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自然密语,蓄力生长需要

2020-03-22 19:44唐艳
教师·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种植活动自主探究

唐艳

摘 要:文章以“倾听幼儿内心需求,追随幼儿发展需要,做种植活动真探究”为思,从优化经验、顺应需求、鼓励思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对幼儿“无边界学习”理念引领下种植活动的开发与探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无边界学习;种植活动;自主探究;支持引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4-0117-02

一、优化经验,萌发探究动机

幼儿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逐渐认识与理解身边的事物,当其把基于不同经验所获得的点点滴滴知识融合起来的时候,意义就产生了。这些经验将构建幼儿的心理图式,或者说能促进幼儿对世界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会影响他们的思考和行动。

(一)关注已有经验,点燃探究热情

已有的直接经验或真实经验对幼儿早期的学习十分重要。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需要积累足够的经验来支持后续的学习。学期初,教师向幼儿宣布了种植的任务:“小朋友们,我们的种植地跟着班级一起搬家了,你们想怎么布置新的种植地?希望在这里种什么呢?可以先回忆一下,以前你们是怎么玩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幼儿们对给他们的这种自主权非常兴奋,纷纷大胆发言。“我希望看到小动物!”“我想种一些青菜!”“能不能泡一些种子呢?种子发芽多好看哪!”幼儿在经验支持与反复的思辨下与同伴讨论、交流、分享,燃起了在自然角種植、布置、探究的热情。

(二)选择有效途径,开拓学习思路

当幼儿饶有兴趣地探究自然物,却因知识量有限走入探究困境,无法有效开展学习、研究的时候,教师不妨推一把,适时帮助幼儿拓展学习思路,让研究能更加顺利地开展。例如,提供种植的相关视频给幼儿观赏;或邀请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园丁来园进行经验分享;也可以在语言区投放关于种植的绘本,帮助幼儿积累种植活动的相关经验,如有鲜明蔬菜形象的《一园青菜成了精》、趣味科学小实验的《胡萝卜和土豆大作战》,还有《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类书籍,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知识养料。这些学习资源的提供,为幼儿打开了探究思路,顺应了需要,可以让幼儿的种植活动探究之路走得更远。

(三)提供分享平台,支持资源共享

幼儿知识的习得很多时候是通过同伴间互相学习而获得的。在种植活动的探究中,教师可以提供幼儿间互相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支持幼儿间资源共享,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的组织中,幼儿可随时观察,随时讨论,不拘泥于时间和形式,可以和教师交流,也可以是各小组幼儿轮流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的已有经验。比如,种植活动还需的材料有:容器、桌子、养育箱、记录表等。往往在幼儿的交流中,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进一步挖掘,将幼儿的观察和课程有机结合,使幼儿的探索更有深度、广度。这也正体现了幼儿“无边界学习”的理念。

二、顺应需求,深化探究经验

种植地是幼儿自由探索、观察自然的一块宝地,幼儿园种植地创设应该让幼儿也参与其中,聆听幼儿的合理建议,创设真正符合他们期望的种植地。同时要激发他们自主创设种植地的欲望,使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描绘种植活动蓝图。

(一)创设环境,角落大变身

在创设种植环境时,教师应力求让“我的环境我做主”这一教育理念贯彻其中,把打造种植环境的权利还给幼儿,准备什么材料、怎么摆放、摆放选址等都由他们决定。幼儿拿起纸和画笔先画起种植地设计图纸。小小说:“我觉得需要大树枝。”多宝说:“我的小盆景可以放在窗台上。”朵朵说:“可以放像大1班种植地里那样的架子,能把植物放得高高低低的。”小黄说:“把我爸爸送来的三个装水果的白筐布置起来!”多多说:“轮胎当装饰,又好看又好玩。”心心说:“把种子装在透明的瓶子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为种植地创设构思、设计。幼儿使用空心砖作为围栏,增加种植空间;使用花架和筐,扩展空间;创设果实展览区、根茎观察区,丰富观察活动;使用轮胎的空间设置科探区;利用红酒盒放置器材,节省空间等。

(二)追随需要,实践大探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而种什么、怎么种,是幼儿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种植活动开展深入研究的切入点。幼儿教师应跟随幼儿放慢脚步,鼓励幼儿在亲身实践中静心探究。

(1)种什么?——教师在创设前让幼儿们共同讨论:种植区里你们想种什么?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用什么容器种?一开始幼儿们说种什么的都有:大蒜、菠菜、青菜,还有说种西瓜的。随后,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与自然物相关的书籍、观看视频资料等了解当季适合种什么,最后幼儿再决定到底种什么。

