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课程诊改的探索与实践
——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诊改为例

2020-03-21 15:29朱雪萍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室考核

朱雪萍

(鄂州职业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湖北鄂州436099)

目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正通过试点探索、培训推动,逐步在全国全面推广。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不仅能促进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还建立了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是学校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有力保障。课程建设作为诊改工作“横向五个层面”之一,链接着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国家要求,链接着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的需求,链接着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师职业化的追求,链接着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职业化成长的需要[1],在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课程诊改内涵

课程诊改的主体是教师,它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为宗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从一堂课、一个小组任务、一次随堂测试开始,构建全面、客观、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对照前期制定的课程目标和标准,对常规教学工作进行动态化的诊断与改进[2]。并通过学校层面文化引领和制度激励的双引擎驱动,激发教师内在学习和创新动力,最终全面达成并不断超越原定目标,实现常态化、可持续的课程诊改工作模式。

二、课程建设目标链和标准链的确定

课程诊改的逻辑起点是目标,衡量依据是标准,打造课程目标链和标准链对于课程诊改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课程两链的制定需要与学校、学院及专业三个层面的建设规划保持一致,依据以上规划,制定课程建设计划,明确课程建设目标与标准,并落实课程年度建设任务,实施课程建设的自我诊改,保证建设的进度与质量。

《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课程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之后,结合学校、学院及专业建设规划,确定了课程的建设总目标:2020年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并通过验收,同时根据课程建设目标,对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明确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建设标准,并将建设任务逐年分解、分布落实。

课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的优化、实训条件的改善、课程资源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等几个方面。

到2020年,本课程将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结合行、企业调研完成课程标准的修订。实现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教学过程对接实际岗位工作过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符合度达到90%。在现有实训室基础上,建设一间基于软件技术构建的信息化实训室,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完成学习单元、工作任务等项目为单位,多个知识点、技能点组合形成的课程资源建设。根据数据反馈,对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优化,使教学资源利用率达到80%。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课堂信息化教学100%全覆盖,使学生课堂目标达成率提升到90%以上。

三、诊改实施情况

(一)诊改思路

本课程从2018年启动诊改工作,2019年实施、完善诊改,2020年进入诊改全面深化阶段。在课程教学诊改实施过程中,通过构建课程诊改8字螺旋,把握诊改规律和框架,明确诊改路径与要求,形成了常态化诊改和周期性诊改的课程诊改方式。

由课程组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课程负责人把握课程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形成年度建设任务;教学团队编制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实时跟踪改进课堂教学状态,并将改进意见提交课程组,由课程负责人汇入到下一年度的课程建设规划之中[3]。

(二)周期性诊改

以学期为单位,结合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达标率和课程教学评测数据生成课程质量分析报告。再结合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师生调查研究、企业调研及专家访谈等诊断方法,开展自我诊断,提出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然后根据诊断意见进行学习、创新和改进,最后形成下一轮新的建设目标。

(三)常态化诊改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以一次课为周期进行常态化诊改。通过云班课、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工具,对教学实施的过程数据,如出勤率、课题任务完成率和优良率、测验通过率等,进行快捷、准确的采集,监测实施环节相关影响因素。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设置学习预警标准。对出勤率低于90%、项目任务完成率低于85%,任务优良率低于60%,测试不及格率和学生不满意率高于10%的情况进行实时反馈。

根据预警的相关内容,对教学设计环节进行改进。在下一次课中,调整教学内容,注意分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建立监测—预警—改进的动态循环机制,及时发现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形成常态化诊改机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四、自我诊断

通过学习通教学平台的数据统计和学生反馈,课堂诊改的一系列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项目任务优良率,学生的课堂满意度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但是在课程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标准需要优化

“一刀切”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很好的贴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出现了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感觉“太轻松”,学习能力弱的同学觉得“跟不上”的现象。

(二)实训室设备老化,管理与建设需加强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路设计、制作与调试,才能完全掌握。目前,我院的实训室设备有限,且部分设备发生了老化,没有及时更新,无法满足所有同学的实训需求,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课程资源数量少、质量低

目前课程资源文字类型占绝大部分,很难适应新时代的学生使用要求。教学视频多以课堂录像为主,时间长、内容多,不方便学生随时、随意学习。

(四)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和陈旧

目前课程考试成绩依然以期末考核为主,不能对学生学习知识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形成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不能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形成客观评价。

(五)缺乏企业兼职教师

课程团队是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师团队,从学校到学校,缺乏项目实践经验和企业经历。

五、改进与创新

(一)优化课程标准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二)加强实训室与教学平台建设

更新实训设备、扩大现有实训室规模,完善实训室设备使用与维护更新管理方案,提出信息化实训室建设方案。

通过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在线网络学习和教育教学资源云共享,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和时间,充分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整合优势教学资源

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对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知识点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支持。涵盖媒体素材(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图形)、案例素材、文献资料、课件素材等多种形式,满足学习多样性的需求。

(四)基于大数据平台,创建多元化考核

实现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全面、客观考察。课程考核分为:素质考核、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三部分。

素质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出勤状况、课堂表现等学习态度,占总成绩的20%。过程考核: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项目的实施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现场考核,考核分为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50%。结业考核: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试卷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占总成绩的30%。

考核成绩除了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之外,还在学习平台引入企业专家点评,形成考核形式和考核主体多元化的快速反馈评价体系,实现客观、全面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提升教学团队业务素质

走出去:通过学院安排每年派遣1-2名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请进来:每学期请企业专家与课程组教师共同进行研讨,研究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任务;吸纳1名行业技术能手加入团队,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六、结语

课程诊改是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地带,需要教师厘清课程建设思路,通过构建诊改8字螺旋,明确诊改路径和要求,对照课程建设目标和标准,不断完善和改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室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和探索
基于工程认知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