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豫皖苏根据地的经济斗争与建设述论

2020-03-22 09:34张昕冉
关键词:本币根据地

张昕冉

解放战争时期豫皖苏根据地的经济斗争与建设述论

张昕冉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豫皖苏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在敌后建立的重要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对华中解放区大举进攻使根据地面临重大危机,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人在民众的支持下坚持进行经济斗争,通过统一币制、打击蒋币、恢复信用等一系列措施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并着手开展根据地内部的经济恢复与发展,稳定金融秩序,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豫皖苏根据地;经济斗争;经济建设

一、豫皖苏根据地的经济形势

豫皖苏根据地最早创立于抗日战争时期,徐州会战失败后,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此建立根据地,并开展广泛的敌后游击战,根据地在1939年基本成型,但在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再度掀起反共高潮,彭雪枫被迫率部转移至皖东北和苏北地区。1944年国民党军在豫湘桂战役中遭遇失败,新四军得以重新恢复豫皖苏根据地,作为淮北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1946年与华中八分区与冀鲁豫六分区合并,建立豫皖苏军区。

1946年12月12日,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成立,豫皖苏边区位于三省交界地区,地处陇海铁路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腹地,作为扼守华北与华中的重要枢纽,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国民党政权在此有着强大势力,该地区的敌我形势相当复杂。解放战争开始之后,国民党军事集团曾多次对豫皖苏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总体清剿”,并布下重重封锁,意图在军事和经济上彻底扼杀根据地。为此,豫皖苏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的经济斗争,既要支持前线作战,也要维持经济发展,满足民众生活需求,还要进行货币斗争,排除蒋币,发展本币。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开辟了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豫皖苏解放区作为中原解放区的一部分,拥有豫东、皖北、苏北三省毗连地区,下设八个分区,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经济价值,但也面临着国民党方面巨大的军事压力。

1947年,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步步紧逼,豫皖苏解放区的经济遭受了很大困难,首先是内部的财政管理出现一系列混乱:一是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由于根据地初建,缺乏有效的人口统计和土地丈量数据,对能够征收的钱粮无法做出准确估计,因而难以计算收入,也就无法根据百姓的负担能力制定有效的执行政策。二是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由于战争的进行,根据地的财政出现了惊人的赤字,且呈逐渐增加之势,这样一来不仅影响根据地内的经济发展,还会影响前线的战争供给。三是制度紊乱,编制不清,人员马匹不按编制,财政开支不照规定,有粮票而用红白条,收支不做预算,使用不作报销,甚至有的人自批自领,自报自销,自行收粮,自行变价,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贪污浪费现象,且呈逐渐蔓延之势[1]172。

外界形势也不容乐观,根据地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之中,国民党方面的货币能够自由进入根据地。但是由于国民党方面信用体系崩溃,军队连战连败,法币急速贬值,根据地的民众无形中承担了蒋币贬值的一系列恶果。而国民党方面又对根据地封锁各种有用物资,倾销奢侈品,这进一步恶化了根据地经济的严峻局面。此时的根据地面临着内外的巨大压力,“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只影响财粮供给,而且腐蚀干部品质和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1]174。

为了给前线的反攻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豫皖苏区党委制定一系列计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将保证战争供给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着战争,用尽一切力量生出一切办法来保证战争的需要”[1]175。

具体措施:一是切实贯彻秋季征粮工作,平衡预算;二是克服混乱,统一收支,建立健全经济制度,严肃整治财经纪律;三是举办农贷,疏浚沟渠,逐渐恢复农村生产;四是筹办短期培训班和财经学校,培训财经干部和审计、会计人员,保证及时供给;五是对贪污浪费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对各部门干部的私人财产实行公示制度。同时强调财经工作不仅是财经供给部门的工作,也是全党的重要工作,要经常汇总财经工作和召开财经会议,督促和检查财经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组织力量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使财经工作走上正规化。

另一方面华野在进入豫皖苏区作战后,长期的供应必须由当地负责,导致根据地支出预算较以前增加一倍,本地区的收入无法负担军队的开支。所以初期豫皖苏根据地的供应遇到了很大困难,财政出现巨大赤字,且老区财粮与民力负担比新区更为繁重,对百姓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不利于政府的工作开展。因此豫皖苏党委决定:“我们必须下最大决心,面向困难,打破期待外援的心思,用本区力量及一切办法,从本区收入来解决本区开支。”[2]225

