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岩
(福建教育学院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025)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能够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对幼儿智力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人员,同时是一名曾经的幼儿家长、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福幼二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活动的实践者,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笔者对福幼二园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做法进行了观察与思考,认为其阅读笔记在幼儿阅读能力培养中的运用很值得推广。
阅读笔记是人们在阅读书或文章的过程中把需要记录的,或有待查证的,或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以及阅读感想以书面形式进行记载的一种文体。[1]做阅读笔记能够帮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或阅读之后对书中内容进行梳理与思考。幼儿倘若能够学会记录阅读笔记,在此过程中就能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实现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成年人或是中小学生,但凡具备一定识字量并掌握了基本书写技能的人都会说、会做笔记,只是有详略之分、好差之分,但对于年龄偏小、识字不多的幼儿园小朋友来说却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对此,福幼二园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方式,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智力发展的特性,不同年段采用了不同的笔记形式。
小班的幼儿处于3-4 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听故事、看绘本,其阅读基本是大人读孩子听。[2]无论是在幼儿园里的师生共读,还是在家里的亲子共读,还是音(视)频故事播放,讲述者配以的夸张的声调、语调和动作、表情,都能将幼儿带入多彩的画面场景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之中,但一则故事听完之后问及感想,得到的回应大多只是“这个故事很好听”。
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让幼儿多思考,提高阅读质量,福幼二园教师从小班下学期开始,将引导幼儿记录阅读笔记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项内容,要求幼儿每听完一则故事都能做些相关的记录。由于这个阶段的幼儿识字量极少,图画表现能力弱,因此这时的阅读笔记不注重“写”,也不注重“画”,而注重“记”,这种“记”是幼儿用自己特有的记号在空白纸上对所读图书做的相关记录,是一种涂鸦式的记录。起初仅仅是几段线条或是一个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或是一簇交织的线条、一团浓浓的色块,所表达的也大多不是图书中的主题内容,但幼儿的阅读笔记正是从这里起步,此时不急于求精,最关键的是幼儿已能动笔去记并能说出记的是什么,动笔了就是收获。笔者观察发现,幼儿在涂鸦作阅读笔记时,相对白纸黑笔而言,更乐于选用彩纸彩笔,他们用不同的颜色表达着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在涂鸦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致与特别的专注,他们开始学着思考,开始学着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幼儿记录阅读笔记的能力有所提高,慢慢地能向图书中的主题内容靠拢。
中班的幼儿处于4-5 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有所增强,他们喜欢反复看自己喜欢的图书并愿意讲出来与人分享,尤其是在家里的亲子共读过程中,孩子很乐意与家长一起分担绘本故事中的角色,共同游戏、共同表演,欢乐多多。[3]当然,玩的过程中不忘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亲子一起做阅读笔记。
小班后期,幼儿记录阅读笔记的能力虽有所提高,但幼儿在空白纸上所做的记录是开放式的、无提示的,大部分幼儿对绘本内容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只是把绘本中自己认为好看的或是有趣的画面模仿着画下来,对绘本主题的表达不明确,所作阅读笔记的质量总体较低。为了帮助幼儿提高阅读笔记的质量,提升阅读能力,福幼二园教师为中班幼儿设计了一个表格式的阅读笔记模板,结合图书漂流活动,让幼儿将班级图书角的绘本借回家与家长一起开展亲子共读。亲子共读之后,家长指导幼儿围绕表格中提出的问题用画画的方式对所读绘本进行表述。阅读笔记表格中提出的问题有:书名是什么、最喜欢的角色是谁、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想说什么等,幼儿用画表达,家长协助用文字将画的意思加以注释,慢慢地,幼儿开始懂得去发现、去思考。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做阅读笔记的积极性,教师在班级阅读区的墙报上开辟了展示幼儿阅读笔记的板块,让其进行相互交流,教师对阅读笔记做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并不定期地评出“阅读小达人”。[3]在这种表格式的阅读笔记模板提示下,幼儿阅读的主题意识不断增强,所做的阅读笔记质量明显提高,阅读兴趣得到激发,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大班的幼儿处于5-6 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识字量也有所增长,他们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进行阅读,并且能够坚持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3]此时幼儿的阅读逐渐进入喜欢与教师和家长进行互动的阶段,他们会边读边思考。幼儿无数个“为什么”令教师和家长应接不暇,教师和家长也会适度地提些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笔记已不再是表格式的模板了,取而代之的是思维导图,意在引导幼儿利用思维导图理清书中线索,对全书内容整体框架能有更清晰的认识,促进幼儿深入阅读。
为了让幼儿学会使用思维导图,教师首先教幼儿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对某件事或某个游戏的描述,将白天在幼儿园里做的某个游戏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周末参加的某项活动也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里跟小朋友们分享。在幼儿对思维导图有所认识之后,教师又进而指导幼儿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活动计划安排,并要求家长给予配合,引导幼儿绘制.例如第二天打算参加幼儿园里的哪项区域活动、周末准备到哪里玩,都尝试着用思维导图加以呈现。经过多次实践,幼儿学会了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能够较为完整地叙述清楚某一事件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思维导图的运用引入到幼儿阅读笔记中。到大班下学期,大多数幼儿能够自主选择适合的思维导图类型来做阅读笔记,如流程图、圆圈图、气泡图、树状图、括号图等,其中使用得最多的是流程图和气泡图。当然,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做阅读笔记的积极性,阅读笔记展示的环节依然是少不了。除了将阅读笔记张贴在墙报上展示以外,教师还为每位小朋友提供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的机会,还拍下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进行展播,一方面让幼儿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进一步感受做阅读笔记的乐趣,提高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有所了解。阅读笔记展示实际上就是对幼儿阅读成果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增进了小伙伴们之间的交流,幼儿从中享受到进步和收获的喜悦,对幼儿的阅读兴趣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做阅读笔记的过程中,幼儿逐步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归纳、学会总结。阅读笔记从涂鸦式到表格式,进而升级到思维导图式,在每一过程中,幼儿对阅读的兴趣逐渐增强,阅读能力逐渐提高,阅读走向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