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萍
摘 要: 新课改是国家为适应时代潮流而推行的一系列教育体系改革。新课程出台之后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必须转变,摒弃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历史教学 教学观念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出台,对于老师而言既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又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在新课程要求下,部分老师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对他们而言,要改变多年来的教学观念是很难的。为了适应时代需求,老师们应该及时快速转变以往的观念,这并不意味着将传教式的以史论事教学模式彻底摒弃,而是把历史讲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发地动脑、动手,自主学习。教学观念的改变对以后历史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从注重学生的外在表现到深入学生的内在发展;从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转变为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从应试教学模式转化为开发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许能收获更多的惊喜,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一、新课程下教师们面临的问题
1.教学模式中的经验教学模式难以摒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理所当然地将自己视为课程教学的中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知识,特别是在历史学科中,知识只能由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上的单向传递,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的知识理论全部是老师自己的知识理论,完全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力与机会。在这样单纯为了应对考试的教学模式中,难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抑制学生的好学天性,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些教师由于观念陈旧,在课堂中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逼迫学生记住知识点,这种教学思想对学生的学习是弊大于利的,学生养成不思考的坏习惯,以致只会生搬硬套,没有自己的思考。这种历史学习方式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质量,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2.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都是一个老师、一本教材、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群学生,老师就是教教材、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学生就是跟着念、跟着晃的徒弟娃。特别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没有课外延展,全是书上写的东西,既没有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东西,又没有让学生学到真正的历史。加上历史书上繁多的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必背点,导致历史教学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历史课程教学没有趣味性,学生不爱学、教师不爱教的状态一直难以改变。
3.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沉闷氛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因为教学模式死板,导致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效率极低,教学氛围沉闷,毫无生机可言。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效率比较低。加上历史课程中知识点较多,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被迫无奈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难以专注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作为学生知识框架的扶正者和促进者。
1.在教学中将更多课外知识带入课堂
历史教学应该作为一个双边性质的教学活动,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将教材讲活,除了教学目标之外,又要不断纵向地做拓展深化,将课外的知识与书本上的知识有机结合,营造浓厚的能够反映历史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创造学生积极思考的机会,使学生自主学习。课外知识引入课堂,为高中历史教学增添了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到更多真正的历史知识。
2.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技术,将更多的教学资料全方位地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转递给学生。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主动学习历史,而不是等待老师教授历史。可以摒弃以往的教学方式,改用更灵活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每一个学生面对面交流。老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指导。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直面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指导,因此,在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们有必要改变以往惯用的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耍一些“小手段”,比如将历史史实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将历史上的史实与现代生活中的一些东西作比较,将历史中的一些生活习惯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做对比,运用诗词歌赋讲解史实,分析专家的讲解视频,在课余时间给学生提前播放相关史实、资料、记载等。这些轻而易举的“小手段”不花多少时间,却很有效。另外,还可以将了解高中课程外的知识点的任务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3.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任务中的课程是最基础的课程,但并不代表就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新课程要求老师“用”教材教,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应该融入教师的智慧,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再加工、精加工,还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养成、人文素养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应试教育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历史学科尤其需要创新精神,这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关键。
高中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着力于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开拓思维,没有任何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的环境。让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互相配合。具体的做法是:①多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做出合理解释,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②将课堂交给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积极发言,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说敢想敢假设,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认识,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辩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与权力。③鼓励学生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積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动手多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疑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要打破以往只能在教室里讲课的模式,走出教室,积极组织历史古迹的实地考察、调研、研究等活动,也可以组织辩论会对存在分歧的知识进行辩论,构建讨论小组分享学生自己学到的、了解到的知识与看法。还可以鼓励学生做事件调查活动等各种课上实践教学和课下实践教学。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亲自了解历史的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做出思考,教学更真实也更有趣味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动手。
5.改变传统的教学作业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业作为检验学生上课接受知识程度的常用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尤为重要。传统的作业模式通常是将书上的知识点抄录和利用书上的知识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背答题模板,但是在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这些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社会,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方法,改用下放研究课题的形式。将传统作业换成研究课题,可以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因为小组的课题不一样,可以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行为,因为课题难度更大,同学之间分工明确,网上查资料,调研问卷,并积极进行思考交流,统一小组内的讨论意见,最后分享课题的调研成果和总结本次调研活动的成果。课题调研活动能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利用生活,鼓励学生交流意见,让学生自主学习。
6.发挥教师的主导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将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就失去主导地位,相反老师的主导地位得到突出,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老师从烦琐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了,有更多的空间发挥才能和魅力,教師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拿出来分享,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教师的职责更多显现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
三、结语
在新课程要求下,高中历史老师们要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更新老旧的知识储备,转变以往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观念、教学理念,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新课程提供的基础教材灵活变通、积极延伸,设计更多的教学方案,灵活运用每一个机会,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提出问题,从课上被动学习转变为从课上到课下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赵娇.普通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6.
[2]马文平.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改变教学观念[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S2):150-151.
[3]汪国华,汪洁萍.让高中教师翩翩起舞——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1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