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摘要:校企合作是中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有效方式,也是职业院校改变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对人才要求的重要契机,音乐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技能水平,更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学生未来工作做准备,因此音乐课的开设要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根据所学专业和学生需求开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 校企合作 音乐教学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職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也明确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目标原则、实施主体、合作形式、以及促进措施和监督检查。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中更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因此建立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院校音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儿童唱歌及审美情感,不达到这一目标的音乐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1]中职音乐课的开设也遵循了这一观点,将音乐课分为两类,公共课和针对特定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公共课的开设主要以音乐赏析课为主,是面向所有在校生开设的一门美育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课主要面向幼教学生,包括理论和技能两方面的课程,理论课程主要为乐理、视唱练耳等;技能课程为声乐、舞蹈、钢琴、即兴伴奏、弹唱等,少部分学校会根据教师所学专业开设相应器乐课程如古筝、竹笛、吉他等。
(一)对音乐课重视不够,课程缺乏连贯性和针对性
中职院校对于公共音乐课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出现任课教师由没有音乐专业背景教师来担任的情况,课堂教学多表现为照本宣科,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少对音乐本体的赏析和自身对音乐的鉴解,不能明确指出所欣赏音乐的类型及特征,导致与学生的情感共鸣缺失,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这都造成了公共音乐课授课效果不理想。
专业课往往表现为各门课程相对独立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忽视了学生的逻辑顺序和对个体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声乐课程多以大课形式进行,没有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专业进度进行分组,导致教师对学生声乐专业缺乏针对性指导,致使学生声音概念模糊,声乐练习缺乏明确目的性,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不统一。歌曲的选择多以美声或民族歌曲为主,没有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幼儿歌曲学唱明显不足;钢琴曲目的选择单一,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音阶指法练习枯燥教学内容固化,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伴奏曲目缺失;舞蹈课练习基本功时间多被形体、礼仪等内容占据,学生往往缺乏系统的训练,没有对同学进行单独成舞的辅导,学生舞蹈创编能力与意识较弱。
(二)教材选择不合理,知识更新速度滞后于企业实际需求
目前职教教材还存在品种数量过多、质量参差不齐、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此外,由于部分参与教材编写的人员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教学知识,对教学方法一知半解,导致许多教材知识内容陈旧过时、编排结构缺乏条理、逻辑叙述较为混乱,甚至出现一些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和错字病句。更为严重的是,相当一部分教材照搬普通高校教材,尽管采用了“项目”“任务”的形式,但许多都是由原来的章节转换而来,并未真正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改造。[2]
就音乐教材而言教材曲目陈旧,没有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储备量,欣赏教材除必要的经典曲目外缺少反映当下学生现实生活和情感共鸣的曲目,教材设计缺少实践环节,缺乏启发性。声乐教材中意大利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段及过多的民族声乐歌曲与幼教专业不符有照搬高校声乐教材之嫌,适应幼教岗位的儿童歌曲明显不足,声乐理论篇幅过长,缺少对幼儿歌曲演唱方法的介绍与指导,乐理教材没有考虑与相关学科的衔接,致使学生反映乐理课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技能课的正常进行,视唱教材的选择没有针对性,教材中繁难条目过多,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专业教师缺乏梯队建设,对企业一线专家型教师引进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
中职院校青年音乐教师大多为音乐院校或师范类院校毕业生,拥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音乐院校毕业教师专业技能突出,但缺乏幼儿教育相关理论支持,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专业水平因材施教;师范类院校毕业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在上课时能够合理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课堂气氛良好,学生反映积极,但也存在专业技能相对薄弱,舞台演出经验缺乏的特点。中职院校音乐教师断代现象明显,老教师经验丰富,但所教科目和课时量普遍较多,专业教师担任行政职务现象普遍,导致对年轻教师教学缺乏系统性指导;青年教师有强烈的教学热情,但教学效果较有经验教师还有不少差距,课堂中往往表现为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各环节衔接不够流畅,处理突发事件缺乏经验等情况,同时中职院校青年教师往往兼任行政事务,不能将工作重心完全落实到教学上,多方原因导致音乐教学队伍梯队建设缓慢、断层问题明显。
中职院校音乐教师总体授课水平能基本满足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对高年级和即将工学交替班级的针对性教学薄弱。由于学校体制机制的原因外聘教师福利待遇难落实,同时因编制等问题导致来自企业的优秀教师得不到重视,课程开设虽对学生能力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在学校很难得到校方的认可和广大任课教师的推广,多种因素导致企业一线教师“引得来,留不住”的局面产生。
中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定位不清,认定方式缺乏科学规章制度,导致有些教师将“双师”与“双证”等同,更有部分教师考取的职业等级证书与所教专业和所学专业不符,但扔就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的局面产生,这严重打击了“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在教师群体当中的公信力,与此同时有些教师拥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贴近,但因为是非编教师某些指标与学校要求不符而被无情挡在“双师型”教师门外,种种原因导致虽然学校拥有“双师型”教师,但依旧不能给学生带来知识结构性改变。
二、音乐教学改革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策略
(一)重视学生教学实践和校内实践
建设幼儿园仿真实训室,给学生创设全方位、多感官的情景体验。通过小组情景互动的方式重现幼儿教师日常上课情境,模拟真实上课环境,创设真实教学场景。具体表现为每组找一位同学扮演教师,并通过交替轮换的方式感受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师通过随机创设教学情景以此锻炼学生处理教学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真实问题的发生和解决了解儿童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同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在相互交流中指出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问题,学习别人长处,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促使学生迅速适应幼师的职业。