为了解决开支问题,豫皖苏根据地首先开源节流。开源方面除政府大力组织征收和开辟税源外,军队与各群团组织也被动员起来,通过作战缴获和发动群众获得一部分收入。节流方面认真执行编制,严格精简各种开支供给标准,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军队作战。财粮部门做到一月一结算,一月一报账,克服本位主义和浪费作风,以“一切为了人民生计,一切为了战争”的理念号召节约、奖励归公,规定财粮收入和各单位杂项收入都要无条件归公,对不必要的开支坚决禁止,集合全体党政军民的力量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1947年年底,豫皖苏根据地在物价波动不大,外汇不中断的条件下已经发行了5亿本币以陆续驱逐法币,单军费发行与流入的北币、冀钞和华中币已超过十亿[3]219。到10月上旬,本币物价已上升一倍,外汇缺乏与物价波动的地区不平衡现象也很显著,根据地面临着如果不能大力改善经济状况,就有可能导致物资外流和市场萧条,进而影响群众经济活动和前线作战供给的情况。

二、豫皖苏根据地的货币斗争

1948年春,国民党统治集团开始大量发行5万元、10万元的大钞,解放区保护本币、排除敌币的斗争进一步展开。之前在创建、发展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斗争中,豫皖苏边区和解放区曾先后发行了萧县政府流通券、永城流通券、夏邑流通券、豫皖苏边地方银号币、淮北币、中州币等货币[4]1。这些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军事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变化,为建立真正符合农民利益的经济秩序,建设巩固的根据地,并有效地解决当前的经济困难,4月,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豫皖苏行署联合发布公告,宣布“以中州农民银行钞票为本区之本位币”[5]247。中州农民银行豫皖苏分行第一、二、三支行及所属县支行(办事处)相继设立,规定根据地内一切财政税收、公私交易、供给制度均以中州钞为本位。

根据《豫皖苏边区金融货币暂行条例》规定,统一货币地区内禁止一切敌人的非法货币,包括法币、银币、铜元等,一切税收罚款及公营商店均禁止接收蒋币银元,一切部队和地方人员也禁止使用蒋币银元,只有按照外汇管理办法取得法定证件才可以携带,如果私自流通、交易、携带,一经查获全部没收,必要时给予携带者罚金处分。未经批准的其他解放区的银行货币也禁止在本区流通,但不会没收,必要时可以强制兑换,但是在本区与实行不同货币的解放区相连处会指定一些边沿集市作为混合市场,以方便群众贸易及物资交流,从而加强了对货币市场的控制,提升了本位币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在已经统一货币的地区,将对外贸易及往来所需的一切外币及外币票据均视为外汇,受政府银行的管理。所有在根据地内设立银行、银号、银庄、外汇交易所及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者,均须向所在地政府申请登记,经批准后方准营业,但不得兼营商业。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增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理与控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投机行为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为根据地内正常开展商业活动提供了保障。

最初,豫皖苏一分区的雪枫和睢县等地,只规定不准在中心区和可控制区使用蒋币,限制边缘区、游击区混合使用本币和蒋币的时间和范围。第三分区只有本币市场58个,混合市场91个,蒋钞市场105个,其他县的本币市场只占1/3或1/4,大部分均为混合市场及蒋钞市场。由于某些干部对此认识不足而放松了对集市的管理,加上出口货物增多,不利于对蒋钞市场的打击与抑制。

1948年5月之前,豫皖苏根据地的部分干部还对货币斗争存在一些错误认识,认为群众手中的蒋币属于群众的财富,应予保护。另一些直接参加排除蒋币工作的人不了解排除蒋币的目的,因而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办法,有的突然袭击集市,将蒋币公开撕毁焚烧,甚至对使用者予以抓、押、吊、打、罚。豫皖苏区党委发现这些问题后,立即予以纠正,明确指出,排除蒋币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必须宣传群众,依靠群众,时刻与群众的利益相结合,这样才能严格杜绝排除蒋币中的不法行为,推动群众性排除蒋币运动的顺利进行。

