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青
(尤溪第一中学文公分校,福建三明 365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当前,中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不深、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理解、鉴赏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课程知识的传授,更关注考试成绩,而轻文化自信教育的培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引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认识,成了该学科的重要课题。
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无论是正文,还是资料类素材(运用你的经验、阅读感悟、探究分享及拓展空间等),在不同年级的教材里,均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七年级上册《学习伴成长》中繁体字“习”字代表的意思;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正文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国学经典名句;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探究与分享中的“一诺千金”的历史典故;九年级上册《我们的梦想》“相关链接”处的《礼记·礼运》的儒家典籍等。教材中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可以增强课堂的人文气息,陶冶学生文化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文化归属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贯穿始终。如七年级下册主要将个人、社会层面价值准则渗透其中。例如:《青春时光》体现自由、文明,《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体现友善,《在集体中成长》体现平等、友善,《走近法治天地》体现法治、公正。九年级上册主要将国家层面价值准则渗透其中。例如:《富强与创新》体现富强,《民主与法治》体现民主,《文明与发展》体现文明,《和谐与梦想》体现和谐。各册教材有所不同、各有侧重。教材每个单元学习主题背后都关联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过实践洗礼的先进文化,让学生领会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感受中华文化的活力,充分树立文化自信。
时政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引入当前热门或典型的话题,把时政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如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课教学,教师可播放“北京8分钟”让学生观看,这段短短的视频诠释了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精神,让学生思考:这段视频呈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文化元素?同学们看完之后有何感想?运用多媒体视频,使学生对内容产生兴趣,感受到我国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时事,又能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构建,以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教学《少年有梦》一课时,教师要敏锐地将少年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梦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提出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怎样实现梦想?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梦想及如何实现梦想?在学生获得初步意识基础上,趁热打铁,接着播放视频,用直观的形象强化学生梦想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少年必须要有梦想,不应止于心动,更要在于行动。最后出示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梦想的阐述,引导少年的梦与更多人的梦及社会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提升少年梦的层次。通过培养文化自信,铸就学生的中国梦。
红色经典记录着优良传统,传承着革命精神,始终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支柱。每逢建党、建军、国庆和重大节日,电视台都会播放红色经典电影,是青少年学习的大好时机。《闪闪红星》《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上甘岭》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把红色经典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很好的价值引领作用。如教学九年级上册《凝聚价值追求》,教师可结合课程播放红色经典电影,同时提问:“为什么红色经典电影历经几十年经久不衰?影片素材与中华优秀文化有什么联系呢?”向学生解释:影片塑造了大批革命者用血肉之躯书写的理想信念,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影响和现实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激发民族文化自豪感。
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使文化自信教育更加接地气。尤溪是朱熹的诞生地,为推进学校文化自信建设,开展了以“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主题的“朱子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诵”(师生齐诵朱子家训)、“学”(学朱子文化的班会课)、“品”(品朱子文化手抄报)、“扬”(扬朱子文化的演讲故事)、“研”(研朱子文化的课题研究)、“颂”(颂朱子文化的师生书画展)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在实现文化育人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要知行合一,不仅体现在教学层面上,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尤溪地处闽中,属原红色苏区范围。因此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这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革命文化追忆活动。如清明祭祖、利用网络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带领学生走进县博物馆“苏区展厅”参观,了解解放前尤溪革命斗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等。通过革命文化传承系列活动,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让革命文化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位学生心中。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时,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本县的旅游文化。尤溪联合梯田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是中国五大魅力梯田之一。通过实地了解“梯田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旅游资源的情感,从生活实践中感受地方优秀文化的魅力。尤溪汤川侠天下旅游区是全国首创侠文化山水景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侠文化与高峡、湖泊完美融合。让学生在旅游区里亲身体验,感受自己仿佛就是一个大侠,感觉自己进入了武林世界,深入体会武林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对本土文化的自信。
教材是最主要最规范的教学载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高度重视并运用丰富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设计,让学生学的有悟有得,树立起文化自信是关键。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促进自信教育落地生根,催生自信教育开花结果,是自信教育的落脚点和终极要求。
上述三个方面既互相联系又统一整体,通过教学,可促进学生提高认识,从而更好地继承、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