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广大数学教师迅速展开核心素养理念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成了人们研究的“宠儿”。作为高中阶段的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广大数学教师认真落实核心素养理念,课堂教学要回归到数学本质,着力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导下,学生要形成六个方面的素养,这就有赖于教师在落实理念的过程中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在此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成为当前高中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开展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展开讨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文科学生对数学普遍有种畏难情绪,主要是由于数学本身具有较强抽象性,加之逻辑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学生缺乏这方面能力,学习数学知识时就像“无头苍蝇”一样,缺乏正确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情况,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在落实过程中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新课改教学理念影响下,高中数学教学在结构和内容方面与传统教学有了较大区别,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改变有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创新,使学生无法全面吸收数学知识;
2. 学生学习被动,缺乏独立思考能,喜欢依赖教师。在上述两个问题的影响下,学生无法深入学习数学知识,自然也无法形成较高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形成抽象思维,加深知识理解
高中数学教材知识是由一串串字母或是数学符号来构成,数学抽象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要想掌握好数学知识要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而掌握这门具备较强抽象能力的学科。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概念,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学知识,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实际上,符号并不单单只出现在数学学科中,还会出现在物理、化学学科,这就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讲解“集合”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先为学生讲解了集合的定义,即,某些元素的总体称为集合,然后告诉他们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在讲解完知识后,笔者说道:“同学们,这里有个集合A={3,17,24},那么,17、31两个数中哪个属于集合A中的元素呢?”学生在学完集合知识后自然就了解到17是正确答案。紧接着,笔者说道:“在今后的学习中,集合一般用大写字母A、B、C来表示,小写字母a、b、c等则表示集合中的元素。”集合是高一阶段的起始课程,学生从掌握集合概念开始就了解到高中数学知识可以由字母来表示,以此形成自身抽象思維,也为高中数学学习开了一个好头。借助于集合知识点的教学,笔者使学生意识到抽象素养在高中的重要性,有效地发展个体抽象思维的素养。
(二)开展数形结合,养成直观想象
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是解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在很多时候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即,单靠数学公式或知识很难算出正确答案,但如果根据材料画出图形就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因此,直观想象的培养非常重要。数形结合能够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有助于理解几何图形,形成三维空间直观能力,体会到数形结合在数学中妙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手段来展开数形结合教学,引导学生发展数形结合思维,形成直观想象素养。
在讲解“导数”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单靠知识讲解学生很难完全听懂,加之本部分知识较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借助于数形结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了解函数及其导数的图像关系,以直观的形式来了解导数几何意义等内容,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数学教材内容。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拓展了课堂学习思路,普遍认为能够快速、高效地吸收数学教材知识,进一步形成三维想象能力,增强自身的直观想象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学会应用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形成自身数学核心素养。
(三)注重规范运算,发展运算能力
在批改试卷过程中,学生总会在解题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运算过程不够规范,综合运算能力不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规范运算过程,培养他们逐步形成分析和计算能力,加强数学试题的训练,形成灵活、规范的数学解题习惯,促进自身数学思维的发展,拓宽数学学习视野,从而形成数学知识体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学习之中。在以上数学运算教学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运算习惯,从审题、解答和检验等多个过程来进行能力提升,形成良好习惯。事实上,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长期渗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从实际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运算能力直接相关。在日常做题训练中,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基础上要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掌握灵活的解题方法,注重从不同角度来解答试题。在每次考试后,教师要重视总结、归纳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以错题来帮助他们查找运算的不足之处,把运算能力的提升落实于每一次考试之中。此外,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解题步骤来求解,以规范的解题思路来获得解题分数,有效促进自身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
(四)开展数学推理,建构知识体系
数学推理是高中生要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推理分为两种形式,一个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类比,另一种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上面两种推理形式,运用推理的方法来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发展自身推理能力,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在日常教学过程,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使他们能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结合已有知识来进行推理论证,养成数学推理的思维。需要注意的是,推理过程往往较为烦琐,有时要用到好几个思路,教师要有耐心来启发学生,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在讲解“类比推理”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先为学生讲解了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紧接着引导学生根据等式性质来猜想不等式性质(如,a=ba+c=b+c,推理得到a>ba+c>b+c),再尝试把圆的定义类比到球的定义,这些都使学生意识到类比推理的重要性,感悟到新的推理思路和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共同体会到类比推理的定义,感受到类比推理过程的关键所在,形成综合推理能力,体会到等式到不等式的类比,感受到平面与空间的类比及后续要学的等差到等比的类比等等。在整节课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够独立完成类比练习试题,体悟类比思想,概括得到类比推理的方法。通过类比推理的训练,学生从内心认识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推理,掌握了类比推理的过程和步骤,认识到类比推理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有效发展自身数学核心素养。
(五)提升建模能力,形成建模意识
在大数据时代,数学建模能力是高中生所必须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点。在分析试题时,学生要根据题干信息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它,有效发展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数学建模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数学建模来让学生了解和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根据已知经验结合计算机技术来解决问题,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在一次函数建模中,笔者给出了不同身高男性体重表,要求学生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来建立恰当的模型,尝试找到体重与身高间的函数关系,写出函数模型的解析式。学生根据函数关系,尝试在图表中标出散点图,根据点的分布特征来考虑函数公式并刻画体重与身高的函数模型,然后选取其中的两组数据,运用计算机来求取函数解析式,观察函数模型与已知数据间的拟合度,从而发现拟合度较高,建立数学模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来观察图形变换,分析函数模型与图形是否相匹配,看能否可以得到其他函数模型,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知识的应用意識,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
(六)开展数据挖掘,提升分析能力
在信息时代,人们面对着海量的数据,这就要求具备较强数据分析能力。在数据分析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让他们有充足时间来思考、动手操作,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形成数据分析的能力。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推测,在一系列过程中形成综合分析能力。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课外新闻的数据借助相关软件来进行分析的能力,看分析结果是否与实际相吻合,有效发展自身分析能力。
在讲解“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的知识点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新闻素材,即,某市采取阶梯水价,居民在规定范围内用水m吨按照正常价格收费,超出部分按照另外价格收费。要想科学、合理地设置m值,如何来做调查工作。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就问题展开讨论,认为首先要以抽样调查方式了解本市居民家中每户的月用水量,至于样本容量,很多人认为数量越多越好,再根据所取得的数据来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整个数据处理的过程,亲自动手画频率分布直方图,以此完成样本数据处理过程,提升自身数据处理能力。
总之,数学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来展开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广大数学教师要把核心素养理念落实于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班级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课堂对话[J].数学教学通讯,2017(12).
[2]林轩.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探究[J].福建中学数学,2017(12).
[3]蒋平.浅议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数学之友,2017(12).
[4]吴钟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作者简介:黄巧玲,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