为了掀起群众性的反蒋钞运动,保护与依靠冀钞、北海和华中币,根据地实行了一系列措施:首先通过县政府广泛贴布告、工商局银行写条示、工商业联合会写标语、工商分局发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动员组织商人与民众把蒋钞带到敌占区去。在宣传动员工作中,把中等以上的工商业联合会及各行各业的商人小组组织起来,加强对集市交易所的领导与改造,鼓励商人在法币物价的不断上涨中,以物资力量维持本币物价的稳定,根据地方面则以组织税收、商店卖货与办理兑换的方法巩固中州钞,依靠群众的力量掀起反蒋币运动。随后进行兑换工作,在内地着重照顾农民利益,只进行一些零星的兑换,在边缘地区则主要照顾商人利益,鼓励他们不断进行出入口贸易活动。兑换与没收相辅而行,对仍在使用蒋币者要坚决没收,进一步肃清残存、挤出黑市。对于白银则以限制为主,在本币没有完全占领市场的地区不干涉流通,在中心区域则禁止流通,但允许向银行兑换。

这些办法成效显著,比如在安徽太和地区,先在集市上召开商民会议进行宣传,之后统一部署,集中行动,先在集市上进行检查,最后打入黑市,控制粮行和各商行,要求他们严格执行货币纪律,自挂牌价,在6月15日至7月15日间,中州币成功占领了中心区集镇[6]342。而在对亳市钱业的改造过程中,豫皖苏区党委采取对商人说服动员的方式,把原有的39家钱业机构合并为5家,每家由7或8家原有机构组成,争取他们自愿地结合在一起[1]350。分区首先资助他们50万元冀币,增大他们的本币资本和吞吐外汇的力量,加强他们与己方的经济联系,然后确定业务范围与活动范围,规定以中州钞或冀币为本位币进行买卖,兑入法币与银币时可自由压低价格,兑出则按牌价。如果黑市价格超过牌价,可以在牌价的范围之外自由升降,如果黑市价格低于牌价,就必须进行价格斗争,否则宁可暂时不进行业务,以此保障本币市场的稳固。为了及时了解行情,政府要求每家商号派出两人跑街,了解大家对不同货币的需求,减少商人间的黑市交易现,其间也允许他们在吸收银币和抛出法币的过程中获得一定利益以提高其积极性。每日早晨邀请各商号共同商讨价格,晚上令他们报告当日活动情况、经济情况、黑市和敌区的货币情况,通过专人检查监督其行为,分区政府牢牢地控制住了这些商人,促使根据地市场为本币所掌握[7]350。

而在涡阳义门镇,虽然工商局明确向群众告知禁用蒋币,但由于禁期过长,效果不是很理想。尽管采取了兑换蒋币和贷款发行中钞的办法,但是越兑越多,总共兑出来60万中钞,全都北流至腹心地区,并未起到作用。原因在于一些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担心手上本币太少,不足以稳定市场,引发市场萧条。经过检讨,分区政府决定于6月16日起严格禁用蒋币,只许出,不许进,不准流通。同时停止兑换,限5天内退出,否则没收。在如此严格的措施下,市场上的蒋币被大量清除出去,群众不得不使用中钞。运用强大的行政力量,至7月10号本币已基本统一了市场[8]354。

在蒋币与本币混合流通的条件下,排除蒋币并确立中州钞的本位币制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陇海路南、商丘以西地区,中州钞要依托冀钞发行才得以平稳进入市场,但冀钞与蒋币联系兑换时,需按蒋币折冀钞再折银洋,然后再折合中州钞,不仅手续麻烦,而且影响中州钞的信誉。为此,豫皖苏一分区遵照上级指示,以银洋兑换支付,使中钞和银洋的比值约束在1∶200之内,冀南钞与北海钞等价,每元均相当于蒋币50元,2000元等于银元1元,从而使蒋币价值迅速下跌,很快被市场排斥。

