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
(福建教育学院体育艺术研修部,福建福州 350025)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教师培训工作始于1951年,经历了探索与曲折发展(1949-1976)、恢复与持续发展(1977-2009)以及巩固与创新发展(2010至今)的几个阶段。[1]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当前,我国的教师培训工作呈现内容越来越丰富化,目标精准化、模式多样化的趋势。但因教师培训主要承担的是传播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理念、训练教师的新技能以及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任务,常具有灵活性强、追求“短、实、快”的特点[2];另一方面也经常会出现培训课程没有连续性、系统性,培训的主题和内容设定比较随意的情况。如何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需求、学科教学特性,探寻培训课程的规范性、体系性,使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效力性,这也是我们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者经常思考的问题。
福建教育学院体育艺术研修部音乐学科教研室成立于2009年,从属于福建教育学院二级部门——体育与艺术研修部(学前教育部)。2008年福建教育学院正式转型成为福建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主要基地后,音乐学科教研室就已开展福建省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探寻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化道路。在11年的建设过程中,福建音乐学科教研室以服务“福建省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己任,秉承“研训一体”的学院教风,立足于中小学音乐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将提升“音乐教师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围绕解决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探索一套新的培训项目类型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并在课程培训模式和培训文化上形成相关的经验总结。
因为受训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常呈现出培训项目多变、繁杂的常态。如何在培训工作中把握培训工作的脉络和特性,使工作更加序列化是值得思索探讨的问题。福建教育学院音乐学科教研室在培训工作当中逐渐摸索一条以“国培项目为引领、以省培项目为支撑、以援助、委培及拓展项目为辐射”的“高端、立体、多元式”培训项目服务体系,力求探寻培训项目服务体系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开始联合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它是国内教师培训活动的高端项目,在培训规划、项目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上都有清晰要求。在规范培训管理、实施培训操作上为地方培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福建教育学院音乐学科教研室自2017年开始承接国培项目,至2019年学科国培培训人次近1000人次。仅2017-2018年音乐学科通过竞标获得包括贵州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甘肃等省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共计7个,培训人次达650人,是目前为止福建省内高校承办音乐师资培训国培项目最多的科系之一。通过承办国培项目,学科培训流程更加规范,在培训课程以及教学管理上也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影响带动了其他省培活动的专业化进程。
近五年来,福建教育学院体育艺术研修部承担省教育厅计划内面授培训活动以高中高级职称音乐教师专项培训为服务主体。基于服务于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的需求,学科构建了横向上覆盖高中音乐课程全模块,纵向上深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模块,从学科知识体系上分版块深入课程培训课程服务体系。同时基于音乐学科的技能学科属性特点,探索了提升教师学科专业技能及课堂教学技能的“补充性”课程设计。
福建教育学院音乐学科培训服务对象除了以高中高级职称教师为主体以外,在学段上还涉及了农村小学教师、初中骨干教师,高中教研组长等;在层次上涉及了新任教师、骨干教师以及名师等;培训项目及任务类型包括面授以及网授;除了着眼于校内师资的培养,同时涉及校外活动中心骨干教师师资能力提升;除此之外,有专项的面对高中音乐新课程及义务教育实施指导意见等近十项不同类型的培训,在培训力上呈显出培训服务对象多元、服务类型多元、服务项目多元的特点。
课程内容设计是影响教师继续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核心因素之一,体现了学科培训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学科师资培训活动不能忽视学科的特性,应当从学科的课程和教材教学需求出发,为受训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服务。近五年来,学科构架了以服务高中音乐课程发展为主体,辐射其他培训项目的“立体、序列化”培训课程体系。