(2)怎么种?——现在的幼儿渐渐疏远了大自然,种植经验十分匮乏。如何来解决“怎么种”这个难题呢?教师们在鼓励幼儿初步了解相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幼儿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验证。幼儿准备好泥土、种植工具和种子等,探索起种植的方法。他们有的尝试土栽,有的尝试水培,还有的尝试移栽等。他们的经验来源于已有经验和调查中所获取的知识。在实践中,当幼儿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他们在小组里互相支着,共同协作,或请求教师帮助;当遇到意见产生分歧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幼儿自己的方式尝试,从而比较哪一种方法更有效。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大胆放手,不一味追求种植方式的唯一性和标准性,给幼儿充足的探索、验证、思辨的空间,让种植活动真正成为幼儿深入探究、学习的平台。在这过程中,幼儿的生活、劳动等技能得到发展,亲近自然的情感也建立了,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寻求答案,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一个小小的“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是需要教师仔细考量的,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教育时机,挖掘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将各类活动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关注管理,计划大落实

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管理种植活动的机会和权利,这一点尤为重要。对种植活动的管理不能仅限于几位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参与,这样有失公平。在幼儿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满足每一位幼儿参与的需要,制订种植活动实施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可以一起设计种植活动地图,划分四个区域,在每天的种植活动之前,制订管理计划,尽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计划包括:去哪个种植活动区域、和谁一起、照顾什么、怎么照顾、选择什么劳动工具等。在活动讲评时,教师对照种植活动计划图,让幼儿回顾自己管理种植活动的过程,并对活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幼儿通过活动前制订计划、活动中实践计划、活动后改进计划,逐渐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了管理能力。在幼儿参与种植活动时,教师应扮演好支持者的角色,在幼儿遇到困难时予以帮助,让他们的观察与学习能顺利进行。

三、鼓励思辨,支持探究行动

《指南》中指出,要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如何引导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深入探究学习?聚焦问题是种植活动探究的关键。探究式种植活动就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继而深入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点拨,幼儿深入探究的助推器

当幼儿的探究活动停留在表面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抛出问题,让幼儿想办法解决,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究。

在大蒜头种植活动中,幼儿总喜欢凑在一起比谁的大蒜头长得高,借这个契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对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于是,教师进行了点拨:“你们谁有办法知道最高的大蒜头到底有多高啊?”幼儿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用手指头量一下”“用尺子量一下”。幼儿开始探索如何用尺子测量高度。之后,教师又引导幼儿思考:“丽丽的大蒜比悠悠的高多少呢?可以怎么比啊?”幼儿摆弄着装大蒜的盆子,聪明的悠悠看到墙面上的纸板,把两瓶大蒜分别推到墙边,用尺贴着大蒜头的顶部,然后把尺的一端抵在纸板上,随即在纸板上画上一条横线,又用同样的方法用尺压着另外一棵大蒜的顶部画了另一条横线,此时纸板上的两条横线之间露出了明显的间距,悠悠激动地说:“老师,你看,他们就差那么多。”在教师的巧妙点拨下,幼儿居然能有这样的发现,表现出如此惊人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迁移,幼儿深入探究的加速器

当幼儿生成的问题有潜在价值时,教师应进行适当引导,将问题引向显性价值方向。也可以直接提出问题,鼓励幼儿,激起幼儿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使其养成多问、善問、会问的好习惯。

有一次正午时分,乐乐将自己的植物藏到了窗帘后面。教师及时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便请他介绍为什么这么做。乐乐自豪地介绍:“天气太热了,种子宝宝会晒死的。”听他这么一介绍,几个植物叶子打蔫的幼儿恍然大悟,纷纷效仿他的经验。可是植物很多,窗帘下面藏不了这么多,有的幼儿就将植物藏到种植地桌子底下,过了正午再搬出来;有的幼儿灵机一动,将植物藏到教室门口的大树的树荫下……幼儿通过自己的交流与尝试,解决了“太阳暴晒”的问题。那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不喜欢晒太阳呢?教师让幼儿们尝试站在“植物宝宝的角度”去了解植物,幼儿发现植物也分喜阳和喜阴的,于是他们给每个植物都建立了植物小档案。

(三)留疑,幼儿深入探究的延伸器

对幼儿生成的问题一时无法判断时,或当探索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时,可坦诚相告,同时建议幼儿把他们自己的问题运用表征的形式画下来,教师做好文字记录,师生共同对疑难问题探究解答。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查阅资料等去发现答案,也可留给幼儿一些时间,让幼儿带着疑问继续探究,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并随时报告自己的点滴发现。

在种植活动的探究学习的道路上,教师应始终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关注幼儿的内在需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能力、方式、习惯,支持幼儿深入探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引导幼儿勇敢设疑。应让种植活动真正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支持幼儿自主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虞永平.用“全收获”的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J]. 幼儿教育,2017(Z4):4-6.

猜你喜欢
种植活动自主探究
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种植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风景”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种植活动中迸发自主探究的火花
种植活动促进幼儿多元化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种植活动与教育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