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如豫皖苏第三分区的雪枫、和雪涡三县,群众对中州钞更加信赖,希望将其留在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群众在征收时不给中州钞、只给冀钞的现象,或者看到别人手持中钞就要求兑下。冀钞与蒋币的兑换额一般在1∶100-1∶150之间。但是由于敌占区的蒋币币值狂跌,银价猛涨,也出现了一些奸商从根据地贩卖白银的情况,导致冀钞买卖白银价格普遍达到1万元以上,雪枫县黑市甚至达到15 000元[9]2。1948年7月起,豫皖苏区党委发现敌人试图在实行货币改革之前大量发行蒋币,并试图采取高物价政策套取解放区物资,同时敌区商人在此种情形下大量存储货物和银洋,导致物价发生很大波动。为了粉碎敌人的企图,豫皖苏区党委决定分三期排除法币。第一期为宣传期,在7月底之前普遍宣传完毕,组织完成经济工作队,在几个主要集市上初步检查;第二期为检查期,于8月10日前普遍检查完毕;第三期为禁绝期,于8月20日前完全禁用[10]296。排除蒋币工作从中心区做起,自内而外排除,以村镇为单位,组织群众商人集中封包盖章抛向敌区。对进口货物,除毒品外,其他都可放宽尺度,准予输入。并运用行政力量结合深入的宣传动员,造成一种群众性的反蒋币风气。另一方面实行灵活的经济政策:一是卖粮变价,每区经常保持一定数量的粮食自售;二是税收支持,严查走私漏税,整顿税收,特别是在交通要道建设事务所;三是征款支持,按市场货币情况分期征收;四是管制银洋出口,只做外汇用,必要时以此换回物资,严禁银钱贩子的投机活动;五是规定商店必须经营群众日常用的几种主要物资,如油盐等,以稳定币值。外汇数量关乎到中钞对蒋币的斗争力度,直接影响到这场货币战的成败,所以禁止所有外汇或外币在合法市场以外买卖或使用,一旦被各市场的货币交易所告发或查获,除没收其持有的外汇或外币外,还要对买卖双方各处以与外汇相等的罚金。

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发起所谓的“货币改革”,宣布发行金圆券。规定金圆券1元兑换法币300万元,限11月20日前兑完,同时不准流通和保存金银。对此,中共中原局于8月27日发文,号召各解放区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形势下,加紧实施排斥蒋币工作,进行更为坚决的货币斗争。豫皖苏一分区根据上级指示,抓紧进行排斥金圆券工作,不少县区主要负责人深入城镇集市,宣传动员群众,组织查禁、排除和打击金圆券,使金圆券刚一发行即失去群众的信用[11]312。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执行货币政策的同志们逐渐认识到打击蒋币与发行中钞是一体两面,两者结合才能构成全面的货币斗争。当货币斗争开始时,曾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主张先发行本币后打击蒋币,认为先打蒋币会导致市场上货币供给不足,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个别地区例如三分区义门镇机械执行后,只发不打,发而不打,蒋币阵地没有退出,本币就无法立足;另一种主张是先打击蒋币后发行本币,个别地区认为只要坚决打击蒋币,市场上有无本币不重要,打了之后本币自然可以流通。这在附近已有本币市场的情况下有其道理,但在当时各个市场筹码都不足的情况下,只打不发就会导致打了之后没有本币及时占领阵地,蒋币再度卷土重来,例如商鹿县宋集就是这样。因此将打与发机械割裂开来的主张,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各地共同的经验是:在货币斗争的初期,大部分市场还有蒋币占领的情况下,要以打为主,只有大力且坚决地打击蒋币,本币才能有顺利发行的条件,否则群众无法舍弃蒋币,对本币还是观望。而开始打后,就要立即发行本币,不应截然分成两段。根据当时斗争情况,边打边发,齐头并进,腾出市场,及时填补,才能最终肃清残存的蒋币黑市,达到本币市场的巩固与稳定。

进入1948年9月,根据地内的货币市场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蒋币在大部分市场上被驱除,本币取得了独立的金融阵地,冀钞摆脱了与蒋币的联系,币值相对稳定。全区1385个集市中,本币市场有598个,占43.18%,混合市场有360个,占26%,蒋币黑市有83个,占6%,蒋币市场有344个,占24.82%,双方在金融流通市场阵地的消长,表明了我方势力的由弱转强,开始取得主动。10月,豫皖苏一分区264个集市中,本币市场有103个,比7月增加了54个,其中睢县本币市场达22个,除12个混合市场外,已完全取缔了黑市市场;克威县原有的蒋币市场由6个减少到3个,本币市场由原来的7个增加到11个。第三分区的419个集市中,有本币市场280个,包括12个县和200万以上人口的广大地区,并在中心3县建立了巩固的本币阵地[12]419。在这些地区基本上根绝了蒋币,使己方的货币与物资流通更加畅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豫皖苏三分区10月流通的冀钞为25亿元,合中钞5000万元,加上流通的中钞约3000万元,后来又继续增发中钞1亿2000万元,共计投放本币2亿元,成功完成了投放任务。分区指示从10月至12月的税收中抽调中钞2000万元至2500万元用作筹码,11月收回贷款700万元,从贸易的部分吞吐物资中加以调剂,再加上必要的物资抛出和来年税收、工商贷款、贸易物资的收回、普遍的田赋支持等,11月共为淮海战役筹备物资1900万斤[13]7,为支援前线不断推进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豫皖苏根据地工商业的恢复与发展