强化和重视试讲的作用,试讲是提高学生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些教师认为试讲效率低下、学生完成度难以保证而忽视了试讲,但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除必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更强调对幼儿教师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处理教学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因此试讲就成了学生“实战练兵”的重要手段。具体方法为:在试讲前先由学生在幼儿园教材中确定试讲内容并撰写教案,以小组为单位互评教案,并根据建议作出适当的修改,修改完毕后交由任课教师审阅并完成最终教案修订。初次组织学生试讲,模拟突发问题,并依次轮换角色,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互评课程优缺点以及提出改进方案。学生在总结第一次试讲经验后,通过改进课程完成第二次试讲,并以班级为单位评价总结,最终达到试讲效果。通过“撰写-修改-再修改-试讲-评价-再试讲”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从“学讲”到“敢讲”最终到“会讲”的过程,让每名学生熟悉课堂的各个环节,初步掌握幼儿教学的技能和上课的技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进而提升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二)提高音乐课程连贯性,开发适应校企合作的课程
公共课应由音乐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通过小组备课的方式,统一上课内容和教学方法,规范音乐课教学,并通过审核课件和共享影像资料的方式,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最终使公共音乐课达到理想效果。
对于专业课的教学,应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将优秀幼儿教师纳入教学实践当中,吸纳一线幼儿教师加入日常的集体备课和课程管理中。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及时调整各科授课方法和内容,同时开设音乐综合素养课程,将理论知识通过乐器视奏和歌曲模唱的方式加以强化,突出理论知识的指导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巩固音乐基础知识,以试奏、试唱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的掌握程度对技能课学习的重要影响,进而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相关内容的转变。
开设音乐实践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曲目、制定排练计划、排演节目到最后的演出,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巩固所学音乐课知识,提升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在掌声和鼓励中强化职业认同感。聘请企业教师进行相关指导,让用工单位对学生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对学校的教学水平有更直观的认识和认同,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在学校的顺利实行。
(三)开发适应学生的校本教材,将企业教材纳入教材采购范围
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利于教师根据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和年龄特征,编写适合不同年级的音乐教材,同时因校本教材可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掌握程度灵活调整,避免简单知识的机械重复与复杂问题的过度解读,提高了任课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率,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尽快全面掌握。
将企业一线幼儿教材运用到学生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学生转换教学身份,变被动为主动,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者,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有助于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岗位知识要求,强化幼教专业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锻炼学生教学能力为日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中职院校和企业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采取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享资源等措施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师资和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的主要人力支撑,德国、新加坡规定“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必须满足在企业一线工作满五年以上,美国则要求,从高等工科院校毕业的人员如要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到高等师范院校学习一定时间的教育方面知识并取得相关合格证书才能聘为专职教师。[3]改变“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定期安排教师去行业企业一线工作,使教师熟悉所教专业的实际工作情况,熟悉每个工作流程,强化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将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列入年底考核计划,使赴企业锻炼学习成为职称晋升的必要要求。
鼓励教师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专家论坛、网络学习等方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兼职教师工资和待遇,对于有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落实学校相关待遇,作为兼职教师队伍要保证及时的更新,保证教学贴近企业工作,不断吸纳企业文化,对即将工学交替的班级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方式管理,真正让学生做到“从做中学,从学中做”。鼓励青年教师接受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允许青年教师在任教前三年采取企业与学校双方管理模式,将去企业学习、工作变成青年教师的常态,鼓励有能力的教师担任企业艺术指导,促进优秀人才的双向交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承担青年教师帮带工作,将指导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纳入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中。采用双导师制度,即具有高级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可聘为校内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聘请企业优秀教师作为校外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校外实践,同时减少青年教师不必要的行政工作,完善教师梯队建设,尽快培养出有教学和实践两方面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音乐教学只有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景与岗位需求、员工素养、一线环境的联系,才能让学生迅速适应将来的工作要求。中职院校只有突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培养工匠人才作为办校宗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中职院校学生更好的胜任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1]郭育寧.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J].艺术教育.2007,(11).
[2]方桐清.准确把握新时代“双师型”教师新要求[N].中国教育报,2019-03-26.
(课题来源: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编号:19SDJ150);作者单位:烟台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