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的应用研究*

2020-03-21 08:45李杰才黄晓莲邓和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偏曲矫正术鼻中隔

李 成,湛 健,李杰才,黄晓莲,邓和丽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广东 茂名 525000)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的鼻部疾病之一,可引起鼻塞、鼻出血、反射性头痛等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导致阻塞行鼻窦炎的发生[1]。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是临床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常用矫正术式,但由于该术式过多地切除鼻中隔的骨质支架,容易导致鼻背塌陷畸形、呼吸时鼻中隔摆动、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2]。因此,出于最大程度保存鼻中隔方形软骨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的目的,临床提出了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90例,分别给予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保存方形软骨在鼻中隔偏曲矫正中应用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纳入标准:有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确诊为鼻中隔偏曲[3];自愿接受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或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治疗。排除标准:近1个月内有局部或全身急性感染;既往有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史;合并免疫系统缺陷。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18~61岁,平均(33.23±12.41)岁;高位偏曲10例,C型偏曲12例,S型偏曲8例,棘突或嵴突15例;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解剖异常19例,下鼻甲肥大25例,伴慢性鼻-鼻窦炎2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3~63岁,平均(33.98±12.49)岁;高位偏曲9例,C型偏曲11例,S型偏曲10例,棘突或嵴突15例;OMC解剖异常22例,下鼻甲肥大23例,伴慢性鼻-鼻窦炎23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治疗,操作如下:

患者取平卧位,取1%地卡因20 mL与1%肾上腺素液1 mL混合,对双侧鼻黏膜进行表面麻醉。鼻内镜下取2%利多卡因5 mL与4滴浓度为1‰肾上腺素液混合,做双侧鼻中隔黏骨膜下浸润麻醉。伴鼻窦炎/鼻息肉者可加筛前神经及蝶颚神经阻滞麻醉。①C形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左侧皮肤黏膜交界处做“L”切口,上起鼻中隔前端顶部下至鼻底,稍前后剥离黏软骨膜后在,在切口稍后约2 mm处切断鼻中隔软骨,先剥离鼻中隔凹面黏软骨膜至鼻中隔偏曲后方,不过分剥离凸面黏软骨膜,先将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与颚骨鼻嵴结合处离断,再将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离断,如筛骨垂直板有偏曲,可用咬骨钳将偏曲处条状咬除,视鼻中隔方形软骨偏曲情况,用小号骨钻或镰状刀在鼻中隔方形软骨凹面“上、中”(纵向)或/和“前后”(竖向)等线开槽减张,槽宽约1~3 mm,深约1/2,随后用剥离子按压鼻中隔凸面使之压平居中;②S形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左侧皮肤黏膜交界处做“L”切口,分离鼻中隔左侧黏软骨膜至鼻中隔偏曲后方,在切口稍后约2 mm处切断鼻中隔软骨,将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与颚骨鼻嵴结合处离断,再将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离断,用小号骨钻或镰状刀在鼻中隔软骨左侧S形的四个偏曲张力线处开槽减张,槽宽约1~3 mm,深约1/2,随后压平;③脊状鼻中隔偏曲:分离脊状突凹面鼻中隔黏软骨膜后在脊状突前方、上方、下方离断,随后将脊状突向对侧折断减张后,再分离脊状突凸面鼻中隔黏软骨膜后去除脊状突;④筛骨垂直板偏曲:在方形软骨与筛骨垂直板交界处离断,仅用咬骨钳咬除明显畸形处,剩余的偏曲筛骨垂直板用剪刀剪成条状减张;⑤鼻底处骨脊状偏曲,多为鼻中隔软骨发育过长与犁骨及上颌骨鼻脊重叠,在鼻中隔骨脊上方离断鼻中隔软骨,将重叠处的软骨撬去除,在稍将犁骨及上颌骨鼻嵴偏曲处用小号骨钻磨平。如手术偏曲矫正满意,冲洗术腔,缝合小切口两针,膨胀海绵填塞双鼻腔2~3 d,术后常规抗感染和止血等对症处理。

1.3 观测指标

①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评估[4]治愈: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鼻中隔矫正和鼻腔通气良好;好转:患者术后症状显著改善,鼻中隔稍偏曲,鼻腔通气良好;无效: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鼻中隔偏曲、漂移或穿孔,鼻腔通气差。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总病例数×100.00%。②围手术期指标记录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③并发症情况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鼻背塌陷畸形、呼吸时鼻中隔摆动、鼻中隔穿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评估

由表1可见,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评估 例(%)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由表2可见,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5 45手术时间/min 44.15±6.25 40.15±6.32 3.109 0.003出血量/mL 11.65±2.65 15.23±4.22 4.819 0.000住院时间/d 3.41±2.10 5.08±1.69 4.156 0.000

2.3 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鼻背塌陷畸形、呼吸时鼻中隔摆动、鼻中隔穿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是颅面骨发育障碍或颅面骨在外力作用下造成发育不均衡导致的畸形,也是鼻瓣区发生阻塞性病变的主要原因[5]。鼻中隔偏曲可干扰鼻内介质的输送,增加变应性鼻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有效方法,传统治疗主要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但由于该术式过多地切除鼻中隔的骨质支架,容易导致鼻背塌陷畸形、呼吸时鼻中隔摆动、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6-7]。因此有学者从鼻中隔偏曲生物力学原理角度,提出了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旨在通过松解鼻中隔前后及下部粘连以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这是因为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不仅能够有效解除鼻中隔张力,还能最大限度保留鼻支架骨,降低手术对鼻腔生理功能的影响。蔡卓等[8]研究中使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观察,发现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相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所致并发症显著降低,表明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但同时,该手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即该术式不适用于鼻中隔软骨自身弯曲严重、鼻中隔软骨肥厚或鼻中隔黏膜肥厚患者,其适应证范围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术式的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相对于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鉴于本次研究样本量偏少,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

猜你喜欢
偏曲矫正术鼻中隔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分析
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鼻中隔偏曲怎么治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中隔偏曲需要做手术吗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分析
眼轮匝肌瓣联合眶隔脂肪瓣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及美学效果分析
术后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矫形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
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眼压变化观察