在与敌人的货币斗争取得优势后,还要实现根据地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经豫皖苏区党委决定,废除蒋介石集团封建买办的垄断政策,实行对敌管理对内自由的贸易政策。“凡本区一切财政、粮食变价、工商税收、战争缴获、司法罚金、没收等收入均归边区所有,按级缴入金库,任何人皆不得截留。”[14]307通过确定统一的财政制度,为工商业恢复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帮助根据地大大稳定了后方局势。

为了恢复与发展工商业,必须对因战争受损失的工商业进行适当的补偿与保护,设立出入口税(包括过境税)保护本地产业。根据地对不同区域的出入口税有所差别,将本区与其它解放区之间的贸易视同内地贸易,对各地的贸易运销一律给予自由并免税。对己方与蒋占区之间的贸易则视为出入口贸易,视各种物资对根据地利害之轻重分为三类:“一是奖励出入口货物,凡非本区必需之大量土产、凡军用品及重要必需品;二是许可出入口货物,为敌我区一般需要货物,均只征收出入口税一次;三是禁止出入口货物,凡军用器材及可资军用之重要原料,凡非人民必需、有害本区经济建设之物品禁止出口。”[15]243根据进出口税则,对军用品及食粮类均禁止出口,对经济作物施加20%的出口税,对于手工业品则只征收3%。而对于进口商品来说,毒品和烟酒都禁止进口,化妆品、丧葬用品等不实用的物品均加以50%的进口税,其余大部分生活必需用品均免税进口[16]8。“凡办理征税出口货物之出口贸易者,必经工商局之许可并批准。其换回外汇或外货之数量,按章缴纳税款并缴押与税款相等之保证金后,方得持付税单运货出口。”[17]247

营业税以城市集镇为分配总额单位,各行业厂店为征收单位,各城镇商会为代理政府办理与征收营业税的机关。由商会会同各行业理事召开商人大会,并由各行各业民主选举代表组成营业税分配征收委员会。但只在商业繁荣的较大城镇征收,偏僻小集镇及小摊贩不进行普遍征收。派征前各行各业民选或指定2至5人之代表组织本行业的评议会,在征收前由各业主自报其营业状况、盈利大小或亏损情形,以自报公议的原则调查工商业户数、资本大小、盈利大小及国民党时期营业税多少。最后根据各户的负担评定分数,确定免征、减半征收或全部征收的户数及减免分数,以2000元中钞的资本为起征点。在对市场的管理上,根据地在初期犯了一些错误,比如取消与合并集市,建立贫农团包办的交易所;取消私人行店,让贫农团统治市场,导致了大量工商业者出逃,且绝大部分是富商。这些不仅违背了一般工商业者的利益,而且违反了不同阶层的利益。于是后来政策很快得到调整,恢复集市和自由贸易,取消贫农团的交易所对市场的特权,调整营业方针,团结工商小贩,尤其是贫苦运输贩,组织当地运输业,向合作社的方向发展,与群众生产结合起来,同时声明各阶层群众均有营业权利和自由,允许群众自由成立行店。取消内地购运证,使各个大小路的交通逐渐恢复常态,保障工商业者的人身权力和财产安全,促进商业贸易恢复发展。为了繁荣市场、发展商业、便利商民和实行集市分工,根据地将农村集市分为只准附近农工及小贩营业、远路客商不准上集的自然集和远近民商大宗货物均可营业、由工商管理局于现有集市中指定的商业集[18]480。农村主要物资如粮、棉、牲畜、布类的交易,由集市交易所负责介绍。为便利民商实行集中交易,所有牲畜行会,均需归属于附近之集市,其会期与集期必须一致,独立行会一律取消。各地市场中代表着落后的封建统治关系的管理者,如集主、会长、行头等全部取消,所有的封建半封建剥削制度如包集包行、私人仓和粮行、强买强卖强介绍及流氓敲诈行为,也均被坚决取缔。

