儿歌曲弹唱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各学校基本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围绕幼儿园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规律确定本课程的结构。然而,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生目前在幼儿歌曲弹唱方面不容乐观,主要存在:(1)弹唱技能掌握不够牢固;(2)理论掌握不够扎实,弹唱方法缺乏;(3)在幼儿弹唱教学中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很难满足幼儿园日常常规教学需要的问题。针对以上突出问题,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用于幼儿园一日常规环节衔接分类的曲目
现阶段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歌曲弹唱教学,在技能考核、竞赛比武、幼师资格证考核等方面,都只注重技能的运用而忽视了它的美育功能。很多时候只要考核者会弹唱曲子,会教授儿童演唱即可,很少有学校或教师注重它在幼儿园一日常规环节中的穿针引线作用。根据学生在幼儿园见习的反馈,我们可以把一些曲目按照幼儿年龄大小、认知能力、心理发展水平、幼儿园一日常规环节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曲库供学生练习使用,见下表。
这种模块化、表单式的资料库,既简单又实用,对创建常规教学、调整情绪、培养习惯、相互合作等方面有着绝佳的优化作用,大大降低了毕业生入职的困扰。学生在顶岗实习、全员化技能考核、幼儿园面试、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都能信手拈来。
二、日常教学中运用“望闻问切”四步法
众所周知,“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气;问,指了解症状;切,指摸脉象。幼儿歌曲弹唱教学借用此法,目的是改变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克服自弹自唱过程中声音发抖、手指僵化、口手不一、思维空白等现实问题,让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达到自如演唱,声情并茂地传递情感的结果。
弹唱中的“望”是指观察曲谱。在回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见到老师就容易紧张,见到琴键就想试试发音的“坏习惯”,没弹几个音就发现不是组别找错了,就是伴奏音型不合适,最严重的是弹断从头开始。这样对于音乐的连贯性、完整度来说,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学习初期,教师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技能素养,在弹琴演唱之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看看作品的风格、调式结构、歌词大意等,即便是练习较为熟练后,也要有从头开始的心理准备,在钢琴边调整好坐姿,深吸一口气再开始。这样做往往能事半功倍。
弹唱中的“闻”是指听音响效果。好的歌曲伴奏编配要符合音乐的特点。比如:幼儿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耳闻则诵的作品,由于它轻快的节奏,被广泛采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四二拍的歌曲,用拟人的手法活泼地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舞蹈时,小熊憨厚、可爱的表情和洋娃娃欢喜、快乐的情绪。然而,我们学生在学习初期,因为对作品风格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对钢琴的键盘不是很熟悉等原因,不能熟练运用半分解和弦、全分解和弦或增加和弦外音等方法为歌曲配伴奏。整首曲子往往是柱式和弦伴奏一弹到底,使得音乐的流动性降低,舞蹈性不强,音乐的色彩不能很好地体现。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學过程中,注重“闻”的指导。给出其他伴奏支体的示范,让学生听音乐感觉,看哪种伴奏方式更适合作品。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将这些感受融入音乐中去,甚至还会创作出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走向深度学习。
弹唱中的“问”是指同学间的相互学习。为了相互监督和快速提升弹唱水平,我们可以给学生分配适合彼此的学习伙伴。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左右手相互配合练习,相互询问,增强学习兴趣,还能编创律动,为儿歌弹唱添砖加瓦。与此同时,这种互助式的学习还能起到相互督促、相互比拼的作用。同伴一起的回课成绩直接转化为学分,孩子们在与人合作中体会着成长与快乐。
弹唱中的“切”顾名思义就是执行实施。前面几步的铺垫,学生了解了风格特征,选好适合的伴奏型和表演方式,就可以一试身手。这样有的放矢的行动,容易增强自信心,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教师在辅助学生巩固这些成果时,可以不定期地搞一些练兵比武,变化考核场地、增加观众等方法,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让所学更扎实、更稳定。
三、实习时做好场景模拟和训练
(一)项目教学目标提前定向
项目教学模式中应用于幼儿歌曲弹唱的教学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多采用教授+练习的方法,并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从而影响了课堂效率。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相互的指导与纠正中正确使用发声方法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创编合适的律动,指导学生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幼儿新曲的弹唱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规定的内容快速制定课堂计划,根据现有的道具加以合理利用。其次,帮助学生根据曲拍的特点以及音符彼此之间的时值关系整理出曲子的节奏,并让学生以拍手、跺脚的方式来掌握曲子的节奏。最后,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教法,在限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合作。
(二)熟练掌握幼儿园一日常规环节
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中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它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表明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很多研究表明,年龄越小,行为的可塑性就越强,动力定型就越容易。所以,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中职生来说,熟练掌握一日常规和环节衔接教学是一门必修课。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一日常规流程的梳理、背诵、模拟场景演练等手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幼儿课堂教学”等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幼儿歌曲弹唱课堂知识的转化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从事幼师岗位。
(三)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全面的职业素养。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一是加强课堂教学,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三是做好幼儿园实习实践活动等。
幼儿歌曲弹唱作为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开展相关课程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需求,采用闭环式实训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持学生开展见习、实习活动,从而综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各项能力,帮助其在社会中更好地就业。
总而言之,无论是课程的设计者还是实施者,教师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改变传统单一的技能学习模式,以情景教学为手段,遵循目标、教学、测评的一致性原则,提升教学质量,为中职学生终生发展铺平道路,从而打造优秀毕业生团队,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建立学校的品牌特色。
参考文献:
[1]史韵婷.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J].求知导刊,2017(35):114.
[2]张家田.构建合理优化的幼儿歌曲弹唱与歌表演“以赛促教”教学实践课程体系[J].山西青年,2018(12):47.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