2017年之前,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由一个必修模块加五个选修模块组成。2017版的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颁布后,高中音乐课程更改为三类课程:一是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必修模块;二是六个必修模块各自对应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三是根据各校的情况和教学实际自行制定的选修课程。音乐学科在近年的学科建设中,基于高中音乐学科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发展情况,横向开设涵盖鉴赏教学、歌唱教学、器乐模块教学、戏剧与戏曲模块、舞蹈模块等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主题的全模块培训。在开展模块培训的同时,也开设一些地方校本课程资源的讲座课程,与一线参训教师共同探索模块教育教学和教学实施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是高中音乐学科的必修模块,开设面最广。在近年培训中,基于音乐鉴赏模块的教材编写思路,教研室开设了“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的系列鉴赏教学主题培训”,包括中国传统音乐鉴赏教学、中国近现代创作音乐鉴赏教学、西方创作音乐鉴赏教学、外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教学等主题专题培训。基于培训主题,结合高中音乐教材当中的对应板块作品展开“教材分析—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片段教学—案例分享—名师诊断—评课议课—成果展示”等系列教学培训研磨活动,使培训内容往纵深化、专业化层面发展。
基于音乐学科技能学科的属性特点,在福建省教育厅委托的校外教师培训、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拓展培训活动中设立合唱教学、声乐教学、钢琴教学、西方管弦乐教学、舞蹈教学等学科技能专项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活动。合唱艺术是学校音乐艺术活动中最容易开展普及的音乐门类。因此,近年在委托及拓展培训活动中,福建教育学院音乐学科教研室着重提升教师的合唱教学能力。自2013年起,率先在全省为中小学基层教师举办系列“合唱教学技能提升培训活动”,先后邀请吴灵芬、孟大鹏等国内合唱教学的顶级专家为教师们讲座授课,培训人数累计达到1500人次,为基层急需的合唱指挥指导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推动了基层音乐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面对当前教育现代化翻转课堂、慕课等新的教育形态,还举办提升音乐教师课堂教学新技能的专项培训,比如“微课”制作专项、“音乐课件优化制作”“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融合”等专项培训。
培训模式是在一定的培训理念支撑下,为实现特定的培训目标,选定合理的培训内容,组合优势培训资源,通过一定的培训策略对培训对象施加影响,且不断扩大影响而形成的较为固定化的操作范式。[3]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文件相关精神,近年来,体艺研修部积极探索培训模式,从音乐学科专业属性出发,根据成人的学习特点和培训的不同类型,采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摸索创建了“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五步式培训模式法”“示范性培训模式法”等多种不同的培训模式。
“教学技能+”音乐教师培训模式是指以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技能提升为共性培训,以“+”的形式开展个性培训。这个“+”是指音乐学科的专业技能,即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求的专业技能缺口,开展针对性提升。比如:针对高中音乐传统鉴赏教学中教师们的知识技能缺口,开设了古琴音乐鉴赏教学能力专项提升班。在这期专项培训班上,除了开设专项的作品解析、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等教学内容外,还开设“古琴演奏入门”,让教师们初步接触了解古琴的演奏技法、音色特点,并结合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引导教师们深入体验理解教材中介绍的经典作品。这类型的培训活动与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需求接轨,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和欢迎。
“五步式”音乐教师培训模式以教师发展途径理论和行动研究理论为依据,从教师教育教学问题出发,在培训过程中以“培训主题分析—课程模块构建—案例教学实践—论坛互动探究—凝练成果升华”为主要实施环节的音乐教学培训模式。①“培训主题分析”指的是将培训主题内容设定为传播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的科研教研成果。②课程模块构建:指的是针对培训主题,将培训主题分解构建成不同的课程模块来实施。③案例教学实践:指的就是根据培训的主题和分解的课程模块内容,通过开展丰富的案例教学形式支撑培训课程的模块,探讨培训主题。④论坛互动探究:指的是在培训的案例现场教学环节之后,开展论坛式师生互动探究活动,深化对教学案例的认识。⑤凝练成果升华:指的是梳理凝练培训过程产生的宝贵资源。
“示范性培训模式法”指的是应用“师生共振教学理论”,在示范教学阶段,由专家讲授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名师分享经验展示教育智慧,激发学员的隐性需要。而后,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模仿”专家、名师提供的教育教学范例,教学新技能、应用新知识。通过实践练习之后,培训组织者组织班级学员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培训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点评,学员通过教学观摩、互动点评等方式巩固内化教育学习成果。
音乐教育应始终坚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职后教育当中,“生本培训”是福建教育学院音乐学科在探索培训文化中秉承探索的研究方向。在实践中,摸索创建了“生本课堂,生本文化”的培训班文化,即每次专题讲座后让学员来评价总结专家讲课的翻转评课建设;培训学员之间进行交流课建设、论坛分享、班级文艺沙龙、饮食文化建设等,结合传统的分组指导、自主研修、小组讨论等培训形式,确立了以培训班学员为服务主体的培训特色文化。
建构区域合理科学的培训体系对于区域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十年的探索过程当中,福建教育学院音乐学科教研室基于培训服务体系,促进了福建省基础教育音乐学科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学科团队教师们围绕研训主业,展开基础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研究,在课题研究和科研论文写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科谋求研训共同发展的培训体系将在实践中不断成熟,走向科学化、专业化、人性化等可持续发展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