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泰国高中初级汉语综合课中的课堂导入

2020-03-23 07:11蔡玮玮
文教资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导入

蔡玮玮

摘    要: 课堂导入,是汉语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成功的课堂导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被老师吸引,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本文以《体验汉语》高中教材第3册为例,从直观互动和情景互动两方面展开讨论,提到多种导入教学方法及相应的案例,为泰国初级汉语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泰国高中    初级汉语    导入    體验汉语

一、课堂导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人的认知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阶段,徐子亮曾说:“汉语作为外语的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部分。跟言语感觉联系最为直接和紧密的是听觉、视觉和动觉,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知觉语言,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并融入和补充个体具有的知识和经验而形成的。”[1]汉语教学的基本阶段大概可以概括为展示材料、机械性操练、有意义的操练;半交际性操练、交际性操练等,展示材料与机械性操练都属于输入的过程,这一过程与感知密不可分,只有结合听觉、视觉、动觉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导入属于一节课刚开始的输入阶段,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是否成功,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汉语国际教师只有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精彩的课堂导入,才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明确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已有的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等。同时在情感上有利于学生主动吸收教师的信息输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正如C. Turney认为导入最重要的是在教授新内容的时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新内容的学习动力和好奇心[2]。

笔者在泰国大城府社那学校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期间,积极了解泰国各学校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现在课堂导入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未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导入或者导入与教学毫无关联,或者导入时间过长等,有的老师花了10分钟甚至更久用于课前导入,有主次不分、喧宾夺主的感觉。另外,还存在教师导入不符合学生兴趣等情况,没有兴趣就难以吸引学生,后面的课堂教学质量更难以保证。

二、泰国学生及教材特点

在有“千佛之国”称号的泰国大背景下,泰国人民向往安居乐业、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泰国教育部颁发并实行的教育政策是“快乐教育”政策,泰国学生无太大学业压力,多行为散漫,性格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且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表现自己,多才多艺,尤其喜欢绘画、手工和表演。

泰国一直以来都是汉语教师志愿者需求很大的国家,各学校使用的汉语教材多种多样,但是最具代表性也是专门为泰国学生编纂的泰语版教材是《体验汉语》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是在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与帮助下,由国际语言研究与发展中心专门为泰国高中学生编写的系列汉语教材[3]。高中版专为泰国零起点的高中学生编写,使用对象包括泰国中学10年级到12年级选修汉语课的学生,或16岁到18岁的汉语学习者,也可用于其他相应水平的汉语教学。《体验汉语》系列教材充分借鉴并应用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汲取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各教学法之长,注重本地化原则,针对泰国高中学生汉语学习条件和特点,以学生最熟悉和最重要的学校生活及相关社会生活为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在话题选择方面,趣味性强,且编有文化知识,话题丰富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第1课《体育馆怎么走?》话题为问路、谈论方向,第2课《你喜欢哪门课?》谈论课程且比较异同,符合学生日常的校园生活。第3课《你认识他吗?》和第4课《你的唐装真好看!》分别描述外貌及穿着,有着浓浓的中国元素。

该系列教材提倡体验式教学方法,创造快乐学习氛围,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同时注重知识与交际文化的结合,培养实用交际能力。例如第5课《王爷爷的狗》既讨论了家庭生活、宠物,又提到了王爷爷的爱好——京剧,从而引出文化鉴赏环节。第6课《运动前做做热身》提到身体的感觉及如何看病,第7课《我的电脑死机了》安排了如何求助、如何邀请他人,这些都与高三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第8课《网络购物》介绍了中国的淘宝软件及如何购物,甚至补充了中国的二手交易网站,教材课后任务安排为描述、评价自己的二手商品。不得不说,能预料到中国电商的飞速发展并将其纳入汉语教材的确用心良苦。第9课《今天我请客》学习了就餐用语、中国常见的菜品,课后安排了制作自己的菜单,这一练习与课文中的知识点相匹配,具有可操作性(泰国学校放学早,很多学生在夜市或者商场都有兼职,多以吃的为主),通过这种方式,于潜移默化中学生对比中泰饮食之间的差异。第10课《有趣的节日》课程安排大致在春节期间,对后期举办活动很有帮助。第11课《21世纪的新职业的优劣》谈论建议和意见,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提到了语言学习,最后两课正是高三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选择就业还是选择继续学习,贴近实际,利于交际性,练习形式多样化。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

“不管你在课堂上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材料、任务和练习,都必须有师生互动”[4]。最终,课堂导入实质上是一种课堂互动,可以概括为直观互动和情景互动。

(一)直观互动

1.实物导入法

运用实物法导入即教师在导入环节运用实物进行教学,这种方法直观、有效,适用于常见的、适合带入课堂的事物,尤其适合初级汉语水平的生词教学。在讲解第10课中的课文1《有趣的节日》时,会有“饺子、红包、对联”等词语,与其费劲地解释,不如大家一起包饺子或者老师包好带进课堂,或者向大家展示红包和对联等。具体如下:

师:大家新年快乐!

生:新年快乐!

