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价值研究

2020-03-22 23:41薛庆云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武德学校德育爱国主义

薛庆云 桑 莉

(1.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018;2.福建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福建福州,350014)

一、引言

随着文化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演变,西方霸权主义试图通过对我国大学生的渗透和分化,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譬如2019年河南多名大学生遭境外间谍策反拍军事杂志挣“跑腿费”事件轰动全国,警醒我们当代大学生存在国家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民族精神薄弱等重大问题。如何对我国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摆在全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大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早就强调高校必须重视各学科各专业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用好课堂教育这个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调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主体部分,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每位高校老师的职责。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中华美德教育占了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华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练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里,涌现出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典范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中华美德博大精深,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本文以期探讨武术教学中将传统武术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价值研究,以弘扬中华美德。

武术也称“国术”,是我国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武术教学,不仅能够增强体质、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崇尚武德、热爱祖国、弘扬中华美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二、传承武术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武术教学,不仅可以传承武术文化,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和谦虚的品质。当今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家长和亲人的溺爱中长大,生活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的狭隘往往影响到同学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部分学生不合群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是目前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出学校德育的重要性,特别是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思想,更要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位置。而武术文化中的武德可以为此提供一条解决之道。武德就是武术道德,是武术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所有武术流派,都制定了戒条,约束门下弟子,教他们积善行德、行侠仗义做好人。俗话说“要学武、先学德”,传统的武德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以不恃强凌弱、尊师重教、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爱国主义等为主要内容的武德教育,[1]显然符合当代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这是对学校德育的有益补充。这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符合公民道德行为的价值标准。在学校武术教学时,应该把武德摆在首位,先进行武德教育,使学生了解武德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让他们认知和体会到学武是一种修为,即超越自我,厚德载物。武德的教育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布置学生课前去查阅武德方面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竞赛,使他们融会贯通武德内涵,成为有仁义之心、豁达胸怀和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人,真正做到“德艺双修”。[2]

三、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塑造学生顽强意志和果敢精神

武术教学,不仅有利于武术文化的传承,而且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抗压、抗打击能力差的情况,面对困难轻易放弃,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个性有很大的关系。如何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学需要思考的内容,而武术教学能为此提供解决之道。

武术本身是一种动静结合的运动项目,动作繁杂,对人的体力和脑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譬如武术的基本功,如柔韧性、步型、腿法、腾空等动作训练,需耗费一段时日;武术的静力性动作,一般枯燥无味,有利于考验学生的体力和意志力;倒功等项目,更是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锤炼。习武的艰辛在“三年小成,十年大成”“闻鸡起舞”等成语中都得到充分体现,只有磨去人的浮躁性情,技艺功夫才能长进。这就要求习武者须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武术教学,不仅可以铸造学生的意志品质,更能培养学生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从容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困难,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环境。只有通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艰苦训练,才能够磨练出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四、增强社会责任,强化责任意识

武术教学,不仅能够传承武术文化,而且可以加深学生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安定做贡献。在日常谈心中,时常有部分学生流露出对不法行为的深恶痛绝,但又苦于没有这份能力,不能做到“见义勇为”。有同学反映说自己是想管,可面对歹徒,尤其是穷凶极恶的歹徒,自己力不从心,只能是远远躲开,这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观。当然我们也并非要求学生,明知自己实力不如歹徒的情况下,就盲目冲上去和歹徒搏斗,这可能会给自己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伤害,同时也给自己家庭和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们更希望当代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更应该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所担当,不能对坏人坏事不闻不问,应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念圣贤书”等自私淡漠的态度。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之一。如果在学校开展武术课,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也符合“以德治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3]课上把武术的技击精华和技击战术传授给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擒拿格斗本领,真正做到“艺高胆大”,那么在他们走上社会后,能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敢说敢管,在保护自己不受侵害的同时,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义,维护社会治安,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政治站位

武术教学,不仅能够传承武术文化,而且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4]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学生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最根本的就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灿烂的祖国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和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中华儿女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光辉灿烂的历史,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赞誉,是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深厚积淀。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使许多国人开始对中华文化产生迷茫甚至怀疑,文化不自信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犹如没有根的树,随时有倒下和覆灭的危险。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四个自信”,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关乎中华民族的每个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才能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四个自信”是党领导人民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当前有些国人崇洋媚外、鄙视国家文化,这是文化不自信的直接后果。[5]而武术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和自信,更能引导学生培植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他们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尊严,为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六、培养不屈精神,重燃民族精神

武术教学,不仅能够传承武术文化,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武术从形成之日起,就蕴含着不甘屈服、自强拼搏的精神。武谚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要求习武者无论春夏秋冬,练功不辍,造就不屈恶劣环境、百折不挠的精神。[6]试想盛夏酷暑,仍挥汗如雨苦练不停;三九寒冬,仍冒雪迎风,苦练不辍,这样的气魄,是何等的坚忍!早在数千年前,《易经》中就指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武术流传千古,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光辉写照之一。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个人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兴旺发达。

通过武术教学,学生可以知道,多少武林人士,如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擂台比武的霍元甲、革命女侠秋瑾、大刀侠士王五等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洗刷“东亚病夫”之耻辱,经过长期艰苦、百折不挠的斗争,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的正义之歌,更要让学生懂得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宝,中华民族能在世界上扬眉吐气,来之不易,是多少人用生命拼来的。

七、结语

武术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有着其他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学校应把武术课放在一个比较突出的教学位置,在教学中融入高校思政内容,真正做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教育功能。在学校中大力推广武术运动,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塑造学生顽强意志和果敢精神,有助于增强社会责任,强化责任意识,还可以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培养不屈精神,重燃民族精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更使学生学会锻炼的方法,在生活中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达到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目的。

猜你喜欢
武德学校德育爱国主义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