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其育人机制相对以往职业教育有很多不同点,现代学徒制学生评价体系也不能完全套用原来的评价体系。本文就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评价体系的进行了分析,根据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现代学徒制多元学生评价体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学生评价;多元化
一、绪论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以企校合作为前提,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特点是“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1],现代学徒制学生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双重身份。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评价体系虽然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方面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相关特点,但依然存在特色不突出的问题,而针对现代学徒制这种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定义、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学生评价体系也应该有所变化,才能体现现代学徒制的特点,有利于现代学徒制学生的培养工作。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特点和主要问题
(一)评价标准适用普通在校生培养标准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是以在校生的学习模式制定的,学生们的学制普遍采取两年半在学校学习,半年企业顶岗实习。因此,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是适用于在校生的,考虑到是“学生标准”而不是“学徒标准”,它符合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但不一定符合企业培养学徒或员工的标准。现代学徒制学生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双重身份,进入现代学徒制的学生要面临“学生标准”与“学徒标准”的双重考核评价。显然,套用普通高职学生评价标准不仅不合适,而且偏离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得到的评价结果自然不能反映学徒制学生的真实情况。
(二)评价内容侧重学生专业知识
评价学生往往容易先入为主的去考虑他的专业知识,并且简单的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职业能力就一定强,造成的结果就是“关照课堂内容,遗忘生活世界”[2]。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迭代造成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的实际岗位要求相脱离,学生们在顶岗实习或者工作的实习期往往需要重新学习相关的岗位專业知识;另一方面,学生的评价内容仍然是校内传统模式占主导,以专业知识评价为主,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较少,并且由于缺乏工作岗位的直接锻炼,更是缺少职业能力评价。
(三)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多元主体
评价学生考核评价主体依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第一,学生的在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第二,虽然在专业课的项目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中加入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但是最终的学生学业评价依然由教师评定。总的来说,评价主体依然较为单一,缺乏学生、家长、企业师傅、学校、企业、行业组织等评价主体的参与,这与现代学徒制学生的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双重身份、“学生标准”与“学徒标准”的双重评价要求有很大距离。
(四)评价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在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方法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课程考试,然后每个学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首先,这是参照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以知识为核心,并将各项指标全部量化,弱化了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等指标在高职学生评价中的核心地位;第二,这本身就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评价结果虽然可以一定程度的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但是对于学生在学习或者工作过程中的体验、积累、反思和改进的作用不是很大。
三、现代学徒制学生评价的探讨
(一)现代学徒制的涵义和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3]。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现代学徒制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既是企业的学徒,又是学校的学生;第二,现代学徒制教学具有双主体,学校和企业同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学主体;第三,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都承担了教学的任务,实行双师资培育;第四,在教学、实习、实训和工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标准,实现了教学过程双控制;第五,学校和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相互服务共同获利,同时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二)多元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探讨
多元化学生评价是指不单纯采用标准化测验,而是采用多种途径,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系列评价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评价上的反映[4]。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问题、引导讨论、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也不再只是背诵理论、练习解题技巧,而是在互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力,分别是: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和自我智力,每个人的擅长领域是不同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多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并且可以允许在别的领域的优秀表现弥补和代替其它领域的不足。
现代学徒制的工学交替,课程教学改革中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都深刻的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学生评价上也应该多元化,更加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内在兴趣、意志的激发,智力的发掘,职业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原因,现代学徒制学生评价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需要加以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和有助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现代学徒制多元学生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标准结合学生标准和学徒标准
考虑到现代学徒制学生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双重身份,因此,进入现代学徒制的学生仅仅以学生标准去评价肯定会以偏概全,应该结合“学生标准”与“学徒标准”的进行双重标准评价。一方面,现代学徒制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主要按照学生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学生在企业的工作主要按照学徒标准进行评价。然而,这两方面不能简单的进行割裂,首先,在学校学习期间也包含实训等企业工作因素,在企业工作期间也会安排一定的专业学习;其次每个学期企业工作和学校学习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因此,现代学徒制学生评价标准应该结合学生标准和学徒标准,并且根据每个学期甚至每门课程在学校和企业的时间比例动态调整。
(二)评价内容涵盖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基于现代学徒制学生的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特点,那么评价一名现代学徒制学生能否达到毕业标准,是否培养成才,并符合专业岗位的要求,就要求评价内容既包括专业知识,又包括职业能力的内容。评价内容从包含专业知识的综合素质评价出发,根据现代学徒制学生的特点还要加入任职资格、职业素质、职业生涯管理等职业能力评价。从而构建以岗位为核心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评价内容,培养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积极性、团队意识、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
(三)评价主体由单一主体迈向多元主体
现代学徒制学生评价中,评价包括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指参加评价的组织或个人,客体则指的是被评价的现代学徒制学生。既然评价客体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那么评价主体必然包括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教师评价侧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企业师傅侧重与学生的岗位操作和职业能力。然而,多元化主体还应该包括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个人以及学校、企业、行业、社会教育研究机构等组织,只有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并强化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使学生从被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才能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现代学徒制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四)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的评价,它注重及时反馈,用以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5]。推广而知,在现代学徒制学生评价中,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项目测验、工作现场检查等各种测验之外,还有分享学习和工作心得、讨论等策略。这意味着在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动态地评价,让学生在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让教师、师傅和学生本人知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学、做的改进提供依据。当然,终结性评价也是必要的,它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学业表现和职业成就,开展评优奖励,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以后学习方向和职业目标。因此,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必须并且需要强调评价的反馈。
五、结语
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特点和主要问题的梳理,根据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点,结合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构建现代学徒制多元学生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结合学生标准和学徒标准,评价内容涵盖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评价主体包含多元主体,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探讨和开展现代学徒制学生评价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06020.htm,教职成[2014]9号.
[2]壮国桢.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学生评价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0,(9):7072.
[3]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4]蔡永红.对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5):3437.
[5]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3(03):4751.
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现代学徒制多元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JGZD201802);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001303007)
作者简介:范启亮(1984),男,汉族,江西宜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為自动化技术,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