大宗商品的交易必须在合法市场公开进行,现有市场如无必要不得任意增设。如果随着经济发展和交易增加,确有成集必要时,需先向政府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建立,凡不经过合法集市而私自设立的行店,均视为黑市市场。一旦被查获,除强制解散外,管理人员也会受罚。通过这些方式,根据地大大增强了对市场和商人的控制,稳定了后方秩序,为经济恢复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由于根据地的城市在战争中受到破坏,要及时恢复与发展工商业,组织群众发展生产,不可避免地要实施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措施。所以在没收官僚资本与国民党资产的同时,也对原本资产在战争中受到损失的工商业者予以适当的补偿、贷款或是扶持。但在团结大商人的同时,也对他们投机操纵、违法走私的行为进行斗争,只在守法的前提下保护他们的正常营业活动。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生产活动,各地区根据本地特点,与农村相结合,有重点地组织生产。如界首、槐店的牛羊皮油及粮食运销,淮阳的制席、黄花菜,喜州的桑蚕、药材、熬硝,临泉的烟叶,阜阳的渔业和卷烟业,许昌的烟叶和铁业,周口的铜铁业、牛羊皮油、制革等都做为本地的支柱产业进行发展。在此基础上以军事管理的方法组织群众生产,以自愿原则为基础发扬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使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基础得以恢复。

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解放军基本肃清了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的残余力量,各大解放区连为一片。为了协调各省经济秩序的恢复与发展,将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豫皖苏根据地在1949年3月份被撤销,其行政区划被分置于豫皖苏三省。但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实践中,豫皖苏根据地的干部群众们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货币与经济斗争策略,在极为艰难的形势下,边积累边建设,边战争边发展,有效抵御了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经济进攻,保卫了根据地人民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为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物资供应,培育出一大批财经人才,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创造了良好开端。

[1]豫皖苏区党委关于财经工作的决定[G]//安徽省财政厅,编.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2]豫皖苏区党委关于全力筹划财粮支援战争克服困难的指示[G]//安徽省财政厅,编.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3]豫皖苏区党委关于财政经济的紧急决定[G]//安徽省财政厅,编.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4]王流海,张从亮.豫皖苏革命根据地货币史[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1.

[5]中原局决定发行中州农民银行钞票的决定[G]//安徽省财政厅,编.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6]太和货币工作总结括录[G]//安徽省财政厅,编.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7]对钱业的运用[G]//安徽省财政厅,编.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8]涡阳义门镇驱逐蒋币的经验[G]//安徽省财政厅,编.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9]豫皖苏第三分区经济情况[J].经济通报,1948(2).

[10]豫皖苏边区行政公署关于货币斗争的紧急指示[G]//安徽省财政厅,编.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11]豫皖苏边区革命史[G].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312.

[12]豫皖苏三地委关于今后工商工作的方针与任务[G]//安徽省财政厅,编.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13]豫皖苏分局关于淮海战役中支前工作初步总结报告(节录)[J].中原通讯,1949(7).

[14]豫皖苏边区行政公署关于施行金库暂行条例的命令[G]//安徽省财政厅,编.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15]豫皖苏边区贸易暂行条例[G]//华中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工商税收史编写组,编.华中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工商税收史料选编(中).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243.

[16]豫皖苏边区间接税征收暂行条例[J].工商手册.1948(8).

[17]豫皖苏边区外汇管理办法[G]//华中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工商税收史编写组,编.华中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工商税收史料选编(中).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247.

[18]豫皖苏边区农村市场管理办法[G]//河南省税务局、档案馆,编.中原解放区工商税收史料选编(下册).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480.

The Economic Struggle of Yu-Wan-Su Revolutionary Base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ZHANG Xin-ra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Society,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Yu-Wan-Su (Henan-Anhui-Jiangsu) revolution base is an important post-enemy Democratic base established by comrade Peng Xue-feng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the Kuomintang army’s massive offensive against the Liberated Areas in Central China faced a major crisis in the base areas and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people were greatly affected. Under these difficult conditions, the Communists,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people, have been engaged in constant financial struggle, breaking the economic blockade of the base areas and stabilizing the financial order of the base areas through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the unification of the currency system, the crackdown on Chiang’s currency and the restoration of credit. It restored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base areas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victory of the Liberation War.

War of Liberation; Yu-Wan-Su base areas; economic struggle; economic construction

2020-02-16

张昕冉(1993- ),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史。

K266

A

1004-4310(2020)04-0100-07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0.04.16

猜你喜欢
本币根据地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学术根据地”的建构与超越
进出口银行:将大力推动金砖国家本币使用
货币汇率(年平均价)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