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路径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例

2020-03-22 12:27邱晓兴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议题改革开放分配

邱晓兴

(福州第七中学,福建 福州 350012)

从2020 年9 月开始,国家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将在福建省全面推广使用。面对这一变化,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思政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而议题,作为活动型课程的重要载体,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关系到活动型课程是否得到真正实施,关系到本节课的核心素养是否落实到位。如何更好设计出一个好议题,构建出一堂好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笔者结合指导的一节课——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谈谈在设计议题时应该如何把握。

一、关注系统性,构建结构化议题

朱明光教授认为:课程的实施,要力求使得活动设计系统化、结构化,以全方位充当学科内容的载体。如何让各个教学环节结构有序,最终实现优化课堂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以发挥议题的作用,通过构建总议题和子议题来实现。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节课中,笔者建议,可以将本节课的总议题确定为“幸福在哪里”,以“幸福”为主旨,通过“歌词分析——幸福在哪里”“观点辨析——如何看待小吴家的幸福”“感悟提升——幸福是什么”等活动来开展课堂教学。在“观点辨析——如何看待小吴家的幸福”这个环节中又设计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分配方式有何不同?请阐述理由”“从实际的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你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进步吗?请阐述理由”“小吴家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等子议题组织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些子议题与总议题之间互相呼应,让整堂课更加系统性、综合性,在引导学生对这些子议题的分析、讨论过程中,不仅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为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论证,培养高阶思维奠定了基础。

二、着重价值性,发挥议题的价值作用

在由传统授课模式向议题式教学模式的转型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产生了疑问:这种议题式教学与过去的问题导向教学、情境化教学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李晓东教授认为,议题的设置不仅要关注学生从哪里来,更要确定学生到哪里去,即议题要具有价值的引领。笔者建议,议题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是问题是否体现价值性是议题与问题的本质区别。在讲述“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些知识点时,可以由原来的设置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分配方式?”“什么叫按劳分配?”“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改造成“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分配方式有何不同?请阐述理由”“从实际的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你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进步吗?请阐述理由。”这样的设问,不仅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育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强调过程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关键词是:过程,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学中要把“活动”和“目标”当作目标来设定,而不只是表达“内容”和“结果”,这体现了课程改革一以贯之的基本理念,彰显了培育核心素养的主旨,也是塑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应有之义。[1,2]也就是说,在议题式教学背景下,弄清答案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教学活动过程的有效开展和包括落实核心素养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笔者建议:利用课前导学案让学生对本课中识记部分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课堂上则重在通过议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按劳分配的含义”这一知识点上,建议通过课前导学案让学生自行对教材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课上则设置议题:“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分配方式有何不同?请阐述理由。”这种设计方式不再只是要求学生对按劳分配这个含义进行识记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按劳分配的概念对材料进行分析判断、解释论证,从而使自主探究能力和论证能力都得到切实的提升,为从学科核心素养到必备品格再到关键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追求思辨性,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当下对学生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对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而议题式教学恰恰符合这一发展需要。在处理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知识点上,笔者建议可以改变之前层层设问、理论推导的模式,可通过设置议题“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实际分配方式,你认为这种变化是否合理?请阐述理由”,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来进行阐述论证。学生们除了用课本知识分析论证之外,还回答出:“这是合理的,这符合国际潮流、符合人民的利益”等,甚至还回答出“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一个社会不能只用一种分配方式”的答案。在感悟提升环节,当笔者问:“我们的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秒回:“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种从“手把手,带着学生走”的教学模式到“放开手,提供平台,让他们自己走”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在论证过程中得到切实的提升。在观点的辨析中,还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自觉坚定地认同我国的制度,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3]

当下,越来越多的一线思政教师认识到了议题式教学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展开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也提出了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实施议题式教学的宝贵意见。然而,在笔者看来,议题式教学没有特定的框架和模式,只有充分把握议题教学的系统性、价值性、过程性和思辨性等特征,就把握住了议题式教学的实质,就能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议题改革开放分配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遗产的分配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