师:拿出“饺子、红包、对联”等

2.图片导入法

有些实物也可以运用图片进行,但是很明显图片导入法的运用范围比实物导入法更广,此种方法应该注意图片的选择,我们应该选择适宜教学、看起来清晰明朗且风格一致的图片。可以选择打印纸质图片导入,也可以选择PPT等图片导入教学,对于初级汉语学习者非常实用。

如第1课课文1《体育馆怎么走》中提到了“体育馆、图书馆、运动场、食堂、艺术中心、邮局”等地点名词,我们可以运用学校地图或者学校对应地点的图片展示。具体如下:

师:这是什么?生:学校地图。

师:那我们现在在哪里?生:在教室。

师:那這是哪里?和老师一起说(体育馆、图书馆、运动场、食堂、艺术中心等)。

3.多媒体导入法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同时,各种网络学习资源纷纷涌现。对于教学而言,常用的多媒体方式为音频导入和视频导入两种。用音频作为媒介导入,能增强学生的听觉效应,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常见的视频导入适用于对话教学、话题导入,也适合文化课教学。播放视频导入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视觉效应,增强直观感受,启动积极情绪。如第5课课文2《王爷爷的狗》中的王爷爷听着京剧睡着了,他的狗因为王爷爷锅里的汤快烧没了不停地叫。所以也可以选择音频或者视频播放京剧进行导入。具体如下:

师:我们来看一个视频,这是……

生:京剧。

师:王爷爷也听着京剧。

4.动作演示法

运用动作演示进行教学,常用于动作性词汇或位移性词汇及某些语法点的讲解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要求教师动作演示到位,当然后期练习环节也可以运用。如语法点“动词+着”,具体如下:

师:刚才老师做了什么?生:老师放书。

师:老师放在哪儿了?生:在桌子上。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我们用“把”说动作。

老师把书放在桌子上了。

(二)情景互动

1.话题问答法

就某一话题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也是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汉语为初级水平的班级使用,就限定了教师的语言不可过难,话题也不宜太过高深。比如我们在讲解第10课中的课文1《有趣的节日》时,就可以采用话题提问的方法,问学生他们的国家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节目呢?也可以请学生来介绍。具体习俗等可以前期或者后期留汇报或者采访作业进行。具体如下:

师:现在是中国的春节,泰国都有什么节日呢?

生:水灯节/宋干节等等。

师:你们都做什么呢?

生:泼水……

2.故事/新闻法

故事讲解法或者新闻法导入对老师的要求更加严格一些,因为讲解话语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故事要吸引学生兴趣或者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负责故事讲解的人不一定是教师自己,也可以是学生。新闻法依据媒介的不同有的可以纳入多媒体法等。例如在讲解第10课中的课文1《有趣的节日》时,依据泰国课程的安排,第10课正值春节期间,可播放中国人庆祝春节的新闻等。具体如下:

师:现在是中国的春节,我们一起看看中国现在的情况。

生:好。

师:这个新闻都说了什么?

3.任务法(游戏法)

任务法可以说是游戏导入法,罗德·埃利斯总结说:“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已有的知识进行沟通,也能够促进他们的互动能力,任务能够使学生附带学习新的词法和语法,不是有意学习而是附带学习。”[5]《任务型》任务法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但是不容易控制时间,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课堂把控能力。如第7课中的课文2《中国的求助电话》,教师可创设情境,并给出中国的一些求助电话,如119、120等。设置任务要求学生选择正确的求助电话并进行简单的通话展示。具体如下:

生1:你好!请问是119吗?

生2:是的,怎么了?

生1:某某地方着火了,请快点来!

生2:好的。

(三)复习法

复习法简单直接,尤其上一节课与本堂课学习内容有联系时,可以自然而然地通过复习导入。例如第6课《运动前做做热身》第1篇课文的话题是去医院看病,之前学过“头晕、肚子疼、腿疼、咳嗽”等词,可以复习后进入课文。具体如下:

师:领读“头晕、肚子疼、腿疼、咳嗽……”

生:跟读。

师:巴差和都拉去了医院,他们怎么了?

生:生病了。

师:我们一起看看。

四、导入注意事项

(一)导入应注意相关性

教学生活应与学生息息相关,作为对外汉语课堂基本的教学步骤——导入自然要从学生生活出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用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例如进行“把”字句教学时,经常有老师举“把杯子放到桌子上”这类例子,如果例句为“小明把杯子放到桌子上了”。请问谁是“小明”?“小明”“小红”这些名字是中国学生做题时常见的名字,汉语老师受这一现象的影响,常常会说出这类名字作为例句的主语,但是这些名字不及学生自己的名字吸引其兴趣,而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可能会纠结“小明”“小红”是什么意思。

(二)导入情景应具典型性

在进行情景互动时,教师提供的情景应该具有典型性。例如讲解“激动”一词,教师举例“我一见到他就很激动”,甚至有的教师还配上了两个人见面的照片,但是这样并不能体现激动的意思,因为学生不能理解“我”和“他”的关系。可使这个例句更加情景化,更具典型性,“我和父母三年没见面了,当我在机场见到他们的时候,我非常激动”,这样“激动”这个词自然明了。顺利导入让学生理解后,再做其他类型操练会顺畅很多。

(三)导入应体现技能

语言课一般可以分为口语课、写作课、阅读课等课型,针对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材等。课堂导入万不可全部照搬综合课的导入,应注意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侧重本节课教学目标。

五、结语

目前关于泰国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的研究很多,但是针对泰国《体验汉语》系列教材的研究不是很多,关于课堂导入方式的研究就更少了。与一些教师进行访谈后发现,大家都意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但是具体如何操作还有很多问题,例如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应该如何导入等。

本文中提到的导入方法及举例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可以融合在一起使用,或者说同一个课文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导入。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导入方法,文中未能详细说明。希望以后能够通过实践收集更多的案例,对于导入的方法、技巧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C. Turney. Sydney Micro Skill[M]. Sydney: Sydney University Press,1981.

[3]国际语言研究与发展中心.体验汉语高中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5]罗德·埃利斯.任务型教学法新理念与国际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导入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导入的策略
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构建
如何打造有效的小学管理工作
关于中学语